在一歲多的小寶寶身上會出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愛重復扔東西。
不論是隨手拿到的生活用品,還是吃飯時碰到的瓶瓶罐罐,或者是各種積木、皮球、布娃娃、小汽車等玩具,統(tǒng)統(tǒng)都會故意扔到地上去。
這時候如果家長以為他是不小心掉下去的,急著幫他撿起來,你會發(fā)現(xiàn)重新拿到手的孩子馬上又會把東西扔出去,沒準還笑呵呵地看著你,期盼著你再去幫他撿起來。
那么,孩子是在故意搞破壞嗎?或者是有意拿家長尋開心?
對于愛亂扔東西的小寶寶們我們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得先來看看寶寶為什么愛隨手扔東西。
第一,扔東西是寶寶在努力發(fā)展自我感知能力和萌生了自我意識。
在成人眼中,扔東西看似很簡單,其實對于寶寶來說卻很復雜。扔東西需要寶寶的手、眼、腦能夠協(xié)調(diào)配合,這背后是寶寶抓握能力、投擲能力、視覺搜索能力,聽覺搜索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6~7個月大的寶寶,已經(jīng)能夠比較準確地抓住玩具;8~9個月的寶寶可以用手指抓捏細小的物體;等到寶寶到了10個月上下就具備了扔東西的能力。
這時候,如果寶寶偶爾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能夠抓東西還能夠把物品扔出去,這種新奇的體驗會立刻抓住寶寶的心,并且在心中形成一種成就感。
同時,扔出東西也能夠讓孩子把自己和扔出的物品分開來看,從而通過遠離自己的物品初步萌發(fā)出自我的意識。
新奇感、成就感和自我意識會促使寶寶一遍遍去體驗扔東西的樂趣,同時也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身體的能力。
第二,扔東西是為了探索外部空間。
在提高感知能力的基礎(chǔ)上,寶寶會對自己身處的外部空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當寶寶發(fā)現(xiàn)手里的東西扔出去后,一低頭它又出現(xiàn)時,對他來說這無異于變魔術(shù)一樣神奇。而且隨著物品的掉落,寶寶對周圍空間的感知距離也會越來越大。
在物品與地面的接觸中他還能不斷感受到聲音、軌跡、軟硬程度不同所帶來的細微差別。
這些親身體驗都會幫助寶寶感受外部世界的性質(zhì),也是讓他們著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扔東西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緒。
雖然1歲多的寶寶很小,但是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情緒,可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通過語言來表達,于是扔東西就成了一種比較方便的表達方式。
值得強調(diào)的是,寶寶表達的情緒并不一定都是負面情緒。有時候?qū)殞毟吲d了,同樣也會扔東西,這有點兒類似成人賽車手勝利后的噴灑香檳。
當然,寶寶更多的是會通過扔東西來處理憤怒、失落等負面的情緒。
第四,扔東西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1歲左右的小寶寶完全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他在內(nèi)心深處極度需要父母給他們安全感。
在相處時,如果父母長時間和他們沒有目光上的接觸,寶寶就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壓力。
扔東西自然就成了寶寶吸引大人注意的一個好辦法。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寶寶扔東西并不是在故意搗亂或者是對家長進行挑釁。而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階段。
反復扔東西不但能夠帶給幼兒心理上的滿足感,增長寶寶對世界的認知,還有助于孩子手眼協(xié)調(diào)等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因此,對于寶寶扔東西這件事可不能簡單的不以為然,尤其要避免下面這兩種錯誤的心態(tài):
一是對寶寶的行為,聽之任之不加約束。
雖然愛扔東西是寶寶必須要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但是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東西不可以扔,還是需要家長提前進行規(guī)劃和管理,不能讓寶寶覺得一切東西都可以扔。
嬰幼兒還沒有安全的概念,只要來了興趣就會把一切能夠拿到的東西全都扔到地上。
像是在吃飯時,當孩子吃得差不多時,就有可能把注意力轉(zhuǎn)向身邊的物品,這時很容易連碗筷都一起被她扔下桌子,這時就需要成人來掌控。
除了安全問題,如果不加管理,孩子2歲以后沒準還會持續(xù)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是發(fā)泄情緒,這已經(jīng)屬于不良的生活習慣了,到那時再去從頭改變難度會很大。
第2種錯誤的態(tài)度是對寶寶扔東西的行為嚴厲制止,直接抹殺了孩子發(fā)展各項能力的機會。
這種情況源自家長和寶寶之間發(fā)生了認知錯位。
大部分父母在寶寶剛開始扔東西時都會善意的立刻把東西撿回來。這樣做的后果是寶寶以為你是在跟他玩撿東西的游戲,所以很快就會又扔出去,搞不好扔完還會對著你微笑,仿佛告訴你他已經(jīng)扔完了,該輪到你撿了。
而家長卻會覺得寶寶是在耍自己,好心好意給你撿了回來,你還敢繼續(xù)扔,這不是找岔嘛,自然會開始大聲訓斥寶寶,或者直接把東西拿走。
這種認知錯位不但剝奪了寶寶發(fā)展各項能力的機會,而且會嚴重傷害寶寶的情感,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就會明白,寶寶肯定會想,爸爸媽媽跟我玩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急了呢?好奇怪啊!
聽之任之不行,嚴厲制止也不對,那該怎么做才能既不耽誤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又不會產(chǎn)生不良的習慣誘導呢?
當孩子的年齡進入這個階段后,家長可以分成三步,借助親子游戲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用溫柔的語言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不能扔。
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能順暢地進行語言交流,但是已經(jīng)完全可以通過“察言觀色”來理解父母的意思。
因此,可以通過溫柔的語言和明確的示范來告訴孩子扔東西的規(guī)則。
比如,當孩子要扔杯子時,平靜地告訴他不可以,然后把杯子拿走,換一個能玩的乒乓球給他,孩子很快就會明白大人的意思。
必要時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寶寶吃飯時總是喜歡扔餐具和食物,那當他再犯時,可以立刻結(jié)束吃飯來強化一下警告的記憶。
其次,準備好玩具,陪寶寶在特定的地點玩?zhèn)€夠。
前面分析過,當孩子進入這個階段后,完全限制他的行為并不可取,可以找一些不怕摔的東西,集中在一起,讓他玩?zhèn)€夠。
比如,家長可以找一個大一些的紙箱子放在沙發(fā)上,裝上大小和軟硬不同的玩具。做好防護措施后,讓孩子盡情去扔,陪孩子一起痛快地玩?zhèn)€夠。
也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能夠敲擊出不同聲音的小樂器,通過撞擊滿足孩子對聲音的好奇。
這樣做既能有目的的指導孩子去了解身外的世界,也能讓親子關(guān)系更加親密,滿足孩子尋求關(guān)注的心理。
最后,和寶寶一起收拾殘局。
1歲多的孩子已經(jīng)完全可以按照爸爸媽媽的指令把扔出去的東西再撿回來扔到箱子里。
在玩完游戲后,父母應(yīng)該培養(yǎng)孩子自己收拾物品的意識,為孩子長大養(yǎng)成收拾的習慣打好基礎(chǔ)。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同樣能夠鍛煉分辨玩具和身體協(xié)調(diào)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下,在收拾殘局時,一定要注意給孩子安排的任務(wù)不能太難,也不需要讓孩子把所有東西都撿回來,重點是讓孩子建立起收拾的意識。
所以給孩子的指令要盡量簡單,孩子如果沒聽懂,大人應(yīng)該不斷去給孩子做示范,一定注意避免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寶寶突然喜歡扔東西是孩子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階段。只要家長通過有原則的引導,有意識的選擇和安排,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孩子更深刻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和內(nèi)心的自我意識。
理解了寶寶的各種心理需求,多陪寶寶玩一玩扔東西的游戲,滿足他探索的欲望,過一段時間,寶寶自然就不會再扔東西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