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
1950年10月,美軍不顧我國的警告,越過“三八線”,并且出動轟炸機轟炸我邊境城市,炸死炸傷我東北軍民。為了打擊美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毛主席讓彭老總掛帥組建志愿軍抗美援朝。
讓眾人意外的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主動請纓,要求作為一名普通的志愿軍戰(zhàn)士入朝參戰(zhàn)。
毛主席陷入了沉默,他和毛岸英父子倆分別多年,這時才重新相聚不過短短的四年,此去朝鮮,戰(zhàn)場兇險,作為一名父親,他又何嘗會舍得愛子去赴險。
但是他最終還是同意了毛岸英的請戰(zhàn)要求,就如他后來所說的:
“這是一場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要打仗,要有人,派誰去呢?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這一去,成了父子之間的永別。
在毛岸英短短的28年人生之中,他和父親真正團聚的時間實在很短。而這短暫的時光,就成了毛主席之后永遠的回憶。
上海流浪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的第一個兒子,他1922年出生于長沙。幼年的毛岸英跟著父母輾轉(zhuǎn)多地,長沙、武漢、廣州、上海。
1927年,毛主席帶著部隊上了井岡山。楊開慧帶著毛岸英和弟弟回到了長沙板倉隱蔽。
1930年,楊開慧不幸被捕,8歲的毛岸英也跟著一起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母親楊開慧在獄中英勇不屈,在1930年11月英勇就義,8歲的毛岸英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生離死別,第一次知道了這個世界除了溫情還有殘酷的一面。
失去母親的毛岸英和弟弟們一起被叔叔毛澤民接到了上海。到了上海,親人相見,年幼的孩子們只能用哭聲來表達他們的委屈。
經(jīng)組織上的安排,毛岸英三兄弟被安排在戈登路大同幼稚園撫養(yǎng)。這個幼稚園其實是我地下黨辦的,保育人員大部分都是我黨干部的家屬。而幼稚園的負責人是“紅色牧師”董健吾。這所幼稚園的經(jīng)費均有組織供給。
盡管革命兇險,國民黨反動派四處搜捕革命志士。但是毛岸英兄弟3人在大同幼稚園還是渡過了一段相對安穩(wěn)的時光。
但是好景不長,毛岸英又一次遭遇了生離死別。這一次走的是他的小弟毛岸龍。
1931年初夏的一天夜里,毛岸龍突發(fā)急病,高燒不斷,上吐下瀉,被緊急送到醫(yī)院,但是醫(yī)治無效當天晚上就離開了人世。(也有說法是失蹤)
1931年4月,顧順章在武漢被捕隨即叛變。顧順章的叛變給組織帶來了巨大的危險。為了保護幼稚園師生的安全,1932年3月左右大同幼稚園解散。
幼稚園解散之后,有家長的孩子都被自己家長領(lǐng)會;而沒有家長的孩子則被安排寄養(yǎng)于可靠的人員家中。
毛岸英、毛丹青兄弟則被董健吾的妻子鄭蘭芳帶回家中撫養(yǎng)。
在董家生活了半年之后,因為董家離巡捕房較近,安全上有隱患,而且董健吾的岳母不太愿意照顧這兩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孩子。
這也是人之常情,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無私的胸襟和氣魄的。
不得已,毛岸英兄弟倆又被轉(zhuǎn)移到了董健吾前妻黃慧光處。組織上按月給黃慧光生活費,董健吾也時不時提供一些幫助。
黃慧光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自己還有四個子女,加上毛家兄弟,就有6個子女要照顧。黃家收入微薄,起初還有組織的生活費可以維持??墒呛髞頃r局動蕩,組織上的生活費也斷了。
失去了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黃慧光對于毛岸英兄弟的態(tài)度也有所改變。她要求毛岸英兩兄弟上街賣報紙,以此來貼補家用。
就這樣,毛岸英白天帶著弟弟走街串巷,四處兜售報紙。到了晚上回到黃家,把收入上繳后才能休息。
有一次,毛岸青收回來了一堆假幣,不僅沒賺錢,還虧了本。黃慧光氣不過,劈頭蓋臉地打罵了毛岸青。
在街上跑了一天,滴水未進的毛岸青認為假幣是幾個外國水手給的。氣憤之下,毛岸英跑到馬路上用粉筆寫了“打倒洋人”的字眼,結(jié)果被街上巡警看見,挨了一頓打,此后還落下了后遺癥。
黃家生活越來越艱難,對毛岸英兄弟的態(tài)度越發(fā)冷落。毛岸英覺得再呆下去也沒意思,于是就帶著弟弟離開黃家,過上了流浪的生活。
董健吾此時也斷了生計,也有一家老小要養(yǎng)活,自然也無法顧得上毛岸英兄弟倆了。
在大上海舉目無親的兄弟倆,年紀又小 ,只能在街頭流浪,睡的是冰冷的馬路,干的是拖地板、撿破爛的活。
繁華的十里洋場,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然而卻沒有一處能讓兄弟倆棲身,沒有一個人能給兄弟倆以溫暖和幫助。
經(jīng)歷親人的離世,小小年紀在異鄉(xiāng)流浪,弟弟身體不好;作為兄長,毛岸英不得不早早地告別童年,強迫自己快速地成熟起來。
多年之后,他回憶起這段流浪的日子,說我除了沒有偷人東西,沒給有錢人當干兒子,別的都跟《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一樣。
在蘇聯(lián)上了戰(zhàn)場
在上海流浪了將近3年的時間,1936年組織上終于在上海郊區(qū)的一間破廟里找到了毛岸英兄弟。正值酷暑,毛岸英兄弟混跡于一群流浪兒中,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地下黨的同志看了都于心不忍。
不管怎樣,毛岸英和毛岸青總算回家了。
這個時候他們的父親正在千里之外的延安。孩子們自然是想回到父親的身邊,但是這又談何容易。
上海去延安,關(guān)山萬里,封鎖重重,加上延安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最后組織上決定把毛岸英、毛岸青送往蘇聯(lián)留學。
1936年底,毛岸英和弟弟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來到蘇聯(lián)。
在蘇聯(lián),毛岸英有了自己的蘇聯(lián)名字,謝廖沙;也是在這里,毛岸英將第一次經(jīng)受戰(zhàn)火的洗禮。
大概在1937年初,毛岸英兄弟倆被送進了莫尼諾爾第二國際兒童院。毛岸英當年的檔案上上關(guān)于個人簡歷是這樣寫的:母親生前,與她一起在獄中生活;母親死后,在上海掃地、端茶。
短短的幾個字,卻充滿了辛酸和無奈,畢竟1937年的毛岸英不過才15歲。
在蘇聯(lián)國際兒童院,毛岸英渡過了5年的時光。在這里,他終于遠離了動亂,不再流浪,也終于有了學習的機會。毛岸英抓住一切時間學習,童年的流浪生活也培養(yǎng)了他堅韌勇敢的性格。毛岸英很快在一波孩子中脫穎而出,先后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兒童院團支部書記和區(qū)委員。
毛岸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動亂的時代,蘇聯(lián)很快也迎來了殘酷的衛(wèi)國戰(zhàn)爭。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此前我黨和蘇聯(lián)有過約定,中國孩子不需要服兵役。但是毛岸英卻站了出來,他要上戰(zhàn)場。
毛岸英為什么要去?
可能在毛岸英的心里,法西斯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為了打敗這個敵人,他應(yīng)該上戰(zhàn)場,至于自己是誰的兒子,并不重要。
1942年5月,毛岸英直接用俄文給斯大林寫信,要求作為一個戰(zhàn)士去上前線。
最初,蘇聯(lián)領(lǐng)導人并沒有答應(yīng)毛岸英的要求。但毛岸英再三請戰(zhàn),最后毛岸英被批準進入軍校學習。畢業(yè)之后,毛岸英以中尉的身份被分配到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做坦克連指導員。
此時,蘇軍已經(jīng)進入反攻階段。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司令先是蘇聯(lián)元帥羅科索夫斯基,隨后由朱可夫接任
毛岸英跟著第一方面軍一路向西,歷經(jīng)戰(zhàn)火,從波蘭打到德國,最后攻克柏林。見證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這一路的征戰(zhàn),毛岸英第一次體會了什么是戰(zhàn)場,也第一次直面了戰(zhàn)場上的犧牲和奉獻,這段戰(zhàn)場的經(jīng)歷也為日后他主動請纓入朝作戰(zhàn)埋下了伏筆。
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毛岸英準備回國。
回國之前,斯大林接見了毛岸英。斯大林是一個鐵血統(tǒng)帥,他的兒子也上了戰(zhàn)場,死在德軍的戰(zhàn)俘營里?;蛟S因為這一層原因,斯大林格外欣賞毛岸英,送了毛岸英一把手槍,并說:毛澤東的兒子很勇敢
24歲的毛岸英卻不同意,他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
回國上“勞動大學”
1946年,毛岸英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搭乘蘇軍飛機回到了父親戰(zhàn)斗、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延安。
動亂的時局,父親忙于革命,18年來父子分隔兩地,這一次的相見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那么珍貴。
毛主席聽到兒子回來,帶病來到機場。毛岸英穿著筆挺的蘇軍上尉軍服走下飛機,毛主席緊緊地拉住兒子的雙手。
這一刻,18年的思念,18年的牽掛涌上父子心頭。多年的牽掛在毛主席這里最后匯成了一句話“你長這么高了!”
父子分別18年,一定是有很多的話要說。但是毛主席僅僅只讓毛岸英和他一起住了兩天,就把他“趕到”基層去勞動,讓毛岸英跟著勞動模范吳滿有學種地。
這是為什么?一個從蘇聯(lián)留學回來的青年為什么要被派去學種地?
在毛主席看來,毛岸英雖然吃過苦,在蘇聯(lián)學習過,但是他和中國的勞動人民是脫離的,在國外多年,不了解中國的基層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沒有聽過中國基層勞動者的心聲,需要好好地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
毛岸英沒有猶豫,和農(nóng)民一起下地,睡農(nóng)民的土炕,農(nóng)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1947年,毛岸英按照毛主席的安排去搞土改,在山西、冀中、山東等地都工作過。搞完了土改毛岸英給李克農(nóng)當過俄語翻譯,陪同李克農(nóng)訪問蘇聯(lián)。
從蘇聯(lián)回來之后,毛岸英又去了基層。一直到1950年的夏天,毛岸英才在北京機器總廠當了 黨總支副書記,并決心“在這個工廠連續(xù)不斷地做十年工作”
這就是毛主席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一個革命者只有腳踏實地深入基層,才能真正明白是在為誰而奮斗,該如何奮斗。
毛主席的箱子
朝鮮的戰(zhàn)火打斷了毛岸英的規(guī)劃。
他主動要求參加志愿軍,他上過戰(zhàn)場,身體里涌動的是戰(zhàn)士的熱血。此前為了反法西斯而戰(zhàn),這一次他要為自己的祖國而戰(zhàn)。
毛主席身邊的人不同意,他們知道毛主席在革命戰(zhàn)爭中失去了太多親人,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健、毛楚雄.....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是毛主席的一段傷心往事。
而且這次面對的敵人是最強大的美國,戰(zhàn)場上九死一生,萬一毛岸英有個三長兩短。
面對眾人的勸阻,毛岸英堅持要去,毛主席就說了一句話
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
這個時候,毛岸英剛新婚不久。臨走之前,他去醫(yī)院看了正在住院的妻子劉思齊(后改名劉松林)。
見到劉思齊,毛岸英想說什么,最終也沒有開口。他只對劉思齊說,他要去朝鮮出差。那一刻,劉思齊還沒有反應(yīng)過來這個“出差”就是去上戰(zhàn)場。
入朝要有很多工作準備,時間急迫,容不得這一對新婚夫妻再多說什么。
毛岸英走到門口,又轉(zhuǎn)回來,向劉思齊深深地鞠了一躬,隨后再也沒有說什么,轉(zhuǎn)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直到毛岸英犧牲之后,劉思齊才漸漸明白這個夜晚的告別意味著什么,也漸漸明白毛岸英為什么要向她鞠躬。
這一天是1950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劉思齊結(jié)婚一周年的日子。
毛岸英入朝之后,劉思齊收到毛岸英一封信,信里講了三件事
1、每個禮拜代他去陪陪爸爸
2、弟弟毛岸青身體不好,請做大嫂的做費心;
3、劉思齊一定要完成學業(yè)
劉思齊后來才明白,這是一個戰(zhàn)士上戰(zhàn)場前的囑托,他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最后的遺言。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美軍的轟炸中犧牲。
幾個月后,身邊的工作人員看事情瞞不住了,才敢把前線發(fā)來的電報給毛主席看。
這封電報,彭德懷改了又改,最后只有短短的百余字。
這百余字毛主席讀了很久,抬起頭來只說了一句: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span>
人非草木,毛主席雖然說得風輕云淡,但是他的心里在滴血。
又一次,他又一次要送別至親。
毛岸英犧牲之后,毛主席獨自把兒子留下的襯衫、襪子、軍帽和毛巾收了起來,放進一個皮箱里。
這之后直到毛主席逝世的26年里,這個皮箱跟著毛主席搬了5次家,但是這個皮箱的存在只有毛主席一個人知道。
直到1990年,工作人員整理毛主席住過的房間,才發(fā)現(xiàn)了這個皮箱。打開一看,里面都是毛岸英用過的衣物。
沒有人知道為什么這個皮箱這么多年沒被人發(fā)現(xiàn)。
沒有人知道,毛主席在思念兒子的夜晚,會不會打開這個皮箱,摸著兒子穿過的襯衫,摸著兒子用過的毛巾,摸著兒子戴過的軍帽。
時光流逝,這個皮箱已經(jīng)老舊,有些破爛。但是把箱子提在手里,有些沉,里面是一個父親對兒子26年的思念之情。
毛主席也指揮過無數(shù)戰(zhàn)役,他當然知道只要上了戰(zhàn)場,就要死人。
抗美援朝能不打嗎?
不能。時隔多年,我們會說這場戰(zhàn)爭是我們真正的立國之戰(zhàn),因為這場戰(zhàn)爭我們才有了多年的和平。
毛主席后來說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jīng)獻出了那么多指戰(zhàn)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zhàn)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是一件大事。
在家國大義面前,領(lǐng)袖的兒子和農(nóng)民的兒子一樣,沒有區(qū)別。
每一個犧牲都是偉大的,并不會因為他來自什么家庭,有什么樣的父親而有什么不同。
不論是誰,都愿意為國家站出來,都愿意為了國家而犧牲。
這或許就是毛主席最想看到的吧。
全文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