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詩均出自于高適的詩作《別董大》。在唐朝的贈別詩里,友情詩無疑占據(jù)了比較大的比重。而縱觀贈別友人的詩,大致可分為兩種風(fēng)格:
一種是婉轉(zhuǎn)凄切,充滿了依依不舍,比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讀來令人憂心忡忡。
而另一種則一掃離別時的傷感,顯示出了詩人非同常人的胸襟和曠達心境,比如高適的那首《別董大》。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字達夫,是大唐幾千名詩人中,少有的身居高位的詩人。高適出生于滄州渤??h,爺爺高侃曾是唐太宗時期的名將,在當時很是風(fēng)光,但到了高適這一代,家道中落了,所以少年時的高適過著的是四處流落的生活。
年輕的時候,高適也曾躊躇滿志,幻想著可以像爺爺一樣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但初試不第,求人碰壁,最終又回到了宋城,耕讀自養(yǎng),直到近50歲才由人推薦中有道科,進入仕途。
這首詩就作于他進入仕途之前。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詩的開頭兩句詩人以黃云、北風(fēng)、歸雁、大雪為意象,構(gòu)造了一幅晦暗凄冷的冬日暮色圖。雖然沒有涉及人和事,但已使人像是身處風(fēng)雪之中一樣惆悵凄切。
但接下來詩人并沒有延續(xù)這種惆悵,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宕開一筆,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無知己,普天之下哪有不認識你的?整句話好像是陳述事實般的肯定,又好像是寄予祝福般的深情,在慰藉中充滿了信心和力量,即使過了千年,依然令人心生鼓舞。
讀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好奇,詩中的“董大”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何能讓高適如此推崇愛重。
據(jù)記載,這位“董大”就是唐玄宗時期著名的琴客,本名董庭蘭,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稱“董大”。而相傳這位董庭蘭不僅善奏琴,還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
這樣的風(fēng)采,這樣的品性,自然也很容易打動和吸引高適那樣有抱負,有才華的人了,所以二人很快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但沒過多久又不得不面臨分別。
董庭蘭是當時吏部尚書房琯府上的門客,公元747年,房琯被彈劾罷相,其中一條就是門客董庭蘭收受賄賂。但事實上董庭蘭卻是一位公認的淡泊名利,不慕權(quán)貴,頗有隱逸之風(fēng)的高士??沙⒛墓苓@些,直接將他們趕出了京城。
那年冬天,高適和董庭蘭在睢陽再次相見,望著董庭蘭斑白的鬢角,樸素的衣裳,高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四處漂泊、潦倒落魄的人生,這怎能不讓人惆悵。
但很快高適就從悲傷中脫離出來,因為他始終相信只要滿懷激情,堅定不移,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他也希望能將自己的這份決心傳遞給好友,讓他感受到一絲的安慰,獲得一種即使負重前行也無悔無怨的力量,而這也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為什么歷經(jīng)千年,依然令人心生鼓舞的原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