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差一個月,從云南麗江到浙江麗水,沿江而下,行經(jīng)11個省市,跑了8000多公里。
途經(jīng)南京時,為美女同事所迫,配合做了一次直播《滾滾長江東逝水——詩詞中的長江》,主旨是談與長江有關(guān)的詩詞。直播前寫了個底稿,不過因為直播是對話方式,所以最后并沒有完全按底稿說。這兩天把底稿找出來做了增刪,立此存照。
寫長江的詩太多了,沒有人統(tǒng)計過有多少。今天時間有限,我們想通過其中的一些名篇佳作,來講講長江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在唐朝。唐朝留下來的詩非常多,《全唐詩》收錄的就有將近5萬首。好詩這么多,哪一首最好呢?這個當然是見仁見智的事,沒有什么定論。但是有幾首詩,曾經(jīng)有人給排過第一。
一首是崔顥的《黃鶴樓》,嚴羽《滄浪詩話》認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span>
一首是杜甫的《登高》,胡應(yīng)麟《詩藪》認為,“前無昔人,后無來學……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nbsp;
還有一首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號稱“孤篇壓全唐”,王闿運說此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王湘綺自己仿作的一篇《人日立春對新月憶故情》也不錯。)聞一多評價“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span>
如果把唐詩比作一個寶塔,那么,這三首詩都是塔尖上的明珠。我們不好評價這三首詩哪個更好,但是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與長江有關(guān)!都寫了長江的景色,比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當然,地點不一樣,一個在武漢,一個在夔州,一個大約在揚州。
這是偶然的聯(lián)系嗎?我覺得不是。
歷史上的好詩非常多,但什么樣的詩才是頂尖的、第一流的好詩?我覺得,它要有氣象、有意境、有情懷、有底蘊。僅就氣象而論,大江、大海、大山、大漠這些大的景觀比較容易有氣象,比如“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都是很不錯的詩,開闊大氣。與大海、大山、大漠相比,大江這個題材不但同樣有氣象,而且可動可靜,可遠可近,可剛可柔,可喜可愁,更容易寫出兼具氣象、意境、情懷、底蘊的佳作。
順便插一句,傳說李白后來到了黃鶴樓,看了崔顥的詩,不敢寫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后來他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傳說是想與崔顥爭勝。這首詩當然也是不錯的,寫的也是長江,地點就在我們今天所在的南京——當時的金陵,已無復(fù)六朝盛況,只是一座繁華落盡的廢都。再往后,又是一番滄海桑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景象,如今我們也看不到了。
與長江有關(guān)的古詩詞這么多,我們讀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呢?
長江是很美的。我們看看詩人怎么寫長江的美。
我們舉幾個例子。隋煬帝楊廣也寫過一首《春江花月夜》,純粹是寫景,“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楊廣雖然名聲不好,但這首詩寫得還是很不錯的,大氣、剛健。再如楊廣的另一首詩《夏日臨江》中的句子“日落滄江靜,云散遠山空。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也寫得很有韻味。我們不能以人廢言,楊廣之敗,敗在好大喜功,其人是否真有傳說的那么不堪,倒也未必。
南朝著名詩人謝朓寫過一首《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里面有一句很有名,“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我們想象一下,南京的傍晚,夕陽西下,紅霞片片,絢麗多彩;清澈的長江像一條白練,很美。這句詩后來經(jīng)常被引用,比如王安石有一首詞叫《桂枝香·金陵懷古》,里面寫“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就是出自謝朓的詩。王安石這首詞寫得也特別好,“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一句“畫圖難足”收得好,有哪個畫家能畫出長江這么美的景色呀。
再比如杜甫著名的《秋興八首》,里面有好幾首都與長江有關(guān),尤其是第一首,“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把巫峽的氣勢寫得很傳神。
再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這次沿江而下,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景致。
詩人寫景,大多是為了表達情感。面對滔滔江水,他們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情感呢?有幾種比較典型的情感。
一是鄉(xiāng)愁。古代交通不發(fā)達,出門做官或者做生意,經(jīng)常幾個月甚至幾年回不了老家,所以寫鄉(xiāng)愁的詩很多。像崔顥寫“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二是送別。送別親友或者親友來為自己送別,小舟逝去,不知何時再見,自然要生起離愁別緒。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大家都很熟悉。
三是愛情。與長江有關(guān)的愛情詩很多。比如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寫得很淺顯直白。比如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寫得情真意切,精練含蓄。
長江在古代有很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意義,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赤壁之戰(zhàn),就是在長江上發(fā)生的,對歷史的走向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不光是赤壁之戰(zhàn),歷史上只要有南北兩個政權(quán)對峙,那么,長江就特別重要。南方政權(quán)的首都大多在南京,南京就在長江邊上;長江就是南方的最后一道防線。一旦長江失守,這個政權(quán)就要完了。所以,南北對峙的話,一般要以淮河為界,這樣南方政權(quán)才能維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以長江為界,那南方就很危險。
我們讀幾首古詩詞,就能更深切理解長江在歷史上的重要政治、軍事意義。
比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边@是寫赤壁之戰(zhàn)的名作;不過杜牧的詩風有點輕佻,“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把一場偉大的戰(zhàn)爭,落腳點放在女人身上,其實并不好。“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也是一樣的調(diào)調(diào);前面提到的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雖然也寫“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但并沒有批評她們“不知亡國恨”。
比杜牧更出名的還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個也是寫赤壁之戰(zhàn)的,歷來被視為蘇軾的代表作、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其實我感覺這首詞有點被高估了。前人批評過這首詞音韻不協(xié)調(diào)的問題,但這是小節(jié),不說了。詞的前半闕寫景寫得挺好(蘇軾畢竟是大才子)。后半闕“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且不說周瑜娶小喬距赤壁之戰(zhàn)有十年之久,小喬嫁不嫁與戰(zhàn)爭、與歷史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中間插這么一句,顯得油膩、猥瑣。最后寫“人生如夢”,又過于淺顯,大失水準。蘇軾想到周瑜,大概是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就好比我們參加同學聚會,看“同學少年多不賤”,當年的同窗發(fā)了大財,老婆年輕漂亮,再想想自己一事無成,暗自悲嗟,一桌子好菜也吃不下去;轉(zhuǎn)念一想,唉,反正人都是要死的,成功不成功,到頭一場空。
相比之下,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就比蘇軾的《赤壁懷古》好得多。“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種蒼涼、沉郁,遠勝“人生如夢”的空嘆。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是不錯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種壯志未酬的心痛、悲涼,也遠勝“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空談。
為什么劉禹錫、辛棄疾這兩首寫得比蘇軾的《赤壁懷古》好,這個要結(jié)合歷史背景和個人經(jīng)歷去看。劉禹錫處于藩鎮(zhèn)割據(jù)的年代,他很希望“四海為家”,國家不要兵戈四起、支離破碎。辛棄疾生活在南宋,他希望能北伐恢復(fù)失地,而且他是帶兵打過仗的。所以他們的感慨是很沉痛的,是有真情實感在里面的。蘇軾雖然也被貶謫黃州,但當時是北宋,蘇軾關(guān)心的事情與劉禹錫、辛棄疾是不一樣的,他沒有那么深沉的家國之悲,只能感慨個人命運“人生如夢”,立意就差遠了。
所以要想成為大詩人,必須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僅靠天賦是很難寫出第一流的作品的。而且每個詩人適合的題材是不一樣的,很少有人寫什么都行。蘇軾受佛家影響甚深,他談人生的詩詞大抵是不錯的,比如“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比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比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比如“十年生死兩茫?!?,都挺好的。但他與李白一樣,其實并不適合仕途經(jīng)濟,所以一談到功業(yè),就讓人覺得淺薄。著名的《洗兒詩》“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也是怨懟中透出糊涂。
我們讀詩的時候,讀的不只是文字本身,還要結(jié)合作者的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所以《赤壁懷古》如果出自辛棄疾之手,哪怕一個字不改,也要比出自蘇軾之手顯得厚重很多。辛棄疾是可以以周瑜自況的,但蘇軾不合適。再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其實不算很好,但因為它是李清照寫的,考慮到李清照的性別和時代,這首詩就可圈可點,換成別人就沒多大意思了。再舉個例子,李白感嘆“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如果這句詩出自杜甫之手,就讓人感覺很自然,符合杜甫的氣質(zhì);但李白這么寫,其中的興味就淡了許多——李白一個浪子,見不見長安有什么要緊?“見”了長安又能怎樣?
有人可能覺得我對《赤壁懷古》求全責備了。其實寫三國的詩詞非常多,比較一下就知道了。除了《西塞山懷古》,再如杜甫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商隱寫的“管樂有才真不忝,關(guān)張無命欲何如”,溫庭筠寫的“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都是很好的詩句——當然,這三首都是詠諸葛亮的。蘇軾懷的是周瑜而非諸葛,其實也能看出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他本質(zhì)上是名士、文青,而周瑜是很符合一個文青的想象的:風流倜儻,少年得志,君主寵信,美女相伴,功成名就……如果不是死得太早,實在是完美的人生。
這方面的古詩詞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透過零星的句子,我們可以窺見古人的一部分生活。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里面有幾句,“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的商人和他的妻子的生活場景。
再如李白的《長干行》,主旨是寫愛情的,但也是有生活氣息的。“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蔽覀兛丛娎镞@個女人十四歲就嫁人了,十六歲時,丈夫要出遠門。瞿塘峽非常危險,她很擔心丈夫的安危。我們現(xiàn)在坐船過三峽是沒有什么危險的,李白當年“輕舟已過萬重山”,寫得很輕松,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旅程。
再如東吳末帝孫皓在位時,有一首民謠,“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說的是孫皓把都城從南京遷到武昌,老百姓強烈反對。這里面的第一句后來被毛主席化用了。
寫長江的好詩非常多,我們多讀讀這些詩,就能對我們的祖國、對傳統(tǒng)文化、對長江母親河,產(chǎn)生更深厚的感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