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病的四大類型之(二)陽虛生寒型
一位河南老中醫(yī)的自述
陽虛生寒型
陽虛生寒的病人以冬季為多見,發(fā)病以中老年人為最多,女性的發(fā)病率較高。 陽是有型的。一個人的陽氣充足與否,觀其外在形象便知。人有精神,說話聲音響亮,眼睛有神氣,面色紅潤,頭發(fā)烏黑,身體剛健,思維敏捷,反映問題快,這都是陽的作用形成的。
陽虛通常以腎陽虛為主,腎藏真陰和真陽。腎陽虛導致脾陽虛。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肢腿酸痛,四肢浮腫,虛腫體質。胃寒,胃酸過多,大便溏稀,腸鳴泄瀉,腰痛綿綿。女性宮寒不孕,月經退后或經閉,盆腔積液,輸卵管不通,白帶過多。男性陽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夜尿頻多,失禁。
陽虛還能引起肢倦乏力,精神萎靡,行動遲緩,易于疲勞,血壓下降,心率過緩,易于感冒等陽氣不升現象。
陽虛還能引起肺氣虛中氣虛,導致中氣下陷,出現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癥。還能引起脂肪的代謝,出現脂肪肝,導致大肚病。
陽虛則陰盛,陰盛則陽衰。陽剛之氣,氣足則力壯,一個人陽氣充足則精神旺盛,精神煥發(fā),工作起來不疲倦,勞動起來干勁十足、快捷。反之就疲倦乏力、遲緩。
陽能化氣,氣屬陽。陽虛能導致氣虛。腎陽虛導致腎氣虛。心陽虛導致心氣虛。氣能化血,血氣同源,導致心血虛。脾陽虛能導致脾氣虛、胃氣虛。脾氣虛導致肺氣虛,心血虛導致肺氣虛心氣虛導致肺氣虛。
下面是陽虛生寒型病癥引發(fā)多種疾病圖。
陽虛生寒,生寒就生濕,生濕生痛。寒性則凝,濕性則困。寒濕交結則生痹。寒主縮引,熱主升發(fā)。寒濕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則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寒重則陽不升則四肢酸軟無力,肢倦神疲。腎陽虛導致脾陽虛,引起脾陽不振,濕困脾土。脾不能化濕,脾喜燥而惡濕,則出現脾虛泄瀉,大便溏稀,腸鳴腹痛。脾陽虛導致胃寒引起胃痛,胃脹,消化力差,胃酸分泌過多等多種胃病。脾氣虛導致胃氣虛,中氣下陷,引起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腎陽虛導致心陽虛,導致心率過緩,血壓下降。
腎陽虛導致男性陽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女性宮寒不孕,白帶增多,輸卵管不通,盆腔積液,卵巢囊腫,腹痛綿綿。腎陽虛引起痛經,經閉,月經退后。
腎陽虛導致水液代謝功能紊亂,即腎積水,周身虛腫,下肢浮腫。濕邪過重易生癢。像周身瘙癢,濕疹等都是寒濕阻滯體內過多的緣故。
陽虛生寒型導致疾病的治療原則:補腎壯陽,溫中散寒。溫經通陽為主,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益氣補血為輔綜合治療。
方劑
桂附地黃湯+附子理中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健脾丸+歸脾湯+保和丸+香砂養(yǎng)胃丸+獨活勝濕湯
宮頸糜爛,婦科瘙癢,濕熱帶下者需清熱利濕,加黃柏 土茯苓 蒼術。滴蟲,霉菌加苦參,蛇床子。胃糜爛有濕熱者加黃連。痛經,小腹痛者加吳茱萸。
下面是陽虛生寒型病癥的治療用藥。
處方 補腎壯陽 溫中散寒
附子 黨參 升麻 桂枝
肉桂 黃芪 柴胡 蒼術
熟地 當歸 砂仁 扁豆
山藥 白芍 肉蔻 淫羊藿
山茱萸 白術 陳皮 巴戟天
丹皮 甘草 山楂 補骨脂
澤瀉 木香 神曲 菟絲子
茯苓 棗仁 蘿卜籽 何首烏
杜仲 遠志 麥芽 獨活
牛膝 龍眼肉 雞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