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隸屬于桂林市,位于廣西東北,地理位置是北緯25°18至25°55和東經(jīng)110°14至110°56間,面積2348平方公里,人口37萬,與湖南省交往密切,屬于廣西的四大湘語縣之一。
興安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多雨。興安縣境內(nèi)四分之三以上的面積是森林,毛竹和林木產(chǎn)量豐富。此外境內(nèi)還有鐵礦。湘桂鐵路通過興安縣。湘江和漓江源于興安縣。中國最古老的運河靈渠,就是連接的湘江和漓江的運河,位于興安縣境內(nèi)。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實行郡縣制,置零陵縣,治今興安縣界首城子山。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令史祿修建靈渠;同年,在興安溶江鎮(zhèn)內(nèi)筑秦城。
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趙匡胤撤消溥州,恢復全義縣,重歸桂州管轄。太平興國二年(976年),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因全義的“義”字犯了他的名諱,翌年(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全義縣更名為“興安縣”,取意為'興旺安定',仍歸桂州轄治。興安之名,一直沿用。
元屬靜江路。明、清時期屬桂林府。民國二年(1913年)7月隸屬漓江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隸屬桂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廣西省政府。解放后屬桂林專區(qū),1970年后屬桂林地區(qū)。1998年,桂林市和桂林地區(qū)合并,興安縣隸屬桂林市管轄。
桂江,珠江流域干流西江水系一級大支流之一,其上游大溶江發(fā)源于廣西第一高峰—貓兒山(興安縣華江鄉(xiāng)),向南流至溶江鎮(zhèn)與靈渠匯合稱漓江;然后流經(jīng)靈川縣、桂林市、陽朔縣至平樂縣與恭城河匯合稱桂江;再流經(jīng)昭平縣、蒼梧縣至梧州市匯入西江干流潯江。
桂江河口是西江干流潯江段和西江段的分界點。全長426公里,流域面積19288平方公里。桂江多激流險灘,淺水船可行至平樂,漲水季節(jié)可至桂林。桂江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沿岸多石林巖洞,江水清澈,風景秀麗,為中國著名的旅游區(qū)。
漓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漓江起點為桂江源頭越城嶺貓兒山,現(xiàn)代水文定義為興安縣溶江鎮(zhèn)靈渠口,終點為平樂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為大溶江,下游河段為傳統(tǒng)名稱的桂江。
疊彩山舊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區(qū)東北部,桂林市區(qū)的漓江之畔,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明月、仙鶴兩座山峰,是唐代桂管觀察使、文學家元晦開發(fā)的旅游勝地,按照《圖經(jīng)》“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而將其命名為“疊彩山”。
疊彩山濱臨漓江,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主要景觀有疊彩亭的美石、風洞的摩崖石刻造像、望江亭看兩江四湖風光以及明月峰頂鳥瞰桂林全景。【桂林,1930年-1931年。攝影:沙克福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