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喪 葬
人死了,邳州人們稱為“老了”、“走了”、“不在了”或“去世了”、“逝世”、“病故”、“仙逝了”,忌說“死了”。邳州人講究壽終正寢養(yǎng)老送終,凡正常老人死亡,兒女們總要讓老人死在家中或家中的床上,盡量避免老人死在醫(yī)院病床上或外地。老人死亡,一般都要辦喪事,辦喪事也十分慎重、敬重、且規(guī)矩繁雜,要經(jīng)過幾十道繁雜而有序的喪禮儀式。
第一節(jié) 初喪
揩光 在生命重危的時候,兒子要親請理發(fā)匠到家中,專門給老人理發(fā),光臉,清除去老人臉上的污塵,梳理好臉上的胡須和頭發(fā);以免老人去陰間蓬發(fā)垢面,過不去奈河,或受厲鬼欺負(fù)。如果是婦人在病?;驔]咽氣之前,要請婦人的兄弟哥在跟前,以證死因,以示永別。在病重危的時候,孝子也要問一下死者遺囑和交待。在咽下最后一口氣前,孝子還要給老人理好發(fā)須,理好衣服,在左手脖子戴上打狗餅,右手中握著打狗棒,以作決別上路。
穿壽衣 死人穿的衣服叫壽衣,俗稱送老衣裳。壽衣的衣料多數(shù)都是事先準(zhǔn)備好的,視老人病危的時期,就開始趕做。壽衣料多是棉、絹、綢的,棉、絹的壽衣,取“綿綿”、“眷眷”之意,表兒女之情。壽衣的顏色一般為老藍(lán)、老綠、褐色為多,略帶有宗教的色彩,其式樣如明朝的裝束。男性壽衣多為黑、靛藍(lán)色棉衣、棉褲、棉鞋和長袍、馬卦、瓜皮殼帽子、白布筒襪子等。女性壽衣有對襟襖、百葉裙、繡花靴子、勒子冠或巾冠。壽衣穿單不穿雙,以“五領(lǐng)三腰”為主,上身五件和下身三件。壽衣要又肥又大,容易穿。同時,兒女做壽衣時不能流淚,淚滴在壽衣上,有死者穿去兒女心中會不安的說法。針眼要大而且稀,線不須打疙瘩。死者平時所戴的喜愛的金銀、玉器,都要給死者戴上、掛上,尤其是女性的頭飾、耳飾、手飾,都要給戴上。穿好壽衣,兒女和親屬都要守護在身邊,并含悲忍淚的叫喊:“爹或娘,別走呀,別撇下俺不管了?!敝苯泻暗胶粑I希追Q叫魂。
條靈床 條靈床俗稱“小殮”,,老人還未咽下最后一口氣時,在沐浴更衣時就要把靈床準(zhǔn)備好。靈床為單人床,鋪好席片,被褥、枕頭。枕頭又叫雞鳴枕,似雞樣,有歌云:亡人頭下一只雞,光會打鳴不會飛,亡人于是迷路了,雞叫一聲向不迷。平放好老人,并把靈床調(diào)放在堂屋里,因堂屋是主屋,是一家之主正寢送終時必須占有的靈堂。頭部對著堂屋門,俗稱“上靈床”或“上靈臺”。上面用被子或白布蓋上身體,親人都要在兩旁衛(wèi)護,度過彌留的時刻,謂之“送終”。最怕的是老人突然夜間病故,或沒換衣服,或沒穿衣服“光著身子走了”,這是兒女們最大的不幸。老人未停止呼吸前,親人就要把“打狗餅”做好。打狗餅一歲一個,其中有幾個兒做幾個比較大一點串在中間,似小銅錢大小,其它的打狗餅再略小點,用線穿成串,系在左手脖上。右手放20公分左右長的小木棒,稱為打狗棒。據(jù)說人死了要去西天,西天是人死后靈魂的天堂,也是兒女祈盼老人亡后去的地方,否則去地獄要受煎熬。在西天路上,要經(jīng)過惡狗莊,遇到惡狗攔路或叫狗追,這時可摘一個下來飼狗,叫作賄賂狗餅。打狗餅喂完了,狗還再追咬就用打狗棒驅(qū)趕。老人死后,要給亡者口中塞一枚銅錢或玉蟬,稱為“口含”從漢代至今都延用。人死后未閉上眼目的,用手向下劃一下,或口念“爸(媽)就放心的去吧,”等慰言。人在咽完最后一口氣了,要在亡者臉上蒙上三張火紙,兩邊用秫秸夾住斜放,俗稱蒙臉紙,以防亡者悶在腹中氣吐出有氣味,也忌親人不忍見死者之意,這種做法始于春秋時期,時稱“面衣”,也是鬼的特征。
喊路 喊路又稱指路,老人咽氣后,孝子中的長子,帶著剪好的火紙錢,在長者的帶領(lǐng)下,來到村頭“十”字路中,燃燒紙錢,并向西北跪磕一個頭,口中喊著:“俺爺(或爹、或娘),赴西天大路”,連喊三聲,俗稱喊路。其意是讓老人的靈魂升天,去過天堂的生活。靈床頭還要點燃油燈,謂之“照尸燈”或“長明燈”,以防鼠、狗、貓過來破壞尸體,或接上晦氣。靈床頭還要放一碗半熟的生米,上面交叉插一雙筷子,謂之“倒頭飯”。床頭邊靠放“哀棍”又稱“哭喪棒”,意思是悲痛無比,須靠扶持。哀杖父亡左手執(zhí)杖,母亡右手執(zhí)。,喪杖為柳木制成,幾個兒做幾個,也有給女兒做的,宜短不宜長,短者以示孝子悲痛而低腰垂頭。用柳木做喪杖以示“留喪”,“柳杖”與“留喪”諧音,俗話云:孝子拉喪杖,后世人興旺。有哀杖意為有后代,后繼有人,否則稱為無后人。靈床頭邊還要放上燒紙錢的盆,稱為老盆。老盆底下要鉆眼,有幾個兒鉆幾個眼。眼意為與地府相通,兒女的錢便順這眼的錢路,送給陰間老人。
備棺材 棺材俗稱死人的屋子、房子,實為盛放死人尸體的木器。有錢人家在老人年長時或身體欠佳時早已準(zhǔn)備好了,俗稱“防老屋”或“喜木”。黑漆漆成,棺頭上壓上紅綾子,一般放在廂房或過道房內(nèi),以作備老。沒有錢或貧困戶,只有在病危時或咽氣后才匆忙準(zhǔn)備,準(zhǔn)備方法有三:一是到棺材店購買,二是自己請木匠打做,三是臨時借用。棺材有三分九等,最好的為“六六式”,是圓段木見方,所有段木都是白布尺六寸的,百姓稱為六六天銅盒。另外還有六五式、四五式和三四式。最差的為“薄匣子”,厚度2寸-2.5寸。實在買不起棺材的只能用秸秫卷又稱薄笆子,或“席包卷”。棺木一般分為上中下三等木料,上等木料常用楸木、柏木;中等木料多為桐木、柳木;下等木料為楊木。
棺材使用時間久遠(yuǎn),其質(zhì)地和形式也不同,早在夏商時期已盛行瓦棺,漢代盛行石棺,磚切棺,木棺等。磚切棺、石棺還雕鑿有許多花紋和傳說故事。今日稱之為畫像棺或畫像石棺。
棺材形式多有變化,有線人家使用的有棺有槨,密封很好。再富有的人家不僅有棺有槨,還用石磚切墓室墓道,其上還要蓋享堂,墳旁也蓋有孝房,雇用守墓人。一般百姓只有棺而無槨,更無墓室等設(shè)備。棺材有棺帽、邊綁、前攢、后攢、底、座等名稱。有了棺材,孝子也就放心了,死者也有了停放尸體的地方,即陰間的屋子。
大殮 大殮俗稱成驗,成殮一般為死者咽氣后的第二日進行,因為人咽氣有窒息的現(xiàn)象,需停放24小時,天氣炎熱可當(dāng)日成殮。成殮不只是將死者尸體放棺材內(nèi),邳州成殮要做以下事項:
1 請棺 孝子請鄰人或喪事幫忙人先將靈床條到一邊,再將棺材請到正堂屋。對大門南北放好,棺帽放在一邊。
2 鋪棺 鋪棺一般由主持喪事的先生或地理先生,或明白人去鋪設(shè)。先鋪白綾(白布)鋪棺布,上面分別列放七枚銅錢,條放三匹麻秧,再放一堆牛屎和坯塊一塊。放銅錢俗說“子孫錢”;放三匹麻秧說是“影身草”,二說是“孝到了”;放牛屎謂之“發(fā)勢”,即后代日子熱騰騰的;,坯塊土話稱基塊,基塊作尸枕,意為雞鳴枕,“基”與“雞”諧音,有吉祥安息之意。其上再鋪放上被子作墊尸被。
3 凈面 凈面俗稱揩光或洗臉。移尸入棺前,需為死者整容洗面,儀式一般由家族中一老者主持,也有主持喪事的先生主持。用一小盆或碗盛水,用棉絮團醮水,在死者面部上試擦,從印堂到臉又到嘴角及下額,凈面畢,將盆或碗砸破。凈面時孝子要在面前,這是生者與死者見最后一面的機會
4 成殮 成殮又叫入殮,一般由族中長老或明白長者與孝子進行,首先用苘匹或苘繩在雙腳之上的腳脖處綁好,名為“絆腳索”,意為人死了眷戀家而防止陰魂再走進家來,故用絆腳索絆住。有的將腰連同胳膊一起捆綁,主要作用是以防尸體在棺材中擺動,致使尸體四肢不整齊,有損于在陰間的形象,也有損于死者遺姿遺容。成殮時要把頭臉、尸身、四肢整平放正,保持良好的形象。
接著讓女兒們、親屬瞻仰遺容,向遺體告別。但在哭時,不要讓眼淚滴在尸體上,以防“眷戀不舍”。此時,如果死者是女的,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場,得不到舅舅的首肯是不能入殮的,即使入殮,也不要把棺帽蓋嚴(yán)緊,更不能“鎮(zhèn)釘”;以待娘家人來到時,可掀棺瞻仰遺容后,此后放可扣棺鎮(zhèn)釘。尸體入殮時,要把死者最喜愛的器物放入棺內(nèi),如眼鏡、煙袋、玉器等,分放在尸體兩邊,或胳膊兩邊處,尸體上蓋上白布和被子,并把尸體兩邊塞緊,以防抬棺入土?xí)r亂動。棺內(nèi)什物放置完了可讓兒女們離開棺邊,可以扣棺帽。成殮的棺材稱為靈楸,不稱為棺木或棺材。
5 鎮(zhèn)釘 蓋緊棺帽后,就得鎮(zhèn)釘,鎮(zhèn)釘就是用7根鐵釘將棺帽與棺身釘在一起,鎮(zhèn)釘后不得開啟棺帽;這七根釘,俗稱“子孫釘”,據(jù)說可使后代子孫興旺發(fā)達。鎮(zhèn)釘時,孝子可向死者喊“爹(或娘)躲釘”喊叫直到把七根釘釘好為止。鎮(zhèn)釘后,須把棺罩罩在棺材上,棺罩一般為閨女所買,一是棺材裝飾,二是表達兒女心情,罩上棺罩,一切灰塵就難以入棺內(nèi),入土?xí)r也可擋土塵入棺內(nèi)。棺罩一般為紅紫色綾緞,上面繡有龍鳳花鳥、人物仙人、傳說故事等圖案。
成服 穿戴孝衣孝服孝帽謂之“成服”。俗稱 “破孝”。邳州成服,舊時分五種,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統(tǒng)稱“五服”。
斬衰 即割布做孝服,是孝服中最重的一種,“斬”取其悲痛之甚的意思。原用極粗的生麻布制成,不縫邊,背負(fù)一塊,一尺六寸,胸前心口綴一塊,長六、寬四寸的布條。這就是衰,期為3年。斬衰是兒女對父母,兒媳對公婆,孫對祖父母,妻對夫而服之。服期為什么3年。因為按慣例,小孩出生后3年才離開父母懷抱,父母死后,也應(yīng)服孝3年,以示回報。
齊衰 其規(guī)格比斬衰次一等。用生粗麻布做成可縫邊,規(guī)格與斬衰同,期為一年。舊時為繼母、庶母、保姆服齊衰3年,為祖父母服1年,為曾祖父母服5月,為高祖父母服3月。
大功 舊時喪服之一,指布的做工粗糙。比齊衰稍有熟稍細(xì),比齊衰次一等。規(guī)制沒有背版布。期為九月。凡本宗的堂兄弟,未婚堂姊妹,已婚姑、姊妹、侄女及眾孫、眾子婦、眾侄婦,已婚女為伯父、叔父,侄、未婚姑、姊妹喪服,均服此喪服。
小功 指布的做工極細(xì),服制與大功,用布比大功更熟更細(xì)。為祖父的兄弟。父之從父兄弟一輩人服喪服。期為6月。
緦麻 喪服最輕一種,指布質(zhì)極細(xì)的熟布。服制與大功同期,期為3月,凡為疏遠(yuǎn)族親、親戚;如高祖父母,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服此喪服。
以上五種成服布質(zhì),服制和期數(shù)等今已廢。但成服范圍仍按“五服”的規(guī)定范圍進行,只是有的地方輕一些,有的地方略重一點而已。邳州成服的范圍,服制式樣有以下幾種。
1孝子服父母孝:孝子成服為斬衰,分守靈期和服孝期。守靈期頭披麻孝。即用麻匹稍編織成扁辮狀,間斷夾入3個棉絮,系在頭上。腰系有孝繩,即用苘匹稍搓織成的苘繩并托地半米余,下端散頭;孝繩,半孝一根,全孝二根或一根下分叉。身披孝裳,半孝半幅布,即7.5老市尺,全孝全幅布8老市尺。半孝是父母中一人去世,全孝是父母中先后二位去世。有的地方不披孝?而在埋葬時披。腳踏無根布鞋,謂之孝子失去了根邦,這就是俗說的“披麻戴孝”。守孝期。從安葬后開始,有的至五七,有的至百日,有的至周年,期間:戴孝帽邳北為“泰山壓頂式”,即帽下部分為筒狀,其上方后折2寸左右,中縫縫幾針。邳南戴孝帽為筒帽,下筒狀,其上口縫成縮折式的帽頂,中有一空洞。鞋,半孝鞋在鞋頭至鞋邦中縫白布邦臉,后邊不貼縫白布,留出原鞋布色。全孝,全白布綁鞋。穿戴白布衣服為主,系孝腰巾。衣服散邊釘白布鈕。帽邊也鑲白布條。鞋全白布綁。
孝子孝帽“泰山壓頂式”為1.3老市尺,孝?半孝幅布老市尺7.5尺,全孝全幅布8老市尺,系腰子半孝幅布7.5老市尺,全孝全幅布8老市尺。
2女兒、兒媳服孝:女兒、兒媳服孝,其服孝分守靈期和服孝期。守靈期:頭頂孝巾,俗稱“搭頭”,兒媳女兒不準(zhǔn)挽系,從頭上拖至肩上,半孝2.5老市尺,半幅布,全孝3老市尺,可多半幅布或全幅布。孝裳 ,半孝,多半幅或全幅布,長7.5老市尺;全孝,整幅布,長8老市尺。扎腿角布一般半市尺寬,長1尺,用苘系扎。腰系孝繩。半孝一根,全孝二根;用苘少稍編扎而成;尾處散頭,任其拖拉,越散越好,謂之“披麻戴孝”。鞋,半孝后半部分不貼縫白布面,全孝全白布面。
守孝期:其孝服頭頂原搭頭巾,可挽系。全孝孝褂下衣襟四邊散邊,半孝四邊可鑲白邊不散邊。全孝扭扣和領(lǐng)邊為白色褲角貼縫白布條。鞋,全孝全白布鞋邦,半孝只貼縫前半部分鞋邦。孝子、女兒、兒妻在守孝期間,原守靈時披的孝裳,可在圓墳、五七、百紙時再披,平日里收疊好,不披,只穿戴帶孝邊的衣服、孝巾。
3妻服夫孝:一般服孝,只頂搭頭巾,褲角管扎白布巾。重孝者服孝布搭頭、披孝裳、褲角扎白布等?;九c女兒,兒媳同。但較多者只頂孝巾或不著孝。
4孫子服祖父母孝。頭戴元寶式孝帽,7-8老市尺,帽角尖上釘一小塊紅布。
5女婿服岳父母孝:頭戴孝帽“泰山壓頂式”1-2老市尺,也有的為元寶式。身披孝裳子,半孝7.5-7.8老市尺,半幅或多半幅白布。全孝整幅白布8老市尺。系腰子,半幅布7-7.5老市尺。系腰子橫攔系腰間。只挽系一道扣,不要系兩道緊扣。
6孫婿服祖父母孝:頭戴8老市寸元寶式孝帽。身披孝裳子,半孝半幅白布,長7老市尺或稍多一點。全孝半幅7.3-7.5老市尺。攀肩孝巾,三分之一幅或半幅白布,長7-7.3老市尺。全孝半幅,長7.3-7.5老市尺。攀肩孝巾,要斜攀在肩上,下邊挽系一道在腰間,男左女右。即亡者男左攀,亡者女右攀。
7兒輩的仁兄弟服孝:孝帽與孝子同“泰山壓頂式”,也有戴元寶式,尺寸大體同。披孝裳,與孝子同。半孝為半幅或全幅布7.5老市尺,全孝全幅布8老市尺或稍短寸余。
8女兒、兒媳的干姊妹服孝。服孝與女兒、兒媳同,尺寸可稍短小有別,守靈時不系孝繩,不穿孝鞋。
9親朋服孝:一般只戴孝帽。尺寸8老市寸,元寶式孝帽。一角內(nèi)上折,三角合攢縫三針即成。
10一般吊孝服者:只戴孝溜子,即小白布條,別在左胸前。
11文明服孝:親戚至親友者戴黑袖紗,胸前佩戴小白花。一般吊孝者,胸前只佩戴小白花。
各親族服制及備考喪服
附1.喪服總圖
喪服總圖
三 斬 年
衰
用至粗麻布為之不縫下邊
不 三
期杖 月
齊
衰
五 杖
月 期
用稍粗麻布為之縫下邊
九 大 月
功
用粗熟布為之
五 小 月
功
用稍細(xì)熟布為之
三 緦 月
麻
附2本宗九族五服圖
在室緦麻
曾 宜姑
出嫁無服
曾齊祖哀
父 母
五 月
緦 麻
叔
伯
曾 祖
在室緦麻
族 姑
出嫁無服
在室小功
祖 姑
出嫁緦麻
齊 哀
父 祖 母
不 杖 期
小 功
叔祖父
伯 目
伯父麻
族緦
叔祖母
在室小功
堂 姑
出嫁緦麻
在室期年
姑
初嫁大功
母斬哀
父三年
期年
伯
叔
父母
小 功
堂伯父
叔 母
緦 麻
族伯父
叔 母
在室大功
堂 姊妹
出嫁大功
在室 年
姊
期 妹
出嫁 大 功
自己
兄弟期年
其妻小功
大
兄 功
堂妻 弟
其 無 服
其再小
妻小
無兄
服弟功
出堂在
嫁 室
緦侄小
麻女功
出 在
嫁侄室
大女期
功 年
眾眾長長
子子子子
婦期婦期
大
功年同年
其 侄
妻
小 期
功 年
其堂小
妻
幼
麻侄功
其再小
妻
從
無
服侄麻
出曾在
嫁侄室
無孫緦
服女麻
出侄在
嫁 室
緦孫水
麻女功
其眾其嫡
婦孫婦孫
緦大 期
麻功同年
其 侄
妾 耿
緦 小
麻 功
其曾想
妻
無侄
服孫麻
出曾在
嫁侄室
無孫緦
服女麻
其曾
婦孫
無小
服功
其曾緦
妻侄
無
服孫麻
附3出嫁為本宗降服之圖
父
高 祖
母
齊哀三月
父
高 祖
母
齊哀五月
祖姊妹
緦
服
嫁
無
父
祖
母
期
年
兄
祖
弟
緦
服
父堂姊妹
緦
服
父姊妹
大
功
父
母
期
期
父
伯
母
大功
父
堂 伯
母
緦 服
堂姊妹
緦
服
姊
妹
大
功
己身
兄弟
大功
堂兄弟
小
功
堂侄女
服嫁緦
兄弟女
小功服
兄弟子
小功服
堂侄
緦服
附4.妻為夫族喪服圖
三
夫
緦
父
高
月
母
祖
麻
夫
無
祖曾
服
姑
三
夫
緦
父
曾
月
母
祖
麻
夫
曾
叔伯
無
祖
服
母父
夫
無
堂
服
姑祖
出夫在
嫁祖室
無
緦
服姑麻
九
大
母父祖夫
月
功
夫
叔伯
緦
祖
麻
母父
夫
族
叔伯
無
祖
服
母父
夫
無
族
服
姑
出夫在
嫁堂室
無
緦
服姑麻
夫
親
小
姑
功
三 姑舅 斬
年
衰
夫
叔伯
大
父
功
母
夫
堂
緦
叔伯
麻
父
母
夫
族
無
叔伯
服
父
母
夫
無 姊 再
服 妹 從
夫
堂
緦
姊妹 麻
夫
姊 小
妹 功
母父 夫 齊 妻 斬
在
為 衰 為 衰
不
妻 杖 夫 三
杖
期
年
夫
小
及兄
功
妻弟
夫
堂
緦
及兄
麻
妻弟
夫
族
無
弟兄
服
出 夫 在
嫁 再 室
無 從 緦
服 女侄
麻
出 夫 在
嫁 堂 室
無女侄小
服
功
出 夫 在
嫁 侄 室
大 女 期
功
年
子眾
眾
子長
長
婦
子
婦
子
年期 年期 年期 年期
夫
夫
侄
婦
侄
功大 年期
夫
夫
侄堂
堂
婦
侄
麻緦
功小
夫
緦
從再
麻
侄
出
夫
在
嫁
堂
室
無 孫侄 緦
服
女
麻
出
夫
在
嫁
堂
室
緦 女侄 小
麻
功
緦孫
孫
麻婦 功大
夫
夫
侄
侄
緦孫
孫
麻婦
功小
夫
堂
緦
孫侄
麻
出
夫
在
嫁
曾
室
無 孫侄 緦
服
女
麻
孫曾
孫曾
婦
緦
服無
麻
夫
曾
緦
孫侄
麻
孫 元
元
婦
孫
服 無
麻 緦
附5.三父八母服圖
圖服母八父三
同居
繼父
兩無大功
親謂繼父
有子孫己
身亦有伯
叔兄弟之
類則服齊
衰
兩無大功
親謂繼父
無子孫己
身亦無伯
叔兄弟之
類則服齊
衰不杖期
同居
繼父
從繼
母嫁
謂父已死
繼母再嫁
他人隨去
者則為之
服齊衰杖
期
先與繼父
同居今不
同居服齊
衰三月原
不曾隨母
與繼父同居無服
不同
居繼
父
繼母
謂父娶后
妻服斬衰
三年后母
為長子服三年為眾子期服
慈母
謂所生母死父命別妾撫育者服斬衰三年
謂自幼立嗣過房立嗣及三歲以下遺棄之子者與親母服斬衰
養(yǎng)母
謂妾生子女稱父之正妻斬衰三年
嫡母
出母
謂親母被父所出服齊衰杖期
謂親母同父死改嫁他人服齊衰期
嫁母
乳母
謂父妾乳哺者義當(dāng)服緦麻
謂父有子女之妾嫡子眾子服齊衰杖期所生子服斬衰三年
庶母
擇吉日 擇吉日,是選擇開喪,安葬之日,一般是陰陽先生從“安葬周堂圖”中排查出來的。如圖:
查周堂方法:1、即查周堂不論節(jié)氣,只論大小月,大月從父向男數(shù),小月從母向女?dāng)?shù)。如正月大,從父向男查到初四亡人日,即為安葬日,一日查一個字。
2、查周堂,不在“亡人日”時,還要避開喪主家周堂中的“父、母、男、女、婦”等人的健在否,如健在可停靈選下邊吉日。
3、查完周堂,還要查“逐月安葬吉兇日表”,看所查這天中是占吉星還是占兇星。如占吉星可安葬,如占兇星不可安葬,可停靈。
4、喪葬切忌四兇日表
月份
重喪
重復(fù)
天火
天狗
正月
甲
庚
子
辰
二月
乙
辛
卯
巳
三月
戌己
午
午
四月
丙
壬
酉
未
五月
丁
癸
子
申
六月
戌己
卯
酉
七月
庚
甲
午
戌
八月
辛
乙
酉
九月
戌己
子
十月
壬
丙
卯
丑
十一月
壬
丙
卯
丑
十二月
戌己
酉
卯
如占以上兇日避開,擇吉星日安葬,否則要寫“重喪符子”壓在棺頭上,以避之兇。不是安葬吉日的時間里,孝子要晝夜守靈。
守靈 靈堂設(shè)在正堂屋的主間,俗稱靈堂,靈柩停放在堂屋主間對門處,棺頭對門,棺頭有長明燈,長明燈一般用瓷碗放一棉稔子,放豆油,放油只放1次不放第二次。倒頭飯放在棺頭底座上,其上交叉一雙筷子。棺頭的左邊放有“老盆”,老盆是亡者的“金錢盆”,作孝子在盆中燒紙錢用,老盆燒火紙要一張一張燒,因其紙灰燒得再多,也不能取出或倒掉,只有在出殯時才可摔碎。棺頭處放有喪杖棍,喪杖棍上繞貼有散條狀白紙條。靈柩上罩有棺罩衣。
靈柩右為孝子守靈處,左為女兒、兒媳、孫女等女眷們守靈處,多應(yīng)跪著守靈。守靈期孝子是不能隨便出去的。守靈期間孝子家人的飯食均在靈堂中擺設(shè),以示與亡者同宴。桌上要放有亡者凳座,盅筷,孝子并將食品用筷子夾放在座席處,要用酒澆地以示祭奠。守靈期間,孝子和家人不得坐凳子,只能跪著或蹲著,也不能洗手臉,以示悲痛之情。
守靈時,有吊喪人進靈堂時,要點燃火紙錢,口中要哭喊“爹爹呀”或“媽媽啊”,與前來吊唁的人交談,不要大聲大氣,嘻笑眼開,要悲聲話低,以保持靈堂中肅敬氣氛,以示讓亡者安息。送走吊喪人時,一般不要起身或走出靈堂,以單腿跪的形式拜送友人。
守靈期間還要做好一下事宜:
搭靈棚 靈棚設(shè)在靈堂門外,是供吊唁的人祭奠的地方。靈棚兩邊立柱子搭架并用黑布或白布或藍(lán)布搭在上面作幃賬,正面敞門作靈棚的。其屏障上可掇掛素花松枝,棚門兩邊可置有哀聯(lián),中設(shè)橫批,如“慕承惠吊”等字,表示對吊者謝意。其門左邊立柱上掛一鐵犁鏵,當(dāng)?shù)跹湔哌蛋莺蟊紗蕰r,主喪者即敲一下梨鏵,并喊一聲“謝”,以告守靈孝子,讓其點燃火紙和哀哭,作陪奠。靈棚正中放垂簾,其上有素花,中間寫一“奠”字,下方放亡者遺像;“奠”字兩邊有吊聯(lián),其上有橫批匾,匾上父死寫“陟岵興悲”,母死寫“云慘風(fēng)凄”。當(dāng)中安有祭奠桌,桌上有香鉑和白燭,并放有酒盅、筷子、祭紙。祭品碟4—6個,有的盤中雕有“鯉魚跳龍門”的果品稱龍門祭。祭桌前擺放一張“藏王像”。祭桌前放有跪枕一個,左方放有凈手的臉盆、布巾、盆架。
重簾兩邊有吊唁二門,其上有門批,如男者用“思靜”、“思哀”;如女者用“風(fēng)寒”和“月冷”,并垂掛素?zé)羟颉?div style="height:15px;">
在搭建靈棚同時,要搭建好宴客棚。此棚一般長10米,寬5米,可放10桌餐桌。有閑房子的家庭,就在閑房中作宴客廳。宴客棚兩邊寫致謝客人的聯(lián)語,女者可以寫“來者皆仙”;男者寫“蓬蓽生輝”;夫妻雙亡者寫“肅以賓入”等恭維詞。兩邊可以立相應(yīng)酬賓客的聯(lián)語。
幡門 有兩種搭建方式,一種是在大門外的主道上或在村頭,寬度與路同寬,高丈余,其材料:竹木桿子,蘆葦或秫秸,苘,松柏枝,鐵絲紙花、鶴、鸞、白紙等。其形式如同過街坊一般。路兩邊分立雙桿,雙桿上再捆架雙桿,桿間距一米左右。其間用蘆葦或秫秸扎制成幾何型紋式,其上貼有哀聯(lián),如“草木生悲”等橫批,兩邊立桿內(nèi)貼哀聯(lián)。幾何紋匾上插扎上花絮和鶴等。橫匾上垂有兩個白色燈籠,俗稱過街幡門。一種是在大門外搭建,其材料同上,其形制同上,只是小一些,按大門的大小而定,一般為一間屋大小。男者橫批為“當(dāng)大事”女者為“大事”,兩邊寫“風(fēng)寒”、“月冷”?!爱?dāng)大事”為謙語詞,有雙關(guān)意。其一,孝子再貧寒,也要把父母當(dāng)大事操辦,以表孝心孝道,照顧不到的地方要諒解。即使孝子再富有,辦喪事,雖當(dāng)大事辦,也難免有對客人有欠妥之處,請客人諒解。其二,前來吊唁的人,要把孝子的喪事當(dāng)大事對待,以表對亡者哀悼心情,要嚴(yán)肅認(rèn)真地做好吊唁禮儀程序,以擋世人之耳目。
幡門兩邊也要貼上哀聯(lián),哀聯(lián)與路道祭悼門要有別,要含有孝子和吊唁者心情的意義。門左邊放有點湯罐、百歲幡(紙)、抬湯罐棍,以及孫子在點湯時所挑持的“影不旗”。影不旗,分男女式,亡者為男,其旗下方剪成“倒圭”式( );亡者為女,其旗剪成“燕尾式”( )。其旗靠放在門口左旁,吊唁者見之,便知亡者性別,以便吊唁時稱謂。不管幡門扎不扎,可湯罐、百歲幡、影不旗必須安放在門左旁。
喪幡 喪幡也叫引魂幡,一般是窄長垂掛的條旗子。幡各地做法不同,形式也有異。幡一般立在大門外的路道上與幡門呼應(yīng)。幡要高于周邊的建筑房屋,或高于孝子的房舍,力求在村外遠(yuǎn)遠(yuǎn)都可以看到,習(xí)俗是“聞喪吊孝”;因此幡桿要高而直,桿身用素紙絮裹貼。喪幡比較有講究,亡一位老人者,其幡應(yīng)掛立三桿幡,兩位老人均亡者,其幡應(yīng)立五桿幡,幡上的標(biāo)志分男女性別,亡者為男,其幡立鶴,亡者為女,其幡立鸞。其用意,使吊唁者一見便知,亡者是誰?避免吊唁中出現(xiàn)差錯,也免于休口詢問。桿頂端立有紙扎白鶴,或立或飛或舞翹。其下分別等距離套掛數(shù)個幡旗,幡旗的做法:用竹木片做成圓圈,白紙絮貼身,其上粘素五色紙紙條,紙條窄而長,寬5—10厘米,長米余為一歲垂一穗紙條兒。圈上系三系,分別等距離套掛在幡桿上。
鶴為羽族之長,鶴仙道骨,被稱為“一品鳥”,被視為長壽之王。后世常用“鶴壽”“鶴齡”來作祝壽之詞。鶴有君子之風(fēng),象征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鶴常為仙人所騎,老壽星常以架鶴翔云的形象出現(xiàn)。幡的鶴,有逝者赴西天天堂過極樂世界生活之意。鶴頭一般朝向西北方向。
求人 為老人辦喪事,要用人主事,用人辦宴席,用人抬棺木安葬,用人看墓穴造墳等,事事都要用人;尤其是要用人抬棺材送老人下安葬,這是一件大事;,因此用人稱為“求”人。求人要有禮節(jié),一般求人要孝子中的長子去求,不親自去求,有的事情就十分難辦。如安葬用地,安葬時需要割殺莊稼和樹木,安葬要選墓穴打壙,安葬要用較多的壯漢子抬棺木等。一人求不到,辦事就不順利。因此求人時,孝子不要戴孝,由長者帶領(lǐng)到所求人的家 門口或院中,把所求人叫到跟前,先跪下磕一個頭,起來后再說明事由,俗話說:“一個頭磕在地上,什么話也不用說了”。求人時一般由族中長者或善辦事的人陪同,以便好說話,好挽言。求人時除磕頭外,還要奉煙點火,且語言多簡潔明了,很多話都由領(lǐng)孝子的人去說、去安排。因為正在守靈期間,求人者需快去快回。
喪事執(zhí)事 辦喪事要由孝子求人組成治喪執(zhí)事,即治喪理事會之類的組織。1、“總事”俗稱“老總”,可由族中長者或鄰人中有威望者,而又有治喪經(jīng)驗的老人、壯年人擔(dān)當(dāng),一般只有一人。喪事的一切安排都由總事發(fā)號施令,但全本著孝子的意圖財力而行施權(quán)利。2、里柜,又稱內(nèi)柜或賬桌,一般3—5人,記吊賬1人,收禮錢者1人,寫帳心者1人,還有遞煙接紙各1人。喪事大一些可分設(shè)2組。
總事和內(nèi)柜的職責(zé)是:制定殯喪費用開支計劃,聘用人員,安排治喪工作,主持喪禮儀式,處理治喪中出現(xiàn)一切問題及遺產(chǎn)繼承,費用收支分配負(fù)擔(dān)、收支情況等。農(nóng)村喪禮儀式一般為專業(yè)人員即端碗的,或稱捏瓷的或稱搭爪子擔(dān)當(dāng)。有的村莊建立紅白理事會,喪事可聘請并委托理事會擔(dān)當(dāng)。一般人員分工賬桌前人員,有迎客,接紙,掛幛,承孝,領(lǐng)喪等人。宴廚有廚師,端菜飯,洗碗筷,供水,燒火,司酒,司煙,供飯,搭客棚,安桌,謝客等人。抬棺材人18—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