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Night 寬容看待自己的人性,忠實于自己、擁抱自己,才能有不擰巴的生活,不然理性就會時刻和感性打架,耗盡你所有的力氣。
來自央廣新聞
人心都是肉長的,抗壓是你的理性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但我們首先是感受和情緒的動物。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人們批判那些超越社會基本道德標準的人“沒人性”、“禽獸”。滑稽的是,人性其實首先是動物性,社會觀念、道德標準,恰恰不是“人性”,是我們的“社會性”。我們的人性——心理偏見、認知偏差、千百年進化形成的生存偏好都遠遠超出我們對自己的認知。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nèi)曼把人的思考模式分成系統(tǒng)一和系統(tǒng)二。系統(tǒng)一其實就是你的直覺、感性和由此引發(fā)的快速判斷系統(tǒng)。系統(tǒng)二是你的理性自我,它有信念,會做選擇,以及決定怎么做。
可是,你知道嗎?你一生中大部分的決定是系統(tǒng)一——也就是感性,毫不費力地做出的。只有它累了,理性自我才會站出來承擔責任。而即便是所謂理性的判斷,也會深深受到你的直覺感性的影響,甚至是去幫忙證實它,不是去糾正它。
當我們跟隨我們的心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呢?
我們對某些事和人一旦形成認知,就會傾向于保守,就是堅持自己的認識,不會輕易修正或者改變。心理學家E.阿倫森把它稱為認知的保守性。
遺憾的是,記憶本身就是一個意識重構的過程,我們記住的并不是事情和人原原本本的真相,我們記住的,是我們根據(jù)碎片重構的,我們認為可能發(fā)生了什么;應該發(fā)生了什么;或者我們希望發(fā)生的什么。
你的心和你的意愿是連在一起的。
本期嘉賓:張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