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與京杭大運河,這一撇、一捺,在遼闊的中國版圖上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字。陽剛雄健的萬里長城蜿蜒于祖國西部的千山萬嶺之中,而陰柔悠深的京杭大運河則滔滔奔騰于東部錦繡平川之上。
誠然,正是這著稱于世界奇跡之林的中國古代兩大人工奇跡,共同造就了華夏民族的燦爛文化以及龍的傳“人”。如果說,萬里長城是凝固的歷史;那么,京杭大運河就是流動的文化。這文化,正凝聚了3000年的文明史。
大約是在300萬年以前,燕山和喜瑪拉雅地區(qū)的造山運動造就了亞洲大陸西高東低的地形,于是,中國的主要河流大都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如此,在給流域地區(qū)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割裂了南北方的交通,影響了地區(qū)間的商業(yè)和文化的交流。
從很早的時候起,中國人就夢想能有一條溝通南北的河流。于是,在后世便誕生了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這條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曾發(fā)揮了南北商貿和文化溝通的關鍵作用,先后應用于軍事戰(zhàn)爭、漕運(糧棉物資水運)、南北商貿交易、客運交通等諸多方面。京杭大運河肇始于春秋末期,鑿成于隋代,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早在公元前485年,吳王夫差為北上伐齊而下令開鑿了“邗溝”(長150余公里),溝通了長江與淮河之間的河道。隋煬帝于大業(yè)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征調民工200余萬人,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楚國“芍陂”、魏國“鴻溝”等多條運河溝通平原地區(qū)自然河流的基礎上繼續(xù)開長拓寬,終完開鑿成了杭州至洛陽、涿郡(今天津至保定一帶)的南北大運河(全長2700余公里),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到了元代,朝廷又下令將“弓”形大運河改為南北直行的大運河,形成了現如今1794公里航程的運河路線,史稱為“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依次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十八所城市,見證了大中華南北交往的千年足跡。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京杭大運河自北端起點至南端終點可分為七段人工河道、河流、湖泊,即七段古運河河道:第一段:通惠河(北京市到通州)18公里,連接溫榆河、昆明湖、白河;第二段:北運河(通州至天津)148公里;第三段:南運河(天津市南至山東臨清);394公里;第四段:魯運河(臨清至臺兒莊)463公里;第五段:中運河(臺兒莊至江蘇淮安)185公里;第六段:里運河(淮安至揚州)157公里;第七段:江南運河(鎮(zhèn)江至浙江杭州)395公里。
在古時,開辟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在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實現了全國統一之后,更顯得十分必要。
當時,隋朝的政治和軍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區(qū)的經濟已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資,特別是糧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區(qū)供應。怎樣把這些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北方地區(qū),這是擺在統治階級面前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大量的物資要從江淮運到長安,甚至運到北方邊疆的軍事重鎮(zhèn),采取什么運輸方式好呢?當時陸上運輸只有騾馬大車和肩扛人挑,運輸速度緩慢,運輸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不能滿足統治階級的需求。只有利用水道運河運輸,才能完成這項任務。當然,也有其他觀點認為:京杭大運河的開鑿是由于隋煬帝(楊廣)這個暴君窮奢極欲,愛好游玩,為了到揚州看瓊花,達到“陸地行舟”的愿望,才動用二百萬勞工開鑿的大運河,對此,我們不做探討。
對于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的情景,唐人杜寶在《大業(yè)雜記》中有著詳細記載:煬帝本人乘坐的龍船,高45尺,寬50尺,長200尺,有四層樓。頂樓由正殿、內殿、東朝堂、西朝堂組成,周圍是雕畫彩繪的回廊。二樓、三樓有一百六十間房間,皆用丹粉涂飾,妝點金碧珠翠,門窗雕刻綺麗,懸掛流蘇羽葆、朱絲網絡。
底層供內侍與水手們住,也收拾得整齊漂亮。全船用六條以潔白的素絲編成的大繩牽挽,纖夫用1080人,稱作殿腳。一色是江淮地區(qū)的青壯年漢子。殿腳也穿綢著緞,十分華麗;皇后所乘之船名為翔螭舟,用900名殿腳。嬪妃們分乘九條浮景舟,每145舟用100名殿腳。另外還有供宮廷美女、夫人們乘坐的漾采船36條。
這些船,一律彩繪精雕,或兩層、或三層,各有特色;還有朱雀舫、蒼螭舫、白虎舫、玄武舫各24艘,飛翔舫60只,凌波舫20只,供宮女們乘坐、往來服役,凌波舫上的宮女都識水性,可以下水活動。這支隊伍之后,才是由王公大臣們乘坐的大船,共52條,全是五層樓船。然后是僧侶們乘坐的三層樓船120條,后面跟著外國賓客及五品以下官員所乘坐的三層樓若干。所用船夫八萬余人。這支隊伍,連同侍衛(wèi)人員在內,少說也有三十余萬,在運河中首尾聯接二百多里。
每次出行所過州縣,五百里內都要貢獻食品,吃不完的隨時仍掉。沿途地方官又爭獻禮品,誰的禮品中意,誰就可以升官發(fā)財。楊廣出游,僅皇家所乘龍舟就有數千搜,不用槳篙,而用纖夫,纖夫有八萬余人。禁衛(wèi)軍乘坐的軍艦也有數千艘,但由軍士自己拉纖。一萬余艘船只,首尾相銜一百余公里。騎兵夾岸護衛(wèi),萬馬奔騰,旌旗遍野,十分壯觀。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