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婚姻點染
納蘭納蘭納蘭納蘭納蘭納蘭納蘭納蘭納蘭納蘭洞 房
納蘭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描寫夫妻感情生活的。其詞句婉麗優(yōu)美,情意綿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九歲的納蘭性德與十七
歲的盧氏成婚。自此掀開了他們夫妻愛情生活的帷幕。
納蘭盧氏父親盧興祖官至兩廣總督,是兩省的最高軍政長官,是的道的封疆大吏。
由此說來,盧氏也是與納蘭家門當戶對的大家閨秀。有關盧氏的記述道“夫人生
而婉,性本端莊,貞氣天情,恭客禮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曉鏡臨春,
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訓,嫻彼七襄,長讀父書,佐其四德”。従中可以知道
盧氏是一個美麗端莊、有教養(yǎng)、有文化、三従四德的標準淑女。納蘭性德與盧氏
少年夫妻,恩愛美滿,柔情萬般。従這個時期的詩詞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
心醉的燕爾之悅。“戲?qū)⑸徢厭伋乩?,種出蓮花是并頭。”活現(xiàn)出兩人于庭院中
以嬉戲表達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偏是玉人憐雪藕,為他心里一絲絲。”形象地
勾畫出情人的心心相印和愛之綿綿。“為怕花殘卻怕開”表達的是不敢輕意觸動
美好,生怕失卻的擔心。“獸錦還余昨夜溫”那種對紅綃帳中臥鴛鴦的回味、重
溫。“自把紅窗開一扇,放他明月枕邊看。”藝術地描述了在無限溫馨中,對心
愛的異性的傾心研讀與細細欣賞。真是才子遇佳人,天地浪漫,風月無邊。每當
納蘭性德隨皇帝出巡,或奉旨出差在外,多情的他又平添了更多的離仇別恨。“
千重煙水路茫茫,不許征人不望鄉(xiāng)。次是月明無睡夜,盡將前事細思量。”“碎
蟲寒葉共秋聲,訴出龍沙萬里情。遙想碧窗紅燭畔,玉纖時為數(shù)歸程。”關山重
重,路途迢迢,心系嬌妻,千里寄懷。
納蘭他們的這種“大觀園”中的貴族少爺,小姐的愛情,是要有相當?shù)奈镔|(zhì)、文化基礎的。與當時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情感是有相當距離的。離開寄生生活,如此這般愛情就要換種式樣了。由于他們生活在極其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沒有更多的繁瑣俗務干擾,可以在比較純粹的境地去體驗那種更接近本質(zhì)意義的愛。那種在世俗人眼里幾近完美的家庭環(huán)境,物質(zhì)基礎,郎才女貌,構成所謂天設地造的最佳婚配組合。有道是浪漫的年齡,新婚燕爾,真正的生活尚末開始,各種矛盾均末形成、展開。更兼詩人的特質(zhì)與詩詞的魅力:升華情感,煊染生活,能帶著理想,牽魂引魄,游夢天方。就是酒不醉人,人也要自醉。詩人升華了愛情,愛情成就了詩人。比翼之鳥,振翅雙飛。一路歡歌,一路歡歌……
荷 池
納蘭就在這如夢的美好境界里,無情的上蒼把霹靂擲向人間。結婚三載的盧氏,
因為難產(chǎn),竟在十九歲如花初綻的年齡,撒手人寰。此前一切都太美好、太完滿、
太浪漫,這個噩耗太突然、太殘酷、太無情,因此對納蘭性德的打擊也太大了!
誰能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呢?納蘭性德在雙林寺給亡妻守靈時,仍難確信這生死訣
別,“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
憔悴去,此恨有誰知,天上人間俱倀望,經(jīng)聲佛火兩凄迷,未夢已先疑。”香消
玉隕,“風雨消磨生死別”。情天恨海,“情在不能醒”。萬念俱灰的詩人,此
時只能在夢中與嬌妻相會。“客夜怎生過?夢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
不是恁凄涼,肯來么?來去苦匆匆,誰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
卻對著琉璃火。”(《尋芳草,蕭寺記夢》)欲哭已無淚,盡使柔腸寸斷。曾是
“雙棲蝶”,又作“夜來雙燕宿”,海誓山盟“不信鴛鴦頭不白”。生者對死者
無盡的相思情,竟使得従不作詩的妻子在四年后的夢里約會中道出“銜恨愿為天
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真是他在《沁圓春》中寫到的“……便人間天上,塵
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還傷。……兩處鴛鴦各自涼……”??磥?,在冥冥之中,
他們已約定:人間的遺憾在不久的將來,于天上去圓滿永遠。
納蘭在今后的日子里,納蘭性德又續(xù)娶了關氏,還有顏氏為側。但好象再沒有激
動了。如果還有夢,那就是盧氏魂來神往,重溫舊情。在最后的一段時間里,納
蘭性德的好友在江南為他介紹了一位富有詩詞才華的名妓沈宛。作為烏程才女,
沈宛曾有出色的詞作《選夢詞》刊行于世,為納蘭性德欣賞重看。也許是對尋覓
知已的渴望與憐惜。兩人有情有意,遂結金蘭之好。關于這方面是有文化背景的。
納蘭納蘭性德接沈宛于京城,在德勝門內(nèi)置房安頓。由于沈的身份和血統(tǒng),她不
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明府。他們就保持著沒有名份的關系,過著情人式的生活。従
沈宛的詩詞中,看得出他們心靈之間有著一種相知互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但好景不長,
半年后,納蘭性德突然去世,留下孤獨無靠的她和納蘭性德的遺腹子。沈宛含淚
返回江南,以詞作撫慰她心中的傷痛。天公不作美,有情人終不成眷屬,留下一
段讓人嘆息、讓人辛酸,淚水淹沒歡樂的風流憾事。也許是一段風流債之緣故,
這個遺腹子被生下來。光陰荏苒,歲月蹉跎。據(jù)說在這個叫富森的遺腹子七十歲
時,被乾隆邀上太上皇所設的“千叟宴”。孽海情天,業(yè)債消盡。
納蘭愛妻、情人的生離死別構成納蘭性德感情生活的一波三折,宕蕩起伏。在他
的詩詞中憑添了這許冷暖色彩。愛得要死,恨得要死,都凝結著千古詠嘆。歡悅、
悲傷--不朽的美--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4.物性觀照
納蘭在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yè)就名為“淥
水亭”。無論目前關于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nèi)什剎海畔,
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
一處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園囿。對于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tǒng)
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zhì),認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
萬物,以柔克剛,川流不息,従物質(zhì)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nèi)涵。這一點被納
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從頤和園西堤望玉泉山及西山
納蘭明代定都北京后,許多達官貴人紛紛在城內(nèi)外營造私人花園。如城內(nèi)的英國
公花園、西郊皇親李偉的清華園和漕郎米萬鐘的勺園,都是極負盛名的。到了清
朝,特別是王室在西郊大興園林土木,自暢春園始,到圓明園之鼎盛,三山五園,
幾成中國古代造園史上的頂峰。為了仿效,為了方便朝班,更是為了享受,王公
大臣也在西郊購地,建起自已的園墅別業(yè)。明珠就在暢春園咫尺之處,興建“自
怡園”。取海淀、西山一帶的山水之勝,構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園。而納蘭性
德把屬于自已的別業(yè)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
比。并把自已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詞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遠之意,
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yǎng),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jīng)史,著書立說,并邀
客燕集,雅會詩書——一個的道的文化沙龍。就在他辭世之時,也沒離開他的淥
水亭。與之相比,同在水泉豐沛的海淀,武夫僧格林沁卻造旱園,在園中起山神
廟。權宦李蓮英于海淀鎮(zhèn)鬧市中置產(chǎn)業(yè)三處,方便起居卻無水趣。宗室商人薩利
建宅通衢,招搖有余,風雅稍遜。試想,如果這位偉大的以水為性,借水寄情的
詞人沒有了水,他的情感激發(fā)和創(chuàng)作靈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幾近干涸。
如果以山為題、以山為懷,那他的藝術也定是另種風度了。
荷花圖
納蘭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征。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和哲學意蘊。鄭板橋的竹、金農(nóng)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態(tài)、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他的號為楞伽山人,有禪緣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詩人的性情。甕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這無不說明它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chuàng)作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它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納蘭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zhì)性理的認識,并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
聯(lián)系起來,指導生活、事業(yè)、并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
點上有所生發(fā)。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
他的哲學理念。
5.風物起興
納蘭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不少是因扈駕游歷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
這些地方至今幾乎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跡生發(fā)的感慨和情致出
之有處。通過對所寫地方進行體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認識納蘭性德
此類詩詞創(chuàng)作的起因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準確的感受。
八大處靈光寺
納蘭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游“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従玄燁憑高遠望,寫下《望
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
算來別是凄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谷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
羊?;纳骋黄C#猩8梢痪€,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
陽。歸雁兩三行,見亂云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松門涼月拂衣裳。”站在
平坡山巔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向、東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線漂渺如帶似紗。
由它千萬年泛濫沖刷形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
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累累土崗。山下不遠
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代
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沒無尋,明代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漸取代。東南望,
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氣東來。遼宋于會城門北、紫
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zhàn)”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
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后,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
遷,王朝更疊,都邑興廢,引發(fā)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
納蘭納蘭性德従駕到西山黑龍?zhí)?,寫下《憶秦?#183;龍?zhí)犊凇?#8220;山重疊,懸崖一線
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蛟
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龍?zhí)段挥诋嬅忌奖?,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
里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水勢較旺。這周圍山林
于背陰處更高大繁茂,因為谷中土厚,陰處涵水,不似向陽坡上風大干燥。而潭
口處黛色石崖下會讓人有山巖開裂、潭深難測之感。這股泉水屬于石灰?guī)r地區(qū)溶
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較大。這段白噩紀形成的石灰?guī)r地層,與三里外白
家曈火織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現(xiàn)已無存)的地層一致,并與那個曾有水
流、被稱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關聯(lián)。這里的山體巖石不但與南邊一脈相連的紅色
火山砂巖的“火山頭”地層結構不同,一紅一黑,而且這股泉水與香山雙清、櫻
桃溝、簸箕水,七王墳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樣,不是由山體地層涵水下滲,至山
腳處形成泉水露頭,而是屬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這個“龍”不
小,傳說是東海龍王的七子于此潛居。清代這里一度成為皇家的敕建黑龍王廟。
所以說,《帝京景物略》中記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確的。納蘭性德的直觀感受也是
準確的。且不說《清詞史》中評論該詞“感慨倍多,遙思騰越”。就此也能従現(xiàn)
代科學的角度驗證納蘭性德重視真實感受,仔細觀看事物是頗為精到準確的。
黑龍?zhí)?div style="height:15px;">
納蘭納蘭性德在奉值宿衛(wèi)龍泉寺時作的《五律·宿龍泉山寺》以區(qū)區(qū)數(shù)行,把個不大的寺院和環(huán)境,甚至作者所在的位置都勾劃出來。龍泉寺后的山峰為花崗巖,徒峭如削,其勢如列。因此詩中有“列岫”一詞。因為地形的限制,寺中殿宇,院落不深,而是一字橫向排開。従屬群房由西向東排列。如果納蘭性德晚間下崗后,聯(lián)想與明萬歷皇帝有關的佛事,并遙望明陵的地方在寺內(nèi),大約就是群房最東端。這里是最后一個小院落,屋宇不太大,従現(xiàn)在的警衛(wèi)控制觀點看,也是設崗立哨的地方。小院東、南兩面女墻齊腰,能憑欄就高遠望。所能望出之處為東南、兼有東北。十三陵則在視野的最偏北向。女墻的高坎下有一條従山下而來的石板古道,是去妙峰山進香的古道之一。站在此高處,沿古道向東北延伸,詩人的思路由此飛向天壽山,跨越了世紀。
納蘭納蘭性德的這類詩詞,受著他閱歷的風光名勝的影響,有感而發(fā),由此及彼,由有限到無限。這是他的一種生活之源,這種生活對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提示、陶冶作用,従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生活對他創(chuàng)作的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