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斷舍離”的理念風靡全球,人人都在說斷舍離。
但大家對斷舍離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外在物品的物質(zhì)層面,認為清空不必要的東西,就能讓生活呈現(xiàn)不一樣的狀態(tài)。
但其實,真正需要斷舍離的,應(yīng)是我們的內(nèi)心。
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煩惱,無非是放不下、愛不得、做不了,導致我們內(nèi)心的煩惱無窮無盡。
人這一生,不斷地在做選擇和放棄。
或許想要的東西有很多,但有些東西能夠得到,有些東西無論怎樣都得不到,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舍棄它。
欲望太多,執(zhí)念太深,就會成為累贅,束縛著我們前行。
泰戈爾說過一句話:
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了;
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有時候,我們心中放不下,不過是因為我們覺得抓住它,也許會彌補心中那份遺憾。
但有的時候物極必反。
猶如手中的一捧沙,當你張開雙手時,你擁有了全世界,若你緊緊地攥著,它反而不斷的滑落。
世間的飲食男女,分分合合,愛恨情仇,有佳偶天成,便會有情深緣淺。
清代名士王初桐和六娘的愛情就是如此。
兩個人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王初桐自幼家貧,只能日夜苦讀,期望考取好功名,就為了讓六娘的爹娘同意把六娘嫁給他。
誰料,王初桐等到真的做官的那一天,卻等來了六娘早已嫁為人婦的消息。
多年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二人又一次相遇。彼時的二人,一個兒女成群,一個卻孑然一身。
他們深知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于是二人決定,做不成夫妻,那就做兄妹吧。
感情中最忌諱的就是執(zhí)念。
對浪漫的執(zhí)念,對另一半的執(zhí)念,對婚姻的執(zhí)念…一旦有了執(zhí)念,便會控制我們的情緒,導致我們喜怒無常,患得患失。
生命原本是一場幻覺,一念起時,境由心造。一念滅時,境隨心轉(zhuǎn)。
人生這座華麗的大廈,可以一念之間筑就,又可以一念之間傾塌。人在其中感受過、浸潤過就已足夠,不必執(zhí)著它的恒在。
作家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
二是發(fā)現(xiàn)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人生間,最無能為力的事情,大概就是生離死別。尤其是面對至親的離世。
世上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無能為力的,無論你怎么努力都改變不了結(jié)局,那么不妨告訴自己放下吧,然后擦干眼淚繼續(xù)前行。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如今的社會,太多欲望,太多誘惑,都讓我們的心蠢蠢欲動。而這些不僅沒有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反而令我們徒增煩惱。
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做到斷舍離,擺脫煩惱,擁有幸福和快樂呢?
很多人說,聽了一輩子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聽的道理只是過了耳朵,并沒有真正到達內(nèi)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