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錯字的老叟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見一小屋內(nèi)有光,暗喜有緣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門入室,見一老叟盤坐于炕上,打過招呼便問:“施主練的什么功?”
老叟回答:“菩薩咒。”
和尚更為高興,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末聽過有菩薩咒,忙向老叟請教。
老叟說:“我練此咒60余年,尚末傳授過一人,就是6個字:俺、嘛、呢、咪、牛。”老叟把“轟”錯念成“牛”。和尚一聽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薩咒,乃6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字念“轟”(hong)而不念“牛”。
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總是繞口念不好。3個月后,和尚又來到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轟”后,功夫當更高了,不料屋內(nèi)一點光也沒有,進門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轟”總念不好。和尚滿腹疑團,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轟”反而無光,回廟后求教于方丈,方丈說:“你出家40年,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體的三昧真火出來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的一心不亂,三昧真火出來了。你讓他改念,心亂了,三昧真火便出不來了。”
危險的處境
道林禪師喜歡一個人住在樹上,與鳥巢為鄰。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訪道林禪師,只見道林禪師在鵲巢邊坐禪,他于是站在樹下仰著頭對道林禪師說:“你這樣住在樹上實在是太危險了,趕快下來吧!”
禪師說:“我的處境一點也都不危險,只要我小心,就一定不會掉下去的;相反,你的處境才是最危險的!即使你盡量避免,有的時候你卻是避免不過的,真正要小心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白居易說:“我是當朝重要的官員,我的生活十分太平,沒什么危險。”
道林禪師說:“薪火相交,難道還不夠危險嗎?官場如戰(zhàn)場,眾人從無一心,你來我往,危險就在眼前!”
白居易聽了禪師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又問道:“佛法是如何解釋的呢?”
禪師回答道:“不要做一件壞事,不要不做一件好事!”
白居易聽了感到很失望,他說:“我以為是什么高深的理論呢,這樣的道理連3歲的小孩子也知道,何必說出來呢?這不是侮辱我嗎?”
禪師說:“3歲孩兒都明白的道理,80歲老翁卻不明白。世人皆為功名利祿,即使身處險境也執(zhí)迷不悟。就連3歲小孩也明白的道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地做到呢?如果每一個人都只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那么邪惡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人間一定是快樂祥和的,難道還會像現(xiàn)在這樣處處險境嗎?”
是啊,道理很簡單,關鍵是做起來難。人心的欲望有時候連自己都控制不了。
蓮花臺
無果禪師為了專心參禪,在深山里一住就是20余年,這些年來一對母女一直細心照料他。然而20年來,他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認為自己無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尋師訪道,解除心中的疑慮。
臨行前,母女對他說:“禪師,你再多留幾日吧,路上風寒,容我們?yōu)槟阕鲆患路?,再上路不遲。”禪師盛情難卻,只好點頭答應。
母女二人回家后,馬上著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做路費。禪師心懷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饋贈,于是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一早就走。到了晚上,他坐禪養(yǎng)息,半夜里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童子,后面有許多人吹拉彈秦,扛一朵很大的蓮花,來到禪師面前說:“禪師,請上蓮臺!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禪師心想:“我的修行還沒有到這種程度,這種境況來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無果禪師于是就不再理會他,童子一再說:“機會就只有這一次,錯過了就再也不會有了。”萬般無奈,無果禪師就把自己的佛塵插在蓮花臺上。童子和諸樂人便高興地離去。
第二天早上,禪師正要動身時,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佛塵,問道:“這可是禪師之物?昨晚怎會從家中母馬的肚子里生了出來?”
無果禪師聽后異常吃驚,說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經(jīng)是你們家的馬兒了。”于是將馬蹄銀還予母女二人,作別而去!
不要被突然而至的好運迷惑,突然而至的東西往往是不真實的。
還生氣嗎
有一位婦人脾氣十分古怪,經(jīng)常為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生氣。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氣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對她說:“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為什么不去向他訴說心事,請他為你指點迷津呢?”于是她就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訴說心事,言語態(tài)度十分懇切,渴望從高僧那里得到啟示。高僧一言不發(fā)地聽她闡述,等她說完了,就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然后鎖上房門,無聲而去。
婦人本想從禪師那里聽到一些開導的話,沒想到禪師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把她關在這個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氣得跳腳大罵,但是無論她怎么罵,禪師就是不理會她。婦人實在忍受不了,便開始哀求,但禪師還是無動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說個不停。
過了很久,房間里終于沒有聲音了,禪師在門外問:“還生氣嗎?”
婦夫說:“我只生自己的氣,我怎么會聽信別人的話,到你這里來!”
禪師聽完,說道:“你連自己都不肯原諒,怎么會原諒別人呢?”于是轉(zhuǎn)身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
婦人說:“不生氣了。”
“為什么不生氣了呢?”
“我生氣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關在這個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禪師說:“你這樣其實更可怕,因為你把你的氣都壓在了一起,一旦爆發(fā)會比以前更加強烈。”說完又轉(zhuǎn)身離去了。
等到第三次禪師問她的時候,婦女說:“我不生氣了,因為你不值得我為你生氣。”
“你生氣的根還在,你還沒有從氣的漩渦中擺脫出來!”禪師說道。
又過了很長時間,婦人主動問道:“禪師,你能告訴我氣是什么嗎?”
高僧還是不說話,只是看似無意地將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婦女終于頓悟:原來,自己不氣,哪里來的氣?心地透明了,了無一物,何氣之有?
氣由心生,心有欲則氣生。世人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會生活得不快樂!
補針
有一個禪師出遠門,走了很久的路,感覺又冷又餓,路過一家人的房子,聞到里面?zhèn)鱽黻囮囅銡猓谑撬妥哌M去說:“我能把破了的針鼻補起來,只是我現(xiàn)在餓得沒有一點力氣,你們只要給我一些吃的,我就能把你們家破了的針補起來。”
那家人聽了,沒有一個人相信禪師的話,就說:“我們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本事!”
他們一家人忙忙碌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禪師早就饑腸轆轆了,毫不客氣地飽餐了一頓,吃飽喝足以后就一本正經(jīng)地說:“好了,現(xiàn)在我有力氣了,你們快把缺了的那邊針鼻子拿來,我要動手補了。”
那家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想到禪師說出這樣的話,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說道:“誰家的針破了,還能找得到針鼻子?你這不是在作弄人嗎?”
禪師說:“我的確是會補針,并沒有作弄你們!沒有針鼻子,讓我怎么補呢?如果你們找不出針鼻子,那我也沒有辦法,你們就看不到我補針技術了!送你們幾句話吧!也不枉白吃這一頓飯。正可謂:‘名是韁,利是鎖,塵世的誘惑如繩索一般牽絆著眾人。一切煩惱、憂愁、痛苦皆由此來?;霐[脫,首先要舍棄名利。”
買土地的農(nóng)民
有個人問禪師:“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禪師說:“欲望!”
那個人滿臉疑惑。
禪師說:“聽我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農(nóng)民想要買一塊地,他聽說有個地方的人想賣地,便決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個地方,他問人詢問:“這里的地怎么賣呢?”
當?shù)厝苏f:“只要交1000塊錢,然后就給你一天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間算起,直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點,你將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這個人心想:“那我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豈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塊地,這樣的生意實在是太劃算了!”于是他就和當?shù)厝撕炗喠撕图s。
太陽剛一露出地平線他就邁著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年的時候,他回頭已看不見也發(fā)的地方了才拐彎。他的步子一分鐘也沒有停下,一直向前走著,心里想:“忍受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這一天的辛苦帶來的歡悅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遠的路,眼看著太陽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著急,因為如果他趕不回去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點趕去。可是太陽也馬上就要落到地平線下面了。于是他加緊了腳步,只差兩步就要到達起點了,但是他的力氣已經(jīng)耗盡,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時候兩只手剛好觸到了起點的那條線。那片地歸他也,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經(jīng)失去了,還有什么意義呢?
禪師講完,閉目不語,弟子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答案。
人的欲望與現(xiàn)實之間的鴻溝永遠無法逾越,因為人的貪欲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
尋找寶藏的人
一個人去沙漠中尋找寶藏,可是寶藏沒找到,所帶的食物和水都已經(jīng)沒有了。沒有食物,也沒有水,身上更沒有一絲力氣,他只能靜靜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的降臨。
在死的前一刻,他向神做了最后的祈禱:“神啊,請幫助我這個可憐的人吧!”
神真的出現(xiàn)了,問道:“你想要什么呢?”
他急忙回答說:“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是很少的一份也行。”
神于是滿足了他要求。他吃飽喝足以后,又繼續(xù)向沙漠深處走去,很幸運,他找到了寶藏,那些寶藏在那里散發(fā)著奪目的光彩。他貪婪地將寶藏裝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但是他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來支持他走完剩下的路。他帶著寶藏向回走,由于體力不斷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寶藏,他一邊走一邊扔,到最后把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臨死之前,神又出現(xiàn)了,問道:“現(xiàn)在你要什么?”
他回答道:“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
人到死也離不開欲望。命運總是在滿足一個人的欲望的同時,塞給他一個更難填的新的欲望。
哪一個更重要
一天,釋尊禪師在寂靜的森林中坐禪。太陽斑駁的影子撒在地上,即使閉著眼睛也能感覺到它的晃動。微風輕輕地拂過樹梢,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突然,遠方傳來隱約的嘈雜聲,聲音越來越近,寂靜的樹林中聽得十分清楚,原來是一對男女在林中爭吵。
過了一會兒,一名女子慌忙地從樹林中跑了過來,她跑得太專注了,從釋尊禪師面前過去,居然一點也沒有發(fā)現(xiàn)禪師。之后又出來一名男子,他走到了釋尊禪師面前,非常生氣地問道:“你有沒有看見一個女子經(jīng)過這里?”
禪師問道:“有什么事嗎?為什么你這么生氣呢?”
陽光透過樹葉,在男子臉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陰影。他風光兇狠地說:“這個女人偷了我的錢,我是不會放過她的!”
釋尊禪師問道:“找逃走的女人與找自己,哪一個更重要?”
青年男子沒有想到禪師人這樣問,站在那里,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與找自己,哪一個更重要?”釋尊禪師再問。
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驚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間感悟了!青年低下了頭來,臉上的怒氣早已消了,重新洋溢著平靜的神色。
一旦陷進“追逐物欲”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來就不容易了。
乞丐的勇氣
有個富商碰見了一個乞丐,那個乞丐說:“你我是以前的舊相識,能給我一些錢嗎?”那個富商仔細看了看那個人說:“我認出你了,你家里不是挺殷實富裕的嗎?怎么淪落到這種地步?”
那個乞丐說:“唉!去年一場大火將我的全部財產(chǎn)都奪去了。”
富商問道:“你為什么要當乞丐?”
乞丐說:“為了要錢來買酒呀!”
“那你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氣乞討呀!”
富商腦中轟然一聲,似乎看見了愚癡人間的愚癡眾生。
他感嘆道:“世人誰不是這樣愚癡一生呢?為了酒、色、財、氣耗盡了一生,最終還是塵歸塵,土歸土,這又何必呢?”
然后他去拜訪智封禪師,請示道:“我的未來會怎樣呢?”
智封禪師笑著說:“太陽從西邊升起,照在樹上沒有一點兒影子!”
“太陽照在樹上怎么會沒有影子呢?西邊,你確定是西邊嗎?”
人的未來如同太陽西升,是沒影子的事,為什么要為眼前的事煩惱?煩惱、掛慮、憂傷、痛苦,如果整日計較這些,生活就太辛苦了!只有懷抱善良、慈悲、包容、仁愛、無爭執(zhí)、無仇恨,人間才是快無法的天堂。
一個心靈苦旱的人,與其渴求遠大的虛幻云影,不如珍惜身邊的點滴甘露。
自我解脫
禪宗二祖慧可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誠心,揮刀斷臂,拜達摩為師。
有一次,他對達摩祖師說道:“請老師為我安心。”
達摩當即說:“把心拿來。”
慧可不得不說:“弟子無法找到。”
達摩開導他說:“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經(jīng)幫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嗎?”
慧右恍然大悟。
幾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謁二祖慧可,他對二祖說:“請求師父為弟子懺悔罪過。”
二祖可想起了當初達摩啟發(fā)自己的情景,微笑著對僧璨說:“把罪過拿來。”
僧璨說道:“我找不到罪過。”
慧可便點化他說:“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為你屬懺悔了!你看到了嗎?”
僧璨恍然大悟。
又過了許多年,一個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縛?”
僧璨當即反問:“誰在束縛你呢?”
小和尚脫口而出:“沒有誰來束縛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說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脫呢?”
小和尚豁然領悟。他就是后來中國禪師宗第四祖 道信。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韁利鎖”縛?。唤锝镉诎H毀譽,必會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貪欲無厭、爭權奪利、勾心斗角,哪一個不是伴隨煩惱焦慮、憂愁驚恐、嫉妒猜疑?重要的是自我解脫,而不是求人解脫。
欲望無止境
南陽慧忠禪師被唐肅宗封為“國師”。有一天,肅宗問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無法給予!陛下看見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嗎?能否讓侍衛(wèi)把它摘下來放在大殿里?”
“當然不能!”
慧忠又說:“世人癡心向佛,有的人為了讓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為了求財富、求福壽;有的人是為了擺脫心靈的責問,真正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幾個?”
“怎樣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讓陛下有這樣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這種無意義的事情上,幾十年的醉生夢死,到頭來不過是腐尸與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
慧忠答:“您踩著佛的頭頂走過去吧!”
“這是什么意思?”
“不煩惱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絕對不會自認是清凈佛身。只有煩惱的人才整日想擺脫煩惱。修行的過程是心地清明的過程,無法讓別人替代。放棄自身的欲望,放棄一切想得到的東西,其實你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
“可是得到整個世界又能怎么樣?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問:“你為什么要成佛呢?”
“因為我想像佛那樣擁有至高無上的力量。”
“現(xiàn)在你貴為皇帝,難道還不夠嗎?人的欲望總是難以得到滿足,怎么能成佛呢?”
是啊,欲望永遠沒有止境!即使是皇帝也有種種欲望,世人求佛究竟是為了什么?
除去閑名
洞山禪師感覺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了。這個消息傳出去以后,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連朝遷也派人急忙趕來。
洞山禪師走了出來,臉上洋溢著凈蓮般的微笑。他看著滿院的僧眾,大聲說:“我在世間沾了一點閑名,如今軀殼即將散壞,閑名也該去除。你們之中有誰能夠替我除去閑名?”
忽然,一個前幾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禪師面前,恭敬地頂禮之后,高聲說道:“請問和尚法號是什么?”
話剛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來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聲斥責小沙彌目無尊長,對禪師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彌無知,院子里鬧哄哄的。
洞山禪師聽了小和尚的問話,大聲笑說:“好啊!現(xiàn)在我沒有閑名,還是小和尚聰明呀!”于是坐下來閉目合十就此離去。
小和尚眼中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止不住流下來,他看著師父的身體,慶幸在師父圓寂之前,自己還能替師父除去閑名。
過了一會兒,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圍的人圍起來,他們責問道:“真是豈有此理!連洞山禪師的法號都不知道,你到這里來干什么?”
小和尚看著周圍的人,無可奈何地說:“他是我的師父,他的法號我豈能不知?”
“那你為什么要那樣問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樣做就是為了除去師父的閑名!”
有多少人為了名利終其一生,世上能做到舍棄名利的人又有幾個呢!
面對誘惑
洞山禪師問云居禪師:“你愛色嗎?”
云居正在用竹籮豌豆,聽到洞山這樣問,嚇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灑了也來,滾到了洞山的腳下。洞山笑著彎下腰
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揀了起來。
云居禪師耳邊依然回想著洞山禪師剛才說的話,他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實在是沒有辦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圍太大了!女色、顏色、臉色……
你穿衣服挑顏色嗎?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嗎?你選宅第房舍注意墻色嗎?你會按照別人的臉色行事嗎?你貪戀黃金白銀的財利嗎?你戀慕妖艷麗的女色嗎?
云居禪師放下竹籮,心中還在翻騰。他想了很久回答道:“不愛!”
洞山一直在旁邊看著云居受驚、閃躲、逃避,他惋惜地說:“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好了嗎?等你真正面對考驗的時候,是否能夠從容面對呢?”
云居大聲說:“當然能!”然后他向洞山禪師臉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沒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禪師感到很奇怪,反問道:“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行嗎?”
洞山說:“你問吧!”
云居問:“你愛女色嗎?當你面以對誘惑的時候,你能從容應付嗎?”
洞山哈哈大笑地說:“我早就想到你要這樣問了!我看她們只不過是美麗的外表掩飾下的臭皮囊而已。你問我愛不愛,愛與不愛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堅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別人的怎么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坦然面對世間的各種誘惑。
一村菊香
禪師在院子里種了一顆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來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贊嘆道:“好美的花兒呀!”
一天,有人開口,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里,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揀開得最鮮、枝葉最粗的幾棵,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家里。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在禪師眼里,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都要給。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凈。
沒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寂寞。
秋天最后的一個黃昏,弟子看到滿院的凄涼,說道:“真可惜!這里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
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頭一熱,看著禪師,只見他臉上的笑容比開得最好的菊花還要燦爛。
禪師說:“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共享,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不要總想著自己,應該把自己美好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一起分享。當你看一到別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時,你會體會到,其實與別人分離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禪師的啞語
弟子前去拜見禪師,問道:“師父,為什么我覺得自己這候年來總是沒有長進?”
禪師笑著說:“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壺,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滿了,但禪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jīng)注滿了。”禪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一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著說:“杯子已經(jīng)滿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禪師說:“這個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為什么還來問我呢?”
弟子終于醒悟,自言自語地說道:“是啊!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心里裝的東西太多了,自然裝不進去其他的了!”
禪師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著說:“是啊!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很多人只想著往心里裝更多的東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樣越是這想,就越不能得到,因為他們已經(jīng)滿了,怎么能裝進去東西呢?于是他們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認為自己老了。其實人的老化關鍵不在于肉體上的老化,首先應該是精神上的老化。當一個無法接受新事物的時候,老化的過程就開始了。一個人之所以無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的那只杯子,已經(jīng)被雜念裝滿了。”
你心上的那個杯子裝了多少雜念?要想把新的東西裝進去,只有把原來的舊東西倒掉。
正受燒書
無難禪師原是一個江湖浪子,后來受了愚堂禪師的感化才入了禪門,終有所成。
無難只有一們繼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學業(yè)之后,無難將他叫到跟前說:“我有一本書,這本書代代相傳,到你這里已經(jīng)是第七代了。我看你慧根不淺,決定把這本書交給你,你要小心珍藏。”
“既然這本書如此重要,您最好還是自己保存吧!”正受果斷地拒絕了。
無難很生氣,說道:“我決定把這本書給你,是因為希望你把佛的意志傳下去,我只有你這一個弟子,你為什么不接受呢?”
正受解釋說:“我接受的是你這里的禪理,而不是你這里的書!”
無以難語重心長地說:“這本書已經(jīng)傳承了七代了,不能到我這里就傳不下去了,你還是拿去吧!”然后就把書塞給了正受。
正受沒有辦法,只好接過書,然后把它扔到了火爐中。
無難看到徒弟這樣,頓時怒從心中來,不禁吼道:“你在干什么?”
“你在說什么?”正受也吼道。
無難望著徒弟,突然感覺自己老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法”仍會傳承下去,面前的這個弟子一定會比自己強,會讓佛法發(fā)揚光大的?;馉t里的火依然在舞動,書上的文字隨著火升騰到了空中。
做長輩的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晚輩身上,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可能更好!
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瓜州任職的時候,曾與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成為至交,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談禪論道,生活得十分快活。有一天,蘇東坡認為自己對于禪已經(jīng)領悟到一定程度了,于是便寫了一首詩,來闡述自己對于禪道的理解,然后送給佛印禪師印證。
詩是這樣寫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意思是說:“我頂禮偉大的佛陀,蒙受到佛光的普照,我的心已經(jīng)不再受外在世界的誘惑了,好比佛陀端坐蓮花座上一樣。
佛印看了他寫的詩后,笑著在上面寫了“放屁”兩個字,然后就叫書童帶回去給蘇東坡看。書童回去馬上就來到蘇東坡面前,把佛印禪師的批文給蘇東坡看。蘇東坡看了批文以后惱怒不已,馬上動身去找禪師理論。
他氣呼呼地來到金山寺,遠遠就看見禪師站在江邊。
禪師告訴他說:“我已經(jīng)在此等候多時了!”
蘇東坡一見禪師就氣呼呼地說:“禪師!我們是至交,我寫的詩,你既然看不上,也不能侮辱人呀!”
禪師說:“我沒有侮辱你呀?”
蘇東坡理直氣壯地把詩上批的“放屁”兩字拿給禪師看說:“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我一定要討個公道,你一定要給我一個說法。”
禪師呵呵大笑說:“還‘八風吹不動’呢!怎么‘一屁就打過江’了呢?”
蘇東坡聽完慚愧不已,再也不敢炫耀自己了。
炫耀自己的人,只不過是逞口舌之能而已!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