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多年前寫過《毛主席最初擬定的都城并不是北京,而是一座你絕對想不到的城市》一文,講的是早在1948年年初,毛主席在內(nèi)戰(zhàn)勝利的走勢開始明朗的情況下,著手考慮建國后的定都問題。
根據(jù)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回憶錄記載,當時,有人覺得延安圣地就在陜西,而我軍我黨在陜甘寧有廣大而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即作為漢唐故都的西安應為首選。
不過,也有人認為,國民黨的總統(tǒng)府建在在南京,一旦我們攻取了南京,根據(jù)新舊交替的常規(guī),理應定都南京。
另外,洛陽和開封也在多人討論之列。
但是,更多人建議在北平建都。
但毛主席根據(jù)政治、軍事和國際環(huán)境上的多種因素進行權(quán)衡,一度看好有“東方的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
1949年初,隨著戰(zhàn)事的迅猛推進,黨中央沒有遷往東北,最后把定都的目光投向了北平。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新中國的第一次盛會——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討論審議了關(guān)于擬定國都的意見后,全體代表通過舉手表決,確定了新中國的首都設(shè)在北平,并自即日起正式將北平改為北京。
新中國在建都的問題上有過這樣的考量,恐怕是很多人沒有了解到的。
另外,新中國在原先擬定的開國大典舉辦時間也不是現(xiàn)在我們所熟知的1949年的10月1日,而是1950年1月1日。
后來為什么把開國大典提前了三個月呢?
跟斯大林的建議有關(guān)。
話說,渡江戰(zhàn)役已經(jīng)取得了全面勝利后,我大軍乘勝席卷南下,國民黨軍隊所盤踞的地區(qū),只剩下華南、西南地區(qū)。
1949年7月,劉少奇奉中央之命,去蘇聯(lián)報喜;同時,想爭取得蘇聯(lián)對新中國建國的支持。
但斯大林從劉少奇口中得知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將定在1950年元旦舉行后,神色凝重,搖頭說:“你們開國大典的時間選取得并不好,敬請改期?!?/p>
劉少奇一下子急了,問:“改期?為什么要改期?請您講講個中緣由?!?/p>
斯大林盯著劉少奇,語重心長地說:“想過沒有?無政府狀態(tài)帶來的麻煩,會比你們預想的大得多?!?/p>
劉少奇先是愣了一愣,然后回答說:“您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把日期提前,好迅速結(jié)束這種無政府狀態(tài)?好,我會把您的提醒發(fā)回國內(nèi),請我們中央根據(jù)國情慎重考慮。謝謝您的提醒?!?/p>
劉少奇隨后將斯大林的意見以電報的形式上報給了黨中央。
之前把開國大典的時間確定在1950年元旦,是毛主席依據(jù)解放戰(zhàn)爭進程的推測,認為到了1949年年底,可以完全解放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qū),排除掉國民黨對開國大典的干擾;同時元旦為新年的第一天,萬象更新,新中國在這一天成立,寓意很好。再有,中華民國的成立日期也是元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對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的致敬。
但毛主席看到劉少奇發(fā)回的電報,之前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毛主席是熟讀《二十四史》的人,他腦海里一下子想到朱元璋在徐達、常遇春北伐時就定都建國,而當元順帝剛退出元大都,就下令編修《元史》的先例,覺得斯大林的提醒不無道理。
要知道,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不遺余力地出錢出槍幫助國民黨打內(nèi)戰(zhàn),如果我們不盡快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政府,這些國家很可能會以“中國仍處于無政府的混亂狀態(tài)”為借口加以插手,到時不免節(jié)外生出許多枝節(jié)。
因此,毛主席召開了中央會議,向黨內(nèi)高層人員詳細分析了斯大林的提議和我們即將會面臨的困難。
最終,經(jīng)過眾人的熱烈討論,把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定在了1949年10月1日。
從此,每年的10月1號就成為了我們的國慶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