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景臣)
談到書法學習,一般都要從楷書學起。而楷書四大家中,歐顏柳趙四體,歐顏兩大家學寫的人眾多,而寫柳趙體的非常少,尤其是柳體楷書,這是為什么呢?
柳體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創(chuàng)立的楷書。柳公權,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人官至太子太師,后人稱“柳少師”。
一次,唐穆宗問柳公權:“如何才能把字寫端正?柳公權答道:“心正則筆正”。這令穆宗皇帝大為惱火,但又無可奈何。因為柳公權說的沒錯,又不是針對他的。這說明,一個人的人品即書品,只有具有良好的品行,寫出的書法才能有一種正大之氣,才能浩氣凜然、人見人愛。
作為書法家,柳公權無疑是成功的,他的楷書初學鐘繇、王羲之、又吸收了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的特點,形成了獨樹一幟、風格迥異的楷書,謂之“柳體”。世人有“顏筋柳骨”之說。亦即顏體以筋肉見長,而柳體以風骨名世。但正因其以骨力為特點,故不易學。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可見要把骨力表現(xiàn)好,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柳體難學,還有一個原因,在于他的結(jié)構。顏體和歐體的結(jié)構在大眾來看,都比較“順眼”,符合大眾審美,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而柳體往往給人的第一印象感覺比較丑,但越看越耐看。這就好比看美女一樣,第一印象比較比較好的,往往缺少內(nèi)涵。而第一印象感覺不太好的,往往越看越有味道、有內(nèi)涵。而柳體恰恰符合是這樣。它的結(jié)構往往出奇制勝,讓人在意料之外、不符合常規(guī),但又合情合理,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正因為上述特點,使得柳體成為楷書中最難學的書體,被歷代書家公認。學柳體成名者屈指可數(shù)。啟功先生可以說是學柳體起家,然而后來自成一派,柳體的影子也不多見了。他起初是學清代的梁詩正,梁詩正也可說是柳體大家。之后鮮有以柳體名世的。
也許是因為學柳體成名者少,故而真正習柳者甚少,真正以柳體名世者,當代幾乎沒有。那是不是柳體不能學呢?也不是這樣。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歐體、有的人喜歡顏體,自然有人喜歡柳體、趙體等。如果初學者對哪一個字體感興趣,自然愿意臨摹,上手也快些。如果在柳體上有較高的天賦,自然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學習,出成績也快些。大可不必隨波逐流,大家都練歐顏,也練歐顏,那樣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現(xiàn)在看來,初學練什么字體,并沒有誰規(guī)定一定要練哪種字體,而是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綜合考慮來決定。要結(jié)合自己的性格、喜好、對某種字體的天賦再做決定。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有人還主張從魏晉小楷甚至隸書入手,也不無道理。而且從目前國展等來看,多數(shù)取法魏晉,而唐楷備受冷落。作為學習者,要看把練習書法作為什么目的,是為了學習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不盲目跟風、追名逐利,還是為了一時獲獎,走終南捷徑而名利雙收。但哪條道路也不是輕而易舉的,要做好充分準備。
關于寫柳體的為什么那么少,我們先討論到這,歡迎留言、評論,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