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美食游記的開篇是有些讓人頭疼的。昨日靜下心來整理了今年年初去廈門的照片,好不容易理好了思路,分出了板塊,最后卻在先后順序上犯難了。最終決定,把花生湯放入開篇。原因在于廈門之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它。為了找尋一個期待已久的味道。
我有濃重的花生情節(jié)。小時候不但不愛花生,每次大人們津津樂道磕花生吹水的時候,還能讓我在內(nèi)心小小鄙視一番。這玩意兒好吃嗎?一直把這個疑問帶到了初中。那時候偶然間瘋狂愛上了一家夫妻老婆店的花生湯?;ㄉ鷾咳宅F(xiàn)熬,去早了,入口的是嘎嘣脆半熬透的花生,不好;去晚了嘛,今兒就別妄想吃上這口了。所以,想喝到最佳口感的花生湯,還得估準時間,清晨6:00-7:00左右,準能讓君滿意。因為還經(jīng)營其它早點,店家每日準備的花生湯不多,小小一口鍋,無蓋,架于煤爐之上就這么一直慢慢熬著,味道也隨著時間變得深刻?;ㄉチ似ぃw顆飄浮于乳白色的湯上,閃著油光。雖然入口即化是個大眾到有些低俗的詞,但此刻,我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它貼切的詞匯了。
要把花生熬酥是件技術活。炒花生必須吃脆的,但花生湯里的花生要還是脆的那就是手藝不到家了。據(jù)說得加小蘇打。自己試過一次。買了新鮮花生,先是費了半天時間給花生清洗去殼,好容易得到一小盆紅皮花生仁,便直接一股腦倒入鍋里煮上了,沒去皮兒,算是保留營養(yǎng)吧。后加了幾勺小蘇打,水開后就蓋蓋小火慢熬著。到最后,卻得到了一鍋紅湯花生,花生沒爛,那味兒還極不好聞。
這算是一次慘痛的經(jīng)驗吧。不明不白的,浪費了自己半天的辛苦勞動成果,而且至今未找出失敗原因。這更激發(fā)了我的好奇之心,一碗上等的花生湯,究竟是什么樣的呢?食物是需要對比的,僅僅是一門心思地吃一家算不上吃貨?;氐皆掝}上來,說說廈門的黃則和。借用一下他家門前牌匾上的一段話:“黃則和花生湯店由黃則和先生創(chuàng)始于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制作廈門著名風味小吃花生湯聞名于海內(nèi)外。主要經(jīng)營品種有花生湯、月餅、餡餅、年糕等?!彪m然實際上經(jīng)營的小吃遠不止以上列述的幾樣,但從文字的描述中不難看出,黃則和最引以為傲的,還是他享譽中外的花生湯。這次下榻的酒店離廈門最繁華的中山路不遠,而黃則和食品總店則恰恰矗立在了中山路路口附近,紅底黃字的招牌,鮮艷醒目,霸氣十足。所以不但第一站就奔向了它,之后也陸續(xù)地光顧過幾次。
今次去廈門品嘗了不少美食,但有一點仍心存遺憾。因為游客的增多,眾多食肆為了省時省力紛紛撤走了正兒八經(jīng)的碗筷,取而代之的是讓人看著有些發(fā)怵的塑料碗,一次性勺子和筷子。軟塌塌的餐具,再美味的食物,吃起來都缺少酣暢淋漓的感覺。黃則和也不例外,因為名聲在外,且地理位置優(yōu)越,成批游客紛至沓來,白天進店幾乎是很難找到位置的,即使坐下,也只有風卷殘云地在他人虎視眈眈的眼神下速速把食物解決掉。店內(nèi)有兩層(第二層為隔層),整體有些臟亂,因此很多食客選擇了在大門外站著品嘗美食。
廈門小吃多,一般良心店家的價錢都不貴。黃則和里的食物都把控在了30元之內(nèi),小點心則更親民,基本在5塊錢以內(nèi)。店內(nèi)設了一長排半開放式的窗口,師傅們在內(nèi)忙碌,窗口外則是同樣忙碌的攢動的腦袋。食客們得先到柜臺買單拿票,才可取食,頗有老上海國營點心店的味道。
店內(nèi)經(jīng)營的花生湯有兩種,普通花生湯(八分滿)和土雞蛋花生湯(九分滿),分量都挺小,價格分別是3塊和5塊。廈門人嗜甜,這花生湯也是甜到心坎里。眾多好奇的食客皆嘗試了比較新奇的加了土雞蛋的花生湯。蛋白質(zhì)的作用下,花生湯的口感更濃郁豐富,營養(yǎng)上或許也更為滋補,但美中不足的是湯中略留蛋腥味,有些膩口。個人更鐘情普通花生湯,味道更純粹,冬日里喝想必是最溫暖人心的。它與老家夫妻老婆店的花生湯無太大區(qū)別,但口味更甜,好在只有小小的一碗,所以也算恰到好處。
說了那么多花生湯,再轉話題聊聊黃則和里的其它幾樣小食。蚵仔煎(也叫牡蠣煎)是閩臺地區(qū)最常見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但廈門蚵仔煎與臺灣蚵仔煎還是有一些細微區(qū)別的。廈門的蚵仔煎用到了更多青蒜,且除青蒜外并未使用其他任何蔬菜,口味上更簡單一些。同時,廈門蚵仔煎在番薯粉的用量上比臺灣的做法少??偟恼f來,如果有機會給廈門蚵仔煎重新命名,我會稱之為:牡蠣青蒜煎雞蛋……做好蚵仔煎的關鍵在于食材的新鮮程度,牡蠣新鮮,顆顆飽滿,略煎不柴。不要吝嗇放油,油多了,雞蛋的油脂味道才可和青蒜的香味徹底融合。這幾點黃則和做的還不賴。此外每桌皆備甜辣醬,食客可自行選擇是否添加。建議加一點,中和下那濃厚的味道。
包子和面線糊這兩樣有些讓人失望,我就不細說了。面線糊里邊有魚丸、牡蠣等海鮮,裝在塑料碗里,厚厚一層油,早餐吃下去,夠膩的。原本想買甜包的,但無貨。遂只能買來肉包嘗嘗。包子非現(xiàn)蒸,都是蒸好后放在屜子里保溫著的。包子最忌捂,一捂皮子軟了,吃起來面是死的,口感不好。肉餡兒挺甜,肥比瘦多,最后倒掉了。
除了半開放式的取食窗口外,黃則和總店還設有另外兩個小柜臺,一個是禮品柜臺,專賣禮盒裝的糕點餡餅類;還有一個是年糕肉脯柜臺,以賣冷年糕為主,而且本地人光顧此柜臺的也不少。我心水糯米制品,所以買了一點冷的四果年糕嘗嘗。年糕外層裹了一層腐皮(無法確定),里頭的“四果”只吃出了花生和蓮子兩味。店員說此年糕冷熱吃皆可,我也就照做了。最后驚奇發(fā)現(xiàn),冷吃口感更好,熱吃口感過Q,有點嚼橡皮筋的感覺。
接下來要介紹一個意外的收獲。某天飽食后散步的路上,在一個巷子口、居民樓樓下,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極不起眼的攤子?;蛟S連攤子都算不上,“攤主”夫妻兩人,一個簡陋的小推車,三兩張矮桌,外加幾條兒童坐的塑料凳子。三兩食客,看樣子是本地人,個個“標配”一碗花生湯,一根油條,吃的真香。4塊錢一碗的花生湯,份量多出黃則和大半碗。來了一碗,味道好到落淚!花生湯撇去了那一層商業(yè)化的味道,吃起來尤為入心。雖坐在如此簡陋的桌椅前享用,但卻能安靜地享受一份執(zhí)著帶來的美味。油條雖是配送,但奇怪是久放依舊松脆,甚至比滬上一些現(xiàn)炸的油條還來的酥脆。一咸一甜,一脆一糯,這個加餐吃的舒服!
題外話:一出廈門機場,就隨處可見此本“廈門旅游購物攻略”的小冊子,可供免費取閱。冊子設計的很卡通,其中配備一幅手繪廈門美食地圖,相當人性化。細一看,原來是某某伴手禮網(wǎng)站的杰作,這營銷,做的得體到位。游客看中商品后可使用電話、網(wǎng)絡訂購,甚至有通過手機APP訂購的途徑,商品的總體價格會比實體店略便宜一些,而且均為機場提貨,給游客省去了不少煩心事兒。但我個人還是傾向于商店直接購買的傳統(tǒng)方法,起碼質(zhì)量和生產(chǎn)日期都一目了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