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針灸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很多是借鑒了道家的思想。尤其是養(yǎng)生觀,很多地方和道家是不謀而合的。針灸講“治未病”,其實就是養(yǎng)生。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道家養(yǎng)生的觀念是什么。
“善養(yǎng)生者,上養(yǎng)神智、中養(yǎng)形態(tài)、下養(yǎng)筋骨。”由此可見,養(yǎng)生,不單單是鍛煉身體養(yǎng)筋骨。吃飽吃好養(yǎng)形態(tài)。更要滋養(yǎng)我們的心神,榮養(yǎng)我們的心智。
而現在的社會環(huán)境,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為了名利生活。無暇顧及自己的情志與健康。往往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時,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么,如何滋養(yǎng)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讓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呢?這就需要讓人們認識一下我們最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養(yǎng)生,最關鍵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規(guī)律,規(guī)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guī)律不是永恒不變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幾度,而南方還是溫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這個大規(guī)律,這種大規(guī)律是無始無終,小至精微,大到無窮。你看不見她,但是你又無時無刻的在體驗著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寒來暑往……
養(yǎng)生能懂得順其自然,也就是真正開始接近了天地萬物。才能夠天人合一 。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獨到之處。而每個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來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靈感。當人體的小宇宙,與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無偏差的時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這時,養(yǎng)生的意義就不單單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幫常人的壽命,健康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針灸學稱之為“天年”。那么,究竟人應該活到多少歲數呢?
《黃帝內經》認為是一百歲,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抖Y記》稱百歲為“期頤”?!渡袝酚痔岢?span lang="EN-US">“一曰壽,百二十歲也 ”,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大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晉代著名養(yǎng)生家嵇康認為,“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
據上所述,人的壽命應該是100-120歲左右。但社會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達不到自然壽命的。
為什么不能享盡“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順應自然。
生命最珍貴的是什么?——健康
健康最可貴的是什么?——養(yǎng)生!
養(yǎng)生最關鍵的是什么?——自然!
要想順應自然,我們首先要認識自然。其實自然就再我們的周圍。方方面面。我們看動物世界,冬天了,有的動物會冬眠,有的會換上厚厚的皮毛過冬。春天地時候,大地回暖,動物開始覓食。夏季是所有生靈最活躍的季節(jié)。秋季是忙碌儲存食物的時候。動物比人更懂得順應自然的生活。它們是天生的養(yǎng)生家。所以科學研究表明,它們的實際壽命往往比它們的“天年”要長久。所以,我們應該像動物學習。古人其實也是一直在和動物學習養(yǎng)生的。比如《五禽戲》《八錦緞》以及一些武術,都是模仿動物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
而現在的人們,整日想的是名利,整日做的是競爭,家庭、社會、等等諸多的繁雜瑣事,影響著人們的心神。神不能聚,健康也就付諸東流了。其實順應自然的養(yǎng)生很簡單。你每日看到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就起床。你每天看到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就休息。不要再出去工作、喝酒、。應酬少一點兒,健康也就多一點兒,生命也會長久一點兒。
簡單的說,就是“跟著太陽走”。因為萬物都是順乎太陽的。太陽是熱的,發(fā)光的,明亮的,溫暖的,運動的。就好比中醫(yī)里講的人體的陽氣。太陽就是萬物的陽氣。只有我們順從太陽的時間,人體的陽氣才能充盈。人體的陽氣充盈了。也就自然健康長壽了。道家的修煉,不也是要做到純陽嗎?對于普通人,不要求純陽,只要陽氣充盈,盡享天年就是沒有問題的。而如何讓自身的陽氣充盈,則來源于大宇宙中的這個大火球——太陽。
順則昌,逆則亡。你每日早睡早起,就是順。你每日夜里不睡,早晨不起,就是逆。天人合一,最根本的就是在時間和規(guī)律上,做到與自然完美的結合。
這其實做起來并不難。請晚上少一點兒應酬,多一點兒休息。少一點興奮,多一點安靜。這樣,慢慢的,心神就會安寧,身體自然與天地同步。真正的養(yǎng)生也就開始了。
藥王孫思邈曾說“人過四十講養(yǎng)生”。40歲,是人體走下坡路的時候了。就好象一部汽車跑了40萬公里了,就要大修,否則再跑下去就難以正常。是不是人只有到了40才要養(yǎng)生呢?不是的。我們知道,人性都是有弱點的。最致命的一條就是“當失去了之后才會覺得寶貴”。40歲,恰恰是健康已經失去了的時候,所以這時的人們才開始著急,才開始養(yǎng)生,才開始惜命。其實“物壯則老”,“物極必反”。人在最年輕,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也就是走向衰老的時候,這時就應該養(yǎng)生了。就應該認識到天人合一的觀點,并積極的配合實施了。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整日吃喝玩樂,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已經在衰老而已。
我們應該讓人們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道家養(yǎng)生的觀念并學習針灸的技能。這樣才能做到防微杜漸。做到“壯則知養(yǎng),老則久長。”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