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中的時候,聽劉校長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有所觸動,于是便有了寫一點東西的想法。故事的緣起是因為談到了對違紀學生的處理,校長講到了十幾年前的一件事。
那時校長還是教導主任,曾經(jīng)在處理一次聚眾打架事件中開除過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在被開除兩個多星期后又回到了學校,沒有請求再次回校,只要求給他一次機會參加期中考試。老師和領導們對他的這個舉動都摸不著頭腦,但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荚嚨倪^程中他自然是監(jiān)考老師的重點監(jiān)控對象,作弊是沒有可能的??荚嚦煽兂鰜硪院螅尨蠹掖蟮坨R的是這名平時成績下游的學生竟然一躍而上名列前茅。班主任大為吃驚,就拿著成績單去找校長,校長也深為詫異,就把這個學生叫來問問是怎么回事。
原來這個學生被開除回家后,父母都不待見他,自己也覺得羞愧難當,也沒臉進正屋,就躲在家里的平房中,兩個星期沒出門,從早到晚就是一個學習,所以才有了后來的成績。校長說,你用你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你悔過、改過的決心,學校破例允許你回到學校繼續(xù)學習。
后來,這個學生考上了大學,校長補充說。
聽完這個故事,我很有些感慨,回來我跟學生們說,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叫哀兵必勝,什么叫絕處逢生,大概這就是真實的寫照吧。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關鍵是如何激發(fā)出來。校長講這個故事的本意當然不是如何激發(fā)自己的潛力,而是告訴我們,自助者天助之,求人不如求己,與其求爺爺告奶奶,不如靜思如何改過,從頭做人。
于是我想到了另外一個故事,說的是某人在屋檐下躲雨,望見觀音大士正撐傘走過。人說,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中,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我度。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觀音接著說,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人又遇到了麻煩,便去廟里求觀音。當走進廟,發(fā)現(xiàn)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菩薩,長得和觀音一個模樣。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正是。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和你一樣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而宋代張端義《貴耳集》卷上也有類似的一個故事:“(宋)孝宗幸天竺,至靈隱,有輝僧相隨。見飛來峰,問輝曰:‘即是飛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又見觀音像手持佛珠。問曰:‘ 何用?’曰:‘要念觀音菩薩?!瘑枺骸阅詈紊??’曰:‘求人不如求己?!?/p>
所有的宗教信仰,他的核心理念,都是告訴信眾,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的真正修行,才能到達彼岸,不是佛度世人,而是世人自度。正如《國際歌》里唱的那樣:“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神仙真主之類是靠不住的,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中國人在遇到難事的時候,總會感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實際上,自助者天助之,人要天助,首先要自立。
孔子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痹凇段淖印ど系隆罚骸霸谷瞬蝗缱栽?,求諸人不如求之己?!笨鬃釉谶@里的所說的求,是有兩方面的含義的,一是,凡事都應該靠自己去做;二是與其埋怨別人,不如自己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過錯,匡正自己的過失?! ?/p>
夫子在《中庸》中還說:“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币馑际钦f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過來尋找自身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好,功夫夠不夠)。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上》也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后才發(fā)射;發(fā)射而沒有射中,不埋怨勝過自己的人,只要反過來找自己的問題就行了?! ?/p>
在我們的人生之中,來自外在的力量,往往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一味的依靠外在力量的救助,反而會使被幫助的人走向更加衰弱的境地。而能夠自助的人,則必定使自己充滿了勃勃生機。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寫到最后,想起了時代更早的《易經(jīng)》中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無論進退成敗,最終都只能靠自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