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國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字數(shù):2833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傳統(tǒng)戲曲里,常喜聞樂見的題材,就是懲貪戲。懲貪戲里擔當正義使命的,常是巡按御史。
特別是好些經典審案戲,無惡不作的貪官污吏勾結造假案,害得苦主眼看就要冤死,卻是峰回路轉,一頂巡按御史的簡樸小轎從天而降,走下一身正氣的巡按御史大人,立刻就場面大反轉,揮手就伸張仗義,把先前拉足仇恨的壞人,瞬間霸氣踩腳下??吹门_下觀眾,常是不住口的喊好。比如一曲《蘇三起解》,傳唱了幾百年。
拜這些經典傳統(tǒng)戲曲所賜,中國古代官場上的這一重要行業(yè)——巡按御史,儼然成為正義化身,在世代善良群眾間口耳相傳,其光明正義形象,長期閃耀戲臺。
而放在真實歷史舞臺上,傳說中常見懲奸除惡的巡按御史們,真的也這般高大上?
一
曾經正義使者
作為一個專為肅清吏治而設立的官職,巡按御史的歷史,也算是悠久。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專門派駐各郡的監(jiān)御史,演變到漢武帝時代,變成了派駐各地的刺史,唐朝時期,第一次有了“巡按”的稱呼。雖說稱謂一直變,工作內容卻基本不變——抓貪官!
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時,這位少年時吃夠貪官污吏苦頭的鐵腕帝王,君臨天下卻也不忘本,想起貪污腐敗,就恨得咬牙切齒??珊奁饋砣菀祝テ饋韰s難,元末的腐敗成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出名,從中央到地方,好比層層腐肉,不單腐的厲害,病根更扎得深。想要斬除腐敗,手里頭就得有趁手的家伙!
于是,在結合了秦漢至宋元的歷史經驗,以及這個行業(yè)歷代前身的興衰得失后,痛定思痛的朱元璋,終于打造了一款專屬大明王朝的反貪利器:巡按御史。中央設都察院,是為專職反貪機構,全國劃分為十三道,都察院每年派監(jiān)察御史按期出巡,監(jiān)察地方吏治,是為“巡按”。于是,“巡按御史”就正式閃亮登場。在那段時日里,這個新角色,仿佛精鋼匕首,十足犀利無比!
有多犀利?別看官職不大,哪怕八府巡按,也不過是個七品官。但實力卻是真硬!比它官大好幾級的地方官員,包括三品布政司以下,全由他來考核。政績名聲口碑,全得由他過眼!最恐怖的卻是殺傷力!雖說官職小,下手卻叫狠,只要發(fā)現(xiàn)問題,小問題可以當場就拍板解決,大問題也立刻上章彈劾,掌握確鑿證據(jù),分分鐘就能把貪官踩到腳下!堪稱簡潔有效好用,明初整治吏治的不二法寶!
如此強大法寶,自明太祖朱元璋起,就是屢試不爽,每次放出去,都是一下掃倒大批貪官。而且越用也越有心得,明朝的巡按御史制度,也越發(fā)完善:選拔十分嚴格,要從一百一十個御史里,篩選出其中能力最強品德最好的人物擔當此任。范圍時限也固定下來,基本是每年八月出巡。等于定期就要亮劍。
而且不但對貪腐零容忍,自家規(guī)矩也嚴格:首先絕不能講排場,雖說權力大,譜去不能擺,只能帶個書吏靜悄悄出行。而且別看能拿捏地方官的仕途,但尊卑一定要講,權力再大也是個七品,見了地方上的官員,照樣要以下級禮節(jié)參拜。最重要是管的嚴,別以為可以巡按,就能上天。巡按一趟,各類工作大小三十九項,回來后一條條查,哪條不達標?等著倒霉吧!
所以這個貪官們提起來就怕的職業(yè),放在當時,誰擔任都是一把辛酸淚:時間緊任務重規(guī)矩多,十足高強度的磨人工作,能扮演如此正義使者角色的,必須反貪戰(zhàn)線的頂級強人。事實也確實如此,明初不少巡按御史,都是后來名垂青史的政壇名流。
而放在反貪行業(yè)上,這個新官職,不但匕首般犀利,更似洗衣液一般效用強。在其輝煌年代,不但是大快人心的殺貪官利器,更好似明朝官場的清洗劑。除了要懲辦貪官,還要時刻考察好官,發(fā)現(xiàn)有才有業(yè)績的,就要及時上報。同時更要訪貧問苦,朝廷的國策有哪些失當處,也要靠他們來及時考察糾偏。明朝的國策是否在正確路上,他們責任重大。
當然對貪官來說,這些正義使者,更堪稱霸氣強人,早年的時候,還有好些你死我活爭斗,發(fā)展到明中期時,巡按御史們一度大殺四方,比如明英宗時代的巡按御史李綱,官場人送綽號“鐵御史”,照著《國朝獻徵錄》里的形容,他只要出去巡按,想抓貪官幾乎不用查,只要報上名號,所過之處的貪官們二話不說,趕緊扔下官印直接跑,嚇得官都不做了。就是這么強大!
這般強大殺傷力,也正如明朝弘治中興年代名臣王恕的形容:天下貪官污吏強軍豪民所忌憚者唯御史爾。這個年代,確實是這個正義角色,最為輝煌的時代!
然而再往后,就變了!
二
腐敗重災區(qū)
曾經正義無比的巡按御史,到了明朝中后期,又變成什么樣呢?
明朝中后期,特別是晚明,非常出名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從上到下的腐敗。套明朝崇禎年間給事中韓一良的說法,當時的明王朝,連官職都成了明碼標價,從總督到舉人監(jiān)生,竟都能用錢買。真實的情況,其實比他更夸張,晚明的內外交困里,官員們依然賺得盆滿缽滿,可憐崇禎皇帝耗盡國庫,悲憤自盡,打進北京的李自成,僅從京官身上,就壓榨出七千萬兩白銀。而這點錢,也不過是大明帝國貪腐狀況的冰山一角。
明朝的滅亡,死因有很多,但一個死因無可爭議:腐敗而死!
那么在這個加速腐敗的年代里,擔當反貪大任,曾經斬除腐敗不留情的巡按御史們呢?他們正帶頭腐敗著呢!
巡按御史的腐敗,從明朝進入十六世紀起,就開始冒頭。一開始的時候,還是收一些賄賂,考察時給點方便,但在嘉靖年間時,好些巡按御史還沒出巡,哪些官員該給什么樣的考核成績,早就按照收錢多少排好。甚至所謂考察,也成了走過場,匆匆到地方上亮個相就往回趕,當年的不辭辛苦,這時卻是笑話!
但最雷的是,這些本來老百姓心中的正義使者,這時卻成了帶頭禍害。比如嘉靖年間的巡按御史陳志先,回來路上遭了賊,結果一偷就嚇一跳,官府尋回來的失物,不但有他收的黃金,更有記錄行賄數(shù)額的賬本,破案后驚倒一片。但這時腐敗,比起最后苦哈哈的崇禎皇帝時,又是小兒科了。
明末崇禎皇帝,出名的苦人,自己穿的龍袍,都是補丁打補丁,可他用的巡按御史呢?巡按淮楊的史御史,一趟查出的贓款就是十幾萬。氣的崇禎皇帝仰天長嘆:每奉使富可敵國。當年的反貪正義使命,已經成了發(fā)財手段。
而形象正義的巡按御史們,明末時更是爛人輩出,除了能貪還能禍害,魚肉百姓的事情屢見不鮮,而且出入也十分擺譜,本來按照明朝制度,巡按御史出行都該低調,可到了明末,這幫人每到一地,都是大張旗鼓,地方官高接遠迎。特別是當?shù)毓賳T,有些毫無廉恥的,竟撲通就行跪拜禮——朝著比他們理論上品級低得多的巡按們下跪!
為什么會這樣?根子上原因就是一條:權力變化!
明朝最初設立巡按御史制度,考慮的是以小制大,巡按御史們品級低,卻有獨家權力,但在禮儀規(guī)格權限上,卻也要受當?shù)毓賳T制約,兩家互相牽制,才有反貪效果。可隨著時間推移,明朝政治制度幾經變革,巡按御史的權限,卻是越發(fā)擴大,連考核推薦地方官,都成了巡按御史的自留地,昔日的布政使完全給曬到一旁。既然一家獨大,那就排場派頭都大,既然無人制約,當然就帶頭糟蹋!
這般變化,與其看收入排場,不如看個最簡單現(xiàn)象:座駕!早年的巡按御史,執(zhí)行巡按任務,就是帶一個書吏,騎著頭小驢就出發(fā)了,可晚明呢?基本都是寶馬香車,出入都是高頭大馬,座駕換了,自然身份使命,也就自然換。什么叫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敗,看看曾經正義的巡按御史,最后換了什么座駕。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