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區(qū)都有過多次易名,以南京為例,南京曾叫建業(yè)、建康、金陵等,為什么統(tǒng)治者或者政府會對地名進行多次修改?地名的修改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地名的形成,主要有幾個因素:人文歷史傳說、風貌特征、特產、地理位置、政治考慮。
具體到許多歷史名城,其地名的嚴格,早期可以說是風貌特征或地理位置決定,后期的改變,則好些都是政治需要。
就以南京為例,作為六朝古都,它最早的名字叫“金陵”,主要就來自戰(zhàn)國楚國時期,在當地鑄“金陵邑”,以其地處金陵山而得名,這就是以地理位置命名。后來秦始皇南巡到這里,在這個開鑿方山,把“金陵”改叫“秣陵”,意思是這里就是牧馬場。表面說還是以地理位置命名,其實已經是政治需要。
而之后南京名稱的沿革,就越發(fā)政治烙印濃厚:三國時期東吳把它改叫建業(yè),是因為這里是東吳起家的地方,既是冶煉中興更儲備糧草,有建立事業(yè)的意思。等著東吳的事業(yè)完蛋,被西晉滅掉,建業(yè)自然也要改,于是改叫“建鄴”。
等到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建鄴成了東晉首都,因為代表正統(tǒng),所以自然要取個康字。到了隋朝統(tǒng)一南北,正統(tǒng)成了北方隋唐,“建康”就要靠邊站,結果整個建康城被隋文帝鏟平,就留了古石頭城,名字也改成金陵,就是要讓你倒退幾百年,典型政治色彩。
而到了大宋統(tǒng)一南北,滅掉了建都金陵的南唐政權,當然也要換名字,滅了南唐,江南就安寧了,所以金陵改叫了江寧!
南宋半壁山河淪陷,靠邊站的南京,這下又正統(tǒng)了,于是又升級成東都,改名“建康府”,后來又成留都。好多人都認為南宋首都是臨安,確切說南宋皇室在臨安沒錯,但那是“行在”而非國都。臨安是事實上的國都卻沒名分,南京有名分。
元朝設立行省制度,也把“建康府”改為“集慶府”,朱元璋打下來后,先叫“應天”,這兩名稱,一個是為了給元朝太后慶生,另一個為了宣告朱元璋崛起,都是政治目的,后來明朝開國,南京一度是首都,就叫京師,后來明朝遷都,又改叫南京,清朝時候又叫江寧,基本就是政治上需要怎么叫,那就怎么叫。
北京更是典型,自從元朝后,不是首都的時候,就叫北平,是首都了就是北京。一個道理。
大的歷史名城,名稱都是這么政治色彩濃厚。而除此以外,也有一些別的命名原因,比如地理原因,濟南就是因為位于濟水以南,因此得名。也有人文歷史原因,比如上海的古稱“申”,主要就因春申君。還有城市的物產得名,比如鹽城,漢代時期就是大鹽場,一開始叫鹽瀆縣,后來幾經改,都脫不了鹽字,現在叫鹽城。
還有些地名,則是來自意外事件,典型的地名如聞喜縣和獲嘉縣,當時漢武帝巡游到此,正接到戰(zhàn)報,漢軍掃平南越,抓獲分裂分子呂嘉,漢武帝一高興,就把當地兩個縣,分別叫聞喜縣和獲嘉縣,從而流傳到今天。
每個地名,就是一個故事,一段變革,更是一場變遷,細究下來,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