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份古典與優(yōu)雅
編輯:詩詞天地(shicitiandi)
春光無限好,宛似舊夢中。《驚夢》作為古典戲曲中最令人感佩、發(fā)人深思的兒女風情戲,整體浸潤著浪漫主義的傷感之美、追求之美、情愛之美和理想之美。這出戲?qū)懗隽藢γ篮蛺鄣陌l(fā)現(xiàn)和擁抱,也是《牡丹亭》中最亮麗和動人的奇葩。
有人說,一切能夠享受正常的青春和感情的少女是難于理解杜麗娘由夢而死,而又因情復生背后的情感力度的,一切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色、領(lǐng)受天地恩賜的青年是不會面對春光產(chǎn)生杜麗娘這樣強烈的生命沖動的。而青春版《牡丹亭》,將古與今連接,將生與死相通,使得現(xiàn)代社會與過往封建社會的情思與困惑氣息與共。于是,現(xiàn)代人能夠根據(jù)湯顯祖提供的情境,設(shè)身處地地感受杜麗娘曾有的爛漫青春年華,想象那如花般容顏陷落在漆黑的深淵里,便也因此引起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情。自古以來都一脈相傳、氣息相通。
【游園】——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年已及笄”,卻未成佳配,青春的苦悶以及精神的空虛困擾著她少女的心。終于,在丫頭春香的慫恿下杜麗娘決定跨進后花園。她選擇良辰吉日,精心打扮,【步步嬌】“裊情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xiàn)?!睂Χ披惸飦碚f,這次游園簡直是一個重大的人生儀式。待到進入園中,她輕步慢踏,美目四盼,園中的這些花,這些草,這些鳥鳴,是那樣的平常,但都在杜麗娘心中激起了青春的感應(yīng),掀起了情感的波瀾。
杜麗娘游園,是一個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怡然融合的過程。人和自然,在一片勃勃生機中互相感應(yīng)著?!咀矸鰵w】“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諠,則怕羞花閉月花愁顫?!币簧鷥簮酆檬翘烊唬@是一種人生體驗的自我表述,也是擁抱自然的情感總結(jié)。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發(fā)覺自己的生命與眼前燦爛而又易凋的春花是那么相像。她奇怪地感受到,在這姹紫嫣紅的春色中,自己竟然產(chǎn)生了需要尋找一個“折桂之夫”,與之“早成佳配”的強烈愿望。美好的春光啟蒙了她的思想,她的青春覺醒了: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這兩個發(fā)現(xiàn),一個是對自然風光、爛漫春色的發(fā)現(xiàn),而另一個、也是更重要的一個發(fā)現(xiàn):便是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連堂堂圣人也沒有避諱男女間的戀情,甚至還用在洲渚間互相呼叫、追逐的雎鳩來比擬,杜麗娘為什么不能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呢:“關(guān)關(guān)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何以人而不如鳥乎?”她想起了古代的女子尋求佳配的各種故事,她感嘆自己的美貌無人欣賞,“顏色如花”,卻“命如一葉”,感嘆自己數(shù)十年來“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她竟然在孔圣人編定的《詩經(jīng)》中讀到了坦率地表述戀情的詩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著自己的房舍后面看到了不加掩飾的春光!封建禮教的重重教條和閨房回廊的重重門檻在這里幾乎構(gòu)成了同一種意象,而杜麗娘在后花園窺見的一線春光,如同石破天驚的一道裂縫,成為打開她情感世界的天窗。她驚恐地看到,有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天地。這種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看來是那樣平常,但對生活在濃郁的理學氣氛中的杜麗娘來說卻有驚心動魄的力量,足以使她出生入死,穿越冥間。
【驚夢】——天上人間何處是,只今惟向夢中尋。
夢境,是靈魂穿越肉體達到自由的方式之一。因此,夢境可以說是靈魂通往自由之路。共入臨川夢中夢,湯顯祖的四部戲劇作品,“夢”都是故事結(jié)構(gòu)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由夢而演繹出一場場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戲。湯顯祖在他的《復甘義麓》中提到“因情成夢,因夢成戲?!闭菈艟惩苿恿饲楣?jié)的發(fā)展,也使得作者對女人公杜麗娘的同情和悲憫得以顯現(xiàn),讓如杜麗娘那樣的女子能夠在夢中觸摸自己的青春和愛情。
也只能在夢中,觸摸自己的青春和愛情。
于是,在游園后的疲倦中,杜麗娘昏昏睡去,夢到了手持柳枝的英俊青年與她相遇,并在夢中與他在牡丹亭畔,太湖石邊、芍藥欄前“千般愛惜,萬種溫存”。 處在道貌岸然的封建貴族家庭,杜麗娘不可能有一見鐘情或者青梅竹馬的愛情機會。所以,她的愛情只能建構(gòu)在虛無縹緲的夢境之中。在夢中,她品嘗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從未有過的情感體驗,這成為杜麗娘高于一切的精神財富。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這是對春光之美無人賞識的嘆息,更是對自身之美無人憐惜的感喟?,F(xiàn)實中解決不了的困惑、幽怨和涌動著的春思,只能在夢中靠五彩的如意世界來體貼關(guān)懷。
夢境是如此可貴,而夢醒之后與現(xiàn)實的距離和反差又如此巨大,以致于讓杜麗娘愿意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最終病死在尋夢的徒然渴望之中,正所謂“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湯顯祖通過這一夢一醒的情節(jié)安排,顯示了夢境與實境的嚴重割裂,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個體情感與封建禮教的尖銳沖突。 這是一種深刻的內(nèi)在沖突,杜麗娘的死成為對這種沖突的抗爭。程朱理學在中國古代婦女心靈上投下的陰影是幽暗的,在湯顯祖的時代,為禮教殉葬的婦女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記錄。以大膽的藝術(shù)形式來控訴和反叛禮教,并把整個由封建禮教籠罩著的黑暗現(xiàn)實都作為控訴和反叛的對象成為藝術(shù)家義不容辭的使命。因此,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就以一腔激情,向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整個思想負荷發(fā)起了沖撞,這在那樣的時代具有先鋒般的意義?!赌档ねぁ分械撵`魂相隨和起死回生不僅象征了男女之情的勝利,而且象征著人性的解放和勝利。
湯顯祖推崇“人生而有情”的“至情”論。他在《牡丹亭》的題詞中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兒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后世青年以自己追求自由的內(nèi)心與它產(chǎn)生了共鳴。明代末年婦女馮小青在讀《牡丹亭》后寫下: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讀牡丹亭。人間更有癡于我,不獨傷心是小青。
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林黛玉隔墻聽了幾句《牡丹亭》的曲調(diào),就已經(jīng)“如醉如癡,站立不住”。這種情感的共鳴,在歷代女性身上都得以彰顯。對愛的體驗,也許只是一泓靜靜的泉水,卻最終化為一股沖開頑石迸發(fā)出來的激流,沖破封建的禁錮與壓抑,最終通往人性的自由天地。
經(jīng)典名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