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平發(fā) 轉(zhuǎn)載自讀史(dushi818)
諸葛亮學識淵博,料事如神,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每到臨危關頭,他總是有錦囊妙計化解危難于無形,給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但他生平中最后一計并沒有用在鞠躬盡瘁的蜀國身上,而是用在了自己身后事上。
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計,比他過往人生中的任何一計,都要妙 !
諸葛亮所處的那個時代,人死后都要入土,那時,盜墓行徑時常發(fā)生,據(jù)說曹操就是那個時代的盜墓頭號人物,傳說歷史上有名的“七十二疑?!本褪浅鲎圆懿僦?,至今還無人能破。
既然那個時候曹操能想到,為什么比曹操更精明、更有智慧的諸葛亮沒有想到呢?其實,那個時候的諸葛亮跟曹操一樣,生前也是被人恨之入骨,他自然心知肚明,所以臨終前,諸葛亮特意寫信給后主劉禪,待西去后把他埋在定軍山上,不要在他的墓地上攏土,也不要在墓地周圍栽樹、種花種草,隨葬物品一件也不要,墓穴只要能放下棺材就行了。
但后來人經(jīng)考古研究發(fā)現(xiàn),這只是諸葛亮的一計,或是諸葛亮生前所放的最后一個煙霧彈。定軍山上埋的只是他的衣冠冢,而他的真正墓地卻在另處。
后人的普遍說法是,諸葛亮為掩人耳目,不讓人知道他確切的墓地位置,在寫信傳遞消息給劉禪時,就特意暗示了定軍山只是埋葬他衣冠的地方,同時也告知了其真身埋葬方法 ——讓幾個大力士、士兵用新繩抬著他的棺材出成都后一直往南走,直到繩子斷裂方可就地下葬。這樣一路走下來,自然知道他墓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劉禪聽從了相父諸葛亮的安排,挑選了四個威武強壯的大漢士兵,抬著諸葛亮的棺材出殯埋葬。但是,戲劇性的一幕讓人始料未及,那幾個壯漢抬著諸葛亮走了三天三夜,累得都走不動了,卻硬是沒能把抬著棺材的繩子磨斷。于是那四個壯漢一合計,就把諸葛亮隨便埋在了所處的位置,便回去復命去了。
后來,這事還是傳到了劉禪的耳朵里,不由分說,一氣之下就把那四個壯漢士兵給殺了。當時因為還在氣頭上,劉禪竟然沒有問諸葛亮被他們幾個埋在了何處,這樣一來,就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墓地在哪兒了。
于是,那時就有人猜測,這或許是諸葛亮早就設計好了的一個計策,因為,聰明的諸葛亮知道,新繩子的結(jié)實程度豈能是幾個人可以隨隨便便、輕輕松松地抬斷的呢?
善于心計的諸葛亮也會推算出所抬他棺材之人,必定會偷懶,且軍人大多生性豪爽,心里藏不下話,嘴風不嚴,此事一旦被劉禪知道,絕對不會輕饒他們,這樣一來,世上就不會有人知道真正埋葬他的地方了,諸葛亮此等之高明,可稱一絕!
所有這些對今人來說只能是推測,但似乎又很合乎情理,不管諸葛亮生前是否為自己葬身的墓地有無考慮,是否有此計謀,至少在過去了兩千年的時光里,還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地在哪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