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一書中的天庭神仙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佛教眾圣,如來,觀音等。
一類是道教眾仙,太上老君,福祿壽三星等。
還有一類是天宮中的神圣,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等。
其實,中國的神仙不是佛教的,就是道教的。西游記中的第三類文武群神,都是屬于道教的神仙,
只是在西游記中,很明顯的單獨劃分了出來,自成體系。這顯然是作者按照三教歸一的思想,并根據(jù)
當時朝廷的特點,虛構出這樣的神位世界。
《西游記》不僅把神仙劃分為三類,并且還有隨意安排派別的特點。比如,四大天王本是佛教的護
法,應該是在西方,而書中安排他們鎮(zhèn)守玉皇大帝的四大天門,扎扎實實的變成了玉皇大帝的屬神。
此外,三種類別的神仙之間也不是并列平行的關系,而是形成了這樣的一種模式:
玉皇大帝作為天國的主宰,類似人間皇帝,為至尊至圣之軀,統(tǒng)管河漢群臣。太上老君為道教之祖,
在管理上,不隸屬于玉皇大帝,但是,卻和玉皇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互為呼應,充當著國師的角色。而如
來等西方佛圣,和朝廷的關系較遠,作為世外高人,有負責在思想上教化眾生的意思。
這是一種以朝廷為核心,輔以佛,道的神仙結構。
《封神演義》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宣揚道教的小說,著重表現(xiàn)了昆侖眾仙,對于佛,玉帝都沒有過多
提及。但是,有一些情節(jié)卻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一種結構。
首先,封神一事是昊天玉帝命仙首十二稱臣,而元始天尊則代為封神。其次,南極仙翁曾經(jīng)換上朝
服,去天宮朝禮。這兩段展示出了天庭于眾仙的一種關系。
而作為西方佛教始祖的準提,接引等,也以不染紅塵的獨立身份,參與各種事情。有一篇關于作者陸
西星的宗教觀的研究文章,從中可以看出,《封神演義》的神位結構是怎么形成的。
陸西星雖自稱道士,但并未拜師出家及住廟,只是九試不中,轉而由儒入道,從其著作來看,系以內(nèi)丹鐘呂派為主,而又自認為呂祖親授的弟子,與王重陽同輩,所以東派只能屬鐘呂一派的支流,而非全真或正一道派系統(tǒng),所以他的宗教觀,似接近全真,但思想上未受兩教束縛,一方面以仙在神上來安排神職神位,一方面以對神職改變暗寓對明朝腐朽政治的抨擊,茲將其宗教改革思想。
作者系以丹法方土而戴道冠,并未受道教科儀的約束,加以作為小說,更可盡情虛構。所以他的宗教觀雖未脫離三教合一的基本觀念,但卻將道釋神佛按自己想象作了新的安排。
按照書內(nèi)思想,書內(nèi)人物,系以仙為主,不受天上宮闕管轄,自成一個境界。如《封神演義》第十五回敘述元始天尊封神的原因,實因仙與神的矛盾。書中說: “昆侖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又因吳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會談,將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應劫成神。⑵”在作者意思是仙在神上,不應稱臣,為了緩和這種爭執(zhí),從三教中撥出三百六十五人為神而向吳天上帝稱臣,而上仙一級,仍舊超然于宮闕之外。且這些神,都是元始天尊救命所封,不經(jīng)玉帝簽署。且書內(nèi)稱為上仙的仙人,都在人間而不在天上,如元始天尊在昆侖山,老子在玄都洞,通天教主在碧游宮,西方準提在靈鷲山,其他仙人,均住名山,即王母瑤池,也是虛寫。
作者是對現(xiàn)實社會不滿的,自己又非正統(tǒng)出身的道士,所以他的設想最高神仙當在元始天尊之上,于是塑造一尊鴻鈞老祖形象,又因為自己本是文人而易黃冠,在《方壺外史 ·老子玄覽》中稱老子為老圣,稱呂祖為圣師,自居于鐘呂系統(tǒng),所以小說中以老子為第一位,元始為第二位,通天教主為第三位,但又按道教習慣,老子處于超然地位(按歷史上老聃此時尚未降世),元始天尊掌握仙權,封神均由他發(fā)布勅命。至于通天教主本是小說虛構,實際是魔道首領
除封神外,肉體成圣者均為上仙而不稱神,除老子元始外,十二弟子仍為上仙或成佛果,陸壓、楊戩、李靖、哪吒,南極仙翁,均不稱神,在本小說中,似死后為神,神并不比仙高貴。
...本來道教好生惡殺,元邱處機真人且以勸成吉思汗止殺而留傳青史,殺字也是老君五戒之首。而封神榜被封的,卻全是被殺后的靈魂,甚至封神以后,還殺掉降臣飛廉、惡來,以封冰清瓦解之神。這種思想,和邪正觀結合一起來看,對付邪與正和生與殺的看法都是從《陰符經(jīng)》來的。
因此,兩部著作都是以當時流行的三教歸一思想,虛構出特殊的神位結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