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將軍郭 | 心理咨詢師 | 性感長腿女青年
作者簡介:大將軍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性感長腿女青年,公眾號:我們心里都有病,微博:大將軍郭
我在的某個微信群里發(fā)生了一起爭執(zhí)。
起初是某個群友A憤憤然在群里攻擊另一個群友B,大體的意思是,“你一直表現(xiàn)的禮貌、得體、與人為善,沒想到不過是做做樣子,私下里找你幫個小忙你都這么大架子,冷漠至極。”
他連珠炮似的發(fā)了數(shù)百字,@了無數(shù)遍對方,圍觀人數(shù)300。群友B淡定,多余的字一個沒有,只是發(fā)了三張截圖,講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是A君聽聞B君在某行業(yè)有些能耐,恰逢他自己有相關(guān)困惑,于是加了好友想拜師學(xué)藝。A君言語直白,一句自我介紹開場之后,就拋出問題,“你能不能教我怎么做這件事?”B君的回復(fù)言簡意賅,因為確實很忙,所以婉言謝絕,幫不上忙他很歉意。沒想到A君不依不饒,“耽誤不了您幾分鐘時間,您不也會做分享講座答疑解惑嗎,為什么不能幫幫我呢?”B君再次致歉,也提出了解決方案,“如果有機會在公開課中遇到,咱們再聊,我現(xiàn)在有個重要會議。”
接下來,就是A君的獨白時間了,句句充滿了質(zhì)疑和挑釁,見B君不再回復(fù),只好復(fù)制粘貼到了群里,像是要公開茬架。
B君的截圖發(fā)出來之后,原本還在勸A君冷靜基本都收了聲,原本解釋可能是場誤會的人丟了幾個表達無語的表情包也都不再回話。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其中根本沒什么誤會,不過是A君的一場無理取鬧,從頭到尾咄咄逼人,找人幫忙連個謙虛的姿態(tài)都沒有,想無償獲得幫助還這么理直氣壯,沒得逞還要反咬對方不善良、不樂于助人。
還好,至少在這個心明眼亮的群里,他沒獲得任何同樣眼界狹隘的支持,但這種人的存在卻絕不是少數(shù)。有人說,誰這一生還沒遇到過幾個傻叉,我只想說,那你是幸運的呦,才幾個而已,現(xiàn)實生活中有數(shù)以萬計讓你無語的人排隊等著跟我們相遇。
我承認,樂善好施是一種美德,我也常頌揚人性之善,亦對不湊巧遭遇的惡意秉持理解、寬容的態(tài)度,這是一個人該有的胸襟。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整齊劃一的朝著體面和寬闊努力,甚至有些人會不自覺的企圖鉆個空子,心里盤算著如何從他人的善意里榨取些便利。
這些人憑什么獲得我們珍貴的理解和包容?
他們典型的“作案”手段就是利用別人的善良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只要求對方付出,卻并不打算回報。圓滑一點的會先贊揚你素來有“善良”、”“優(yōu)秀”、“親和”之類的美譽,而后再拋出問題,讓你覺得不好意思拒絕;取巧一點的會哭訴自己的困境和艱辛,用情感綁架你的憐憫之心,讓你覺得這要是不幫忙你還是人嗎?還有那些連禮貌和客套都吝嗇給你的,他們會選擇直截了當?shù)谋磉_自己的需求,然后理直氣壯等待你救苦救難。
喂,就算是到廟里求神拜佛還知道上柱香呢?見活菩薩怎么就想著空手套白狼呢?
這種行為背后隱藏的邏輯通常蠻橫又無禮,“因為你善良、你有能力,所以你要幫我?!?/span>
它還能引申出很多畸形的理論,比如,“不幫我你就是冷漠/自私/偽善的”、“你幫我又對你沒什么壞處”、“我也幫過別人,你沒道理不幫我啊”,等等諸如此類。
這種迷惑性的暗示或者明示,乍一看上去有點道理,仔細琢磨卻都是漏洞。選擇行善是一個人的自由權(quán)利,但不是他的義務(wù)。而是否行使這個權(quán)利依然要視場景而定、對象而定、自身條件而定,我們樂于幫助有真正需求的人,樂于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不求回報。但這不等同于我們要隨時回應(yīng)別人的求助,更何況是這種赤裸裸的索取,想利用他人還裝道貌岸然。
有人會說,不就是舉手之勞嗎?至于嗎?
怎么不至于,頻繁舉手的那是帕金森癥患者。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應(yīng),而是把我們的熱情和仁義發(fā)揮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真正的善良還需要智慧來導(dǎo)航,不加辨別的施與是愚蠢的,是對自己和他人的雙重加害,它并不比惡意高級多少。
就拿我的事來舉個例子。
我成為心理咨詢師后,忽然覺得最想獲益的并不是正兒八經(jīng)的來找我咨詢的來訪者,而是什么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前同事、前任的前前任之類壓根兒跟我生活沒交集的人。他們摸索著找到我的聯(lián)系方式,從來都是開門見山的告訴我:聽說你是咨詢師,所以你幫我看看我是不是病了啊?
這種隔空問診的事兒我干不了,神醫(yī)扁鵲還得望聞問切呢。原本正規(guī)的咨詢就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來收集對方的資料,可能還需要測試以及詢問來做出更精確地診斷,所以我沒辦法僅僅聽憑幾句話就給到你確準的回復(fù)和建議。如果我這么做了,就是對別人的極大不負責,即便我是出于善念和助人之心,但失誤的判斷極有可能給對方帶來更大的問題,甚至是禍患。
除此之外,還可能給對方造成一種錯覺,就是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走正規(guī)的途徑、找到更適合的方法去解決,而是隨隨便便找人問問就好。這樣的事發(fā)生的多了,會把他人當做自己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他會習慣聽別人的建議而不去察覺自己究竟該怎么辦。當然,也極其有可能強化了他原本就不正確的邏輯,“他有能力所以他會幫我?!?/span>
而這么做對我來說,意味著我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投注于來路不明的求助,勢必減少了我本該用來工作、生活、寫作等等事情的份額,這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tài)也是對我自己的不負責,間接造成了我對來訪者不負責、對公司不負責、對讀者不負責。
老板花錢雇傭我、來訪者給予信任跟我合作、讀者用真誠跟我交流,他們才是我應(yīng)該全心全力去對待的對象,而對其他人的幫助,在心有余力亦足的情況下,我依然愿意做一些我能做的事,但并不是泥菩薩過河般的舍棄自我,慣著他人。
所以,揮灑善意、發(fā)動善舉的時候,你應(yīng)該先問問你自己,你是否真的有能力保證自己的事情已經(jīng)處理得當、你的善良對他人而言究竟是否有意義、來求助的這個人是否真的尊重你的善良還是輕易就能踐踏。
如果對于一個僅僅看準了你善良又肆意剝削利用的人,請你千萬下狠心,因為幫了一次或許不是盡頭,不懂得感恩和尊重的人只會把你的善良看的廉價。明明是你赴湯蹈火,在他看來不過是輕而易舉,你一不小心就成為了那只幫猴子火中取栗的傻貓,你燙了自己的手,讓別人坐享其成。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源還在于那些一言不合、二話不說只知道求助的人。只要他們少妄圖榨取別人的一點點善意,這世界才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首先,收回你的強盜邏輯,別人的優(yōu)秀和善意都與你無關(guān),你最應(yīng)該明白的道理是,你要先幫自己。有費盡心力等待他人施舍善意的功夫,你不如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真的窮盡了所有努力,是不是把自己就能搞定的事情推給了別人。依我看大多數(shù)問題都是搜索引擎就能回答的,你卻偏偏要去麻煩八竿子打不著的專家。雖然說是別人的舉手之勞,但請你先動動自己的手指頭,殺雞別用牛刀,更何況是別人的牛刀。
其次,學(xué)會尊重,不論他人是否能幫到你,你都得態(tài)度端正。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你求助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自己嗎?那為什么別人就不能優(yōu)先考慮他自己而拒絕你的請求呢?所以態(tài)度謙和,給予對方空間和余地,不要咄咄逼人,你是求助,不是討債,沒人天生就欠你一堆善意。
第三,掂量好自己的斤兩。別以為六度空間理論讓人與人之間更容易產(chǎn)生交集了,就意味著你可以跟任何人對話,甚至讓別人連你是誰都沒搞清楚就幫你?,F(xiàn)實社會是,人們更愿意去幫助那些跟自己有情感聯(lián)結(jié)和利益相關(guān)的人,你大言不慚介紹一句自己又如何?不如好好琢磨一下怎么才能給到對方幫助你的正當理由,而你又愿意用什么回報別人的善意。也別動不動就擺出跪舔姿態(tài),拿真本事說話才是正道。
最后,還想再補一刀,既然總希望別人用善意待你,那么請你先有所表示,別再利用別人的善良,就是你該有的最基本的善意。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替你翻書,只摘精華
理性文章,每晨必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