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親家?
聽過很多人的看法。
有人說:“親家親家,親如一家”;也有人說:“親家親家,如同冤家?!?/span>
中國的人情關系向來復雜,親家,本就是原本毫不相關的兩對父母,因為兒女的關系,結成的親戚。
對于兒女來說,他們是最愛的親人;
可對于雙方父母來說,彼此可能連面都沒見過幾回,在思維、習慣上存在差異,也在情理之中。
但,無可否認的是,親家相處的和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兒女的幸福感。
和睦相處的親家,是兒女感情的催化劑;
互相看不對眼的親家,則可能成為摧毀婚姻的元兇。
親家之間,要想和平相處,不做這3件事,就是最高級的情商。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寫道:
“與別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span>
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親家都難免陷入攀比的泥沼。
或許,是覺得自己家比另一方有錢,所以更有話語權;
或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更加優(yōu)秀,所以對女婿或兒媳各種瞧不起;
或許,是看到孩子對另一方父母體貼備至,所以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這種攀比,雖是人性使然,但只會給自己帶來煩惱。
而感受到父母較勁心態(tài)的孩子,也會背負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在《心居》里,顧清俞品性、才貌樣樣俱佳,卻被婆婆嫌棄出身不好。
當著兒子的面,婆婆總會故意拿她和世交的女兒作比較,說后者見多識廣,以此拉踩顧清俞。
在聚餐時,婆婆甚至當著親家的面,說:
“你說這世間要是再倒退個幾十年,咱兩家能攀親嗎?”
高傲的態(tài)度,不僅讓顧家父母如鯁在喉,也為小倆口最終走向離婚,埋下了伏筆。
畢淑敏曾說:
我會在沒有人的暗夜,深深檢討自己的缺憾,但我不愿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自己像次品一般展覽。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愿意被當眾踐踏尊嚴。
夫妻倆既然決定走到一起,那么他們的情感、才智和經濟基礎,一定是高度共鳴或者互補的,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父母之間不成熟的較勁,只會傷害兩家的感情,加速兒女的婚姻走向毀滅。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收斂攀比心,不拜高踩低。
他們知道,幸福的日子是過出來的,不是比出來的。
把心放寬,把事想開,才能把幸福還給兒女,把自在還給自己,彼此無怨無慮地,過好這一生。
看過一則很有意思的留言:
“前段時間閨女和老公吵架,回娘家住了幾天。
我氣不過,覺得一定是女婿委屈了女兒,差點打電話,把他臭罵一頓。
可沒過幾天,女婿就找上了門,又是道歉又是做家務,很快就把女兒哄好了。
第二天,小倆口就手牽手回家了。
現(xiàn)在想想,幸虧當初沒插手,否則事情一鬧大,女兒女婿都尷尬。”
常聽人說:夫妻吵架,床頭吵架床尾和。
夫妻倆住在一起,難免發(fā)生些磕磕碰碰。
但說到底,彼此都是相伴多年的愛人,很多問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就能化解。
如果父母摻和進來,很容易把小家庭的矛盾,升級成兩個家庭的對立。
有格局的父母,都懂得把家務事,放手給孩子解決。
當年,郭晶晶嫁入豪門的新聞,引起轟動。
有好事的媒體問婆婆朱玲玲:郭晶晶會生幾個孩子?
本以為豪門一向對后代頗為看重,可朱玲玲卻回答:
“這方面他們自己最清楚,由他們自己決定?!?/span>
言語之中,透出對兒子兒媳的尊重。
同樣,郭晶晶的母親范玉梅,也不會隨意介入小兩口的生活。
看多人眼紅霍啟剛家族財力雄厚,想通過范玉梅,介紹親戚到霍氏集團工作。
可范玉梅卻說:
“霍家公司通過正規(guī)程序招人,不能走后門?!?/span>
可以說,正是因為兩方父母的分寸感,所以郭晶晶和霍啟剛感情一直平穩(wěn)甜蜜,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模范夫妻。
作家菀彼青青曾說:
每一個美滿的家庭里,一定會有睿智聰明的父母。
他們懂分寸,知進退,分得清何時挺身而出,何時裝聾作啞。
聰明的父母,一定是把生活的主動權,交到兒女手上的。
他們不會用自己的經驗,主宰兒女的人生;也不會因為一己私欲,讓兒女過多地為難。
大事給點建議,小事絕不插手。
如此,才能讓各自的小家庭,在舒服的空間內,收獲穩(wěn)穩(wěn)的幸福。
看到過一則提問:親家之間,有必要處成親人嗎?
高贊回答是:
“如果能處成親人,自然是幸運,但如果實在不認同對方,也別強行處在一起;
畢竟,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很難改變,走得太近,反倒會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不能更贊同了。
親家之間,是因為兒女結成的關系。
在此之前,他們沒有深入了解過,更沒有長期相處過,貿然硬湊在一起,很可能摩擦不斷。
《親愛的小孩》里,方一諾的媽媽和婆婆,為了照顧她和小孩,住到同一屋檐下。
可兩個人的相處,卻令人窒息。
方媽媽有列日用品清單的習慣,被婆婆吐槽事兒多;
方媽媽喜歡提前一周買食材,婆婆埋怨她一下買那么多菜,食材都壞了;
而婆婆抽煙、打麻將的壞習慣,也被方媽媽嫌棄“臟”,連小孩都不愿讓婆婆碰。
氣不過的婆婆,常和兒子肖路抱怨,說方媽媽雞蛋里挑骨頭。
肖路便勸自己媽媽回老家,沒想到她偏不答應,一定要和方媽媽“一爭高下”。
到后來,婆婆甚至把小兒子都帶來了。
這下倒好,六口人擠在一個家里,矛盾再度升級。
方一諾埋怨小叔子在家里抽煙,方媽媽指責婆婆養(yǎng)了個巨嬰,肖路夾在中間不敢吱聲兒,被妻子痛罵“只知道和稀泥”。
本來好好的小家庭,就這么被鬧到了崩潰邊緣。
曾聽人抱怨:“家有四老,亂成一鍋粥。”
親家之間走得太近,免不了擦槍走火,影響到小倆口的感情。
就像石子投入水中,越近的波紋,越會互相干擾。
人走得越近,也越容易產生矛盾。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說:
“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長大了才知道,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span>
親家相處,走太近、管太寬,往往徒增煩惱。
留一些距離,多一分理解,才是王道。
學會包容彼此的差異,別輕易越界;懂得尊重兒女的意愿,不過分干涉。
如此,兩方父母的關系才能融洽和諧,小倆口的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很喜歡一句話:
“一家人最好的狀態(tài),莫過于父母有父母的天地,子女有子女的幸福。
彼此掛念,互不干涉;常常探望,相親相愛?!?/span>
親家之間,因為兒女的結合而成為親人,是緣分,也是福分。
切莫因為一時的拗氣,傷了雙方的感情;
也別因為自己的偏見,給孩子施加壓力。
正所謂:一家不知一家難。
學會相互理解,多多換位思考,對兒女、對父母的小家,都有莫大的好處。
畢竟,兒女婚姻美滿,長輩平安喜樂,才是一家子人,最大的幸福。
點個【在看】,愿每一個家庭,都能珍惜彼此的緣分,和睦相處,享盡天倫之樂。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