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亦有最精美的配圖
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武媚娘和李世民在一起,出家感業(yè)寺,后來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在一起,就當(dāng)上了女皇帝。
在古代詩壇,有這樣7個人,他們沒寫過一首詩,卻因為有個詩人朋友,就縱橫了詩壇上千年。
第一位: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span>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自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這首詩作于王昌齡赴江寧丞任上,好友辛漸于江邊餞行,惜別懷遠(yuǎn),王昌齡揮筆而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多年后,王昌齡又寫了一首《別辛漸》,可見兩人關(guān)系甚篤。
王昌齡雖然官不大,但為人仗義豪爽,張九齡被李林甫構(gòu)陷貶官時,只有他敢大罵李林甫弄權(quán),并獲罪嶺南。
在詩文成就上,王昌齡有“七絕圣手”之美譽(yù),也被世人親切地稱為“詩家夫子”。
有一件軼事是,他從嶺南復(fù)官回京途中,偶遇了李白,相談甚歡,
于是決定繞路襄陽,去看望老朋友孟浩然,并大醉了一場。而這頓酒直接就把孟浩然送走了,終年52歲。
為此,王昌齡愧疚了很久。
第二位:元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出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本名元常,王維的好友,彼時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護(hù)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作詩相送。
這首詩,是送別詩中的經(jīng)典,可謂是人盡皆知,傳播度甚廣。
杜甫也作過《送元二適江左》:亂后今相見,秋深復(fù)遠(yuǎn)行。風(fēng)塵為客日,江海送君情。
由此可見,元二的人緣很好,此詩當(dāng)作于“安史之亂”后,也可證元二是一名驍勇的武將。
第三位: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出自李白的《贈汪倫》
汪倫,涇縣縣令,名不見經(jīng)傳,卻因李白而出名。實際上,汪倫也算不得李白的朋友,只是慕李白之名。
“安史之亂”后,李白和妻子宗煜避亂當(dāng)涂,汪倫聽說“詩仙”要來,便盛情邀請,備好美酒佳肴,李白欣然赴宴。
臨別時,汪倫贈李白名馬八匹、官錦十緞。
李白深受“感動”,作詩感謝——好多錢?。?/span>
按當(dāng)時的市價,一匹馬可易40匹絹,特別是官錦,那是比黃金還貴重的硬通貨。而當(dāng)時,一匹絹大概是800文,一斗米在50文左右。
八匹名馬可換320匹絹,就是256000文錢,再加上10匹官錦……發(fā)財了,不感動才怪!
第四位: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出自高適的《別董大》
董大,本名董庭蘭,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善吹西域龜茲古樂器篳篥和彈奏七弦琴。
當(dāng)時,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與高適相會于睢陽。
臨別之際,高適作《別董大二首》相贈,其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成為千古經(jīng)典,常在送別的場景下被引用。
邊塞詩人李頎也寫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由此可見,當(dāng)時董大作為琴師,是很受人敬重的。
第五位: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出自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劉十九,富商,即“詩豪”劉禹錫的堂哥劉禹銅,劉禹錫排行二十八。
實際上,白居易結(jié)識劉十九要比劉禹錫更早。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遭李師道所派刺客暗殺,當(dāng)場身亡,同行的裴度重傷。白居易越級議事,被政敵攻擊,貶江州司馬,適逢劉禹銅在江州。
后劉禹銅出金資助白居易在廬山香爐峰建草堂,也進(jìn)而成全了白居易和劉禹錫的朋友之誼。
白居易還有詩《劉十九同宿》:唯共嵩陽劉處士,圍棋賭酒到天明。
說明劉禹銅和白居易一樣,都熱愛美酒。
晚年,白居易與劉禹錫兄弟同隱洛陽,經(jīng)常出入裴度府上,一起吟詩弄月,過得很是瀟灑。
所以,盡管劉十九不是文人,卻在詩壇鼎鼎有名,如同網(wǎng)友所言:很會投胎。
-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