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來學者把《登高》都解錯了 ——杜甫《登高》新解 楊秋榮 摘要:《登高》第二句的“渚清”應解釋成“江上的沙洲一片凄清、一片冷清”;“沙白”應解釋成“沙灘上空無所有”;“鳥飛回”應解釋成“鳥回巢”;“潦倒新停濁酒杯”應解釋成“因生計潦倒、生活貧窘而停杯罷飲”。 關鍵詞:杜甫 登高 悲秋 新解 杜甫的七律《登高》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明朝胡應麟推許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藪》),清朝楊倫稱譽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等等,乃是學界共知的。《登高》還是高中《語文》教科書必選的定篇。全詩如下: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筆者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千年以來,歷代學者把《登高》都解錯了!謬誤可笑地因襲流傳,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一、梳理《登高》的創(chuàng)作日期:并非寫于重陽節(jié) 杜詩的注釋版本極多,歷代皆有。幸運的是,蕭滌非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煌煌十二巨冊,已經(jīng)問世了。其中歷代關于《登高》的有價值的評論,都已經(jīng)搜羅了。依賴這部大著,參閱其他著述,筆者首先就歷代學者對《登高》的解釋作一個概要的梳理。 無可否認,早在宋朝時期,趙次公在《杜詩先后解》中將杜甫夔州所作五首詩強行合并,改題《九日五首》,該詩成為其第五首,就屬于一次重大的學術誤判。這一點,已為清朝學者石閭居士所指出。[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084頁。]原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自古有登高的習俗,杜甫此詩既然題目叫“登高”,自然可推斷為作于九月九日的重陽節(jié)。于是不幸得很,一個致命的學術誤判就這樣造成了! 明末的高棅認同上述誤解,在《唐詩品匯》中將《登高》題目妄改為《九日登高》,再一次誤導了后人。[ 高棅:《唐詩品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25頁。] 明末清初的張溍在《讀書堂杜工部詩文集注解》中認同趙次公的誤判,并且對錢謙益的做法甚是疑惑,特地標明一句:“錢本改此首題為《登高》,何故?首四句概言九日遠景,確是夔州九日,那不動?!歉摺智芯湃??!盵 張溍:《讀書堂杜工部詩文集注解》,齊魯書社2014年版,第1127頁。]由此看來,錢謙益看出《登高》于“九日”作,是解不通的。 稍晚的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認同“夔州作”的傳統(tǒng)見解,卻不贊同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所作,因此未敢下此斷語。[ 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767頁。]雖有鄧紹基主張“廣德元年梓州作”的別見,也不占主流地位。也就是說,《登高》作于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地點是夔州,年份是大歷二年,成為了主流學術觀點。 進入現(xiàn)當代,學者們只顧拿香跟拜,這個學術錯誤就被一再復制,因循沿襲直至今天,簡單枚舉如下—— 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這詩約代宗大歷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時重九登高所作。詩中寫江邊秋景,意境雄渾開闊,惟感傷過甚,結尾處,情調不免低沉?!盵 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一冊,第142頁。] 周勛初主編《唐詩大辭典》:“此詩為重陽節(jié)登高所作?!盵 周勛初主編:《唐詩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888頁。] 顧青《唐詩三百首》:“此詩作于大歷二年秋,杜甫在夔州之時,寫客居異鄉(xiāng)、重陽登高的觀感?!盵 顧青:《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46頁。] 鄧魁英、聶石樵《杜甫選集》:“大歷二年秋在夔州作。登高:舊時風俗,重陽節(jié)有登高之事?!盵 鄧魁英、聶石樵:《杜甫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36頁。] …… 也有注明其創(chuàng)作年份,卻未明確作于重陽節(jié)的,在學術界僅占偏席,簡單枚舉如下——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未斷語寫于何年何日,僅僅釋首聯(lián)曰:“二句從大處寫秋景?!盵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301頁。]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學研究室《唐詩選注》:“這首詩大約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的秋天,當時杜甫在夔州。”[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學研究室:《唐詩選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上冊,第275頁。] 類似的說法還有,以上二書是代表。秋天可以分為“初秋”、“仲秋”、“暮秋”,它們僅說描寫了“秋景”且作于“秋天”,在時間界定上故意地模糊化,體現(xiàn)出治學態(tài)度不嚴謹,生怕往細里說會露出馬腳來。 個別有識之士于是明確否定該說法,例如封野的《杜甫夔州詩疏論》就寫道:“三、四句進一步強化深秋肅殺景象?!盵 封野:《杜甫夔州詩疏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頁。]管又清注解的《唐詩三百首》主張:“這首詩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深秋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半生艱難的身世之感?!盵 管又清:《唐詩三百首》(注解本),岳麓書社2015年版,第219頁。] 奇怪的是,蕭滌非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2014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仍然注明“大歷二年九月九日作”[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092頁。],隱去業(yè)已出現(xiàn)的學術爭議,執(zhí)拗于傳統(tǒng)之舊見。這就很不應該了。在該書“前言”中,主編蕭滌非先生寫道: “該書編撰宗旨,以嚴謹科學態(tài)度,力求集前代治杜成果之大成,吸收近人研究成果,精審慎取,參酌己見,撰成一部編錄謹嚴,校勘審慎,注釋詳明,評論切當,附錄完善,帶有集校集注集評性質之《杜甫全集》新校注本?!盵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1頁。] 倘若對明顯的學術分歧視而不見,棄而不錄,何談它的“集大成”呢?蕭滌非先生于2007年去世,主編工作由他弟子接管。看起來,這與他弟子所持的學術觀點有關,其觀點是恪守通行之說。 筆者主張《登高》不可能作于大歷二年的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而是作于該年的深秋(或稱暮秋、晚秋)。如上所述,秋天可以分為“初秋”、“仲秋”、“暮秋”,重陽節(jié)正是金秋送爽的時節(jié),相當于公歷10月初,適宜于郊游和采摘,故此有“重九登高”的習俗。它與詩中“風急”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景致并不吻合,杜甫《登高》怎么可能寫于這天呢? 也許有人辯解說:夔州地處三峽地區(qū),山地多風,故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也會有“風急”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景致。筆者認為否,謬識哉!樹木落葉乃是霜降時節(jié)的自然現(xiàn)象,怎么可能因為山風刮起就蕭蕭紛墜呢? 也許又有人辯解說:詩題《登高》,而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別稱“登高節(jié)”,它當然作于此日嘍!筆者斷然曰:此亦謬識哉!該錯誤在趙次公那兒就犯下了。如前所述,大歷二年的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杜甫確實登高了,并寫下《九日》等四首詩,該詩如下: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將《九日》與《登高》比照閱讀會發(fā)現(xiàn):前詩的“重陽獨酌杯中酒”與后詩的“潦倒新停濁酒杯”是矛盾的,它們不可能作于同一日。偏偏趙次公審讀時較為粗心,徑自將它和四首詩歸并一處,硬扣上《九日五首》的總標題,洵屬大大地欠妥當。張溍所謂的“‘登高’二字切九日”,竟是瞞過后人的一大學術謬說!它既可以切九日,亦可以不切九日;杜甫既然獨自登高,理當屬于后一種情形。 比照杜甫作于夔州的組詩《秋興八首·其三》的首聯(lián)“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可證杜甫外出“登高”眺覽不必非在重陽節(jié)這天,其實他是日日須走一趟的。 反過來試想一想:假若《登高》果真作于重陽節(jié),那么情形又會怎樣呢?首先,詩中所寫的“獨登臺”不可能出現(xiàn),而應作“眾登臺”才是:既然是登高的佳節(jié),夔州老少一齊去登高覽勝,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才出來了。其次,急風呼嘯、落葉蕭蕭的秋日顯然不適宜室外活動的,古人竟將一個蕭瑟凄冷的秋日確定為重陽節(jié),這豈不是太荒唐可笑? 總之,古人將《登高》定于重陽節(jié)所作,缺乏充足的學術證據(jù),理解上嚴重地出現(xiàn)偏差;這個偏差極大地誤導了后來的學者。筆者堅決主張:《登高》作于大歷二年的深秋(或稱暮秋、晚秋)。 二、“渚清沙白”作何解釋?千年以來學者沒讀懂 楊萬里在《誠齋詩話》里說:“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盵 《宋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935頁。]既然杜甫號稱“詩圣”,《登高》又號稱“古今七言律第一”,那么,我們稱它為一首“句句奇、字字奇”的千古奇詩,應當說得過去吧? 奇怪的是,筆者翻遍杜詩各個選本,翻遍《唐詩三百首》各家對《登高》的注釋,注意到這么一個現(xiàn)象:關于“渚清沙白鳥飛回”的解釋,幾乎等于空白!茲列舉代表性的幾家注釋如下—— (一)仇兆鰲《杜詩詳注》:先引述王褒詩:“對岸流沙白。”次引述《楚辭》:“鳥飛還故鄉(xiāng)?!比缓筢屧唬骸按寺?lián)每句各包三景?!盵 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767頁。]此話固然沒有錯,問題在于:“渚清”何意?“沙白”何意?杜甫為什么要寫這兩個意象?得不到解答。 ?。ǘ┯魇卣妗短圃娙偈自斘觥反司錈o注,這能叫“詳析”嗎? ?。ㄈ┲鞏|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就此無注。 (四)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就此僅注一句:“回,回旋。”[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302頁。] ?。ㄎ澹┲袊鐣茖W院古代文學研究室《唐詩選注》就此僅注一句:“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盵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學研究室:《唐詩選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上冊,第275頁。] ?。╊櫱嗑幾ⅰ短圃娙偈住肪痛俗⒘藘删洌骸颁?,水中小洲?;兀匦??!盵 顧青:《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46頁。] ?。ㄆ撸┕苡智濉短圃娙偈住罚ㄗ⒔獗荆┚痛俗⒘藘删洌骸颁?,水中的小洲?;?,回旋。”[ 管又清:《唐詩三百首》(注解本),岳麓書社2015年版,第219頁。] ?。ò耍┼嚳?、聶石樵《杜甫選集》就此注了兩句:“渚,水上沙洲。在巫峽登高,故聞猿嘯;下臨長江,故曰沙洲白。”[ 鄧魁英、聶石樵:《杜甫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36頁。] ?。ň牛┦挏旆侵骶帯抖鸥θWⅰ芳确Q“注釋詳明,評論切當”,對于此句闡釋理應最詳盡,如下: 渚,水中小洲?;?,回旋也。巫峽多猿,鳴聲甚哀,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也?!帮L急”二字緊要,猿哀、鳥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皆從此生出。汪灝曰:“風急天高,從大處寫,從空際寫,猿一物,從小處實處襯,七字中自為伸縮。”又曰:“江上多洲,界畫井然,曰清。沙,渚旁水底之沙,秋水無塵,沙更明澈?!薄颁厩迳嘲?,大處寫。鳥字,無論眾鳥、獨鳥,皆從小處襯。”仇注:“此聯(lián)每句各包三景。又杜詩:‘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渲幸嗪邸T嗽娫疲骸淙諄y鴉紅樹老,斷云孤雁碧天長。’句法相似。其寫深秋景色,最為工肖,但語近悲涼,不如杜句之雄壯高爽也?!盵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092-5093頁。] 細審以上列出的九條注釋,最有用的自是最末一條,其中汪灝的《樹人堂讀杜詩》解釋“清”、“白”二字是:“江上多洲,界畫井然,曰清。沙,渚旁水底之沙,秋水無塵,沙更明澈?!鼻叭硕嘉茨芙忉屆靼?,這是無疑的了—— 理由一,王國維《人間詞話》曰:“一切景語皆情語。”杜甫給出“渚清”、“沙白”、“鳥飛回”三個意象,究竟要抒發(fā)他的什么情感?要么是,前人沒有想明白,因而缺少注釋;要么是,他們自以為搞懂了,因而不需要加注釋,但其實并非真明白。 理由二,杜甫自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既然《登高》是一首奇詩, “清”、“白”二字必定含有蘊奧;前人已有的解釋都太稀松平常,因而極大地淺化了、矮化了我國的詩圣。 理由三,每個意象并非孤立的,而是彼此勾連,胡應麟稱“一意貫穿,一氣呵成”。所謂“一意”,指各行詩、各意象的情感脈絡很順暢,如同古人書法的“行氣”,講究“筆斷意連”。若按前人已有的見解,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之間的情感脈絡就斷掉了。 理由四,理解每個意象,必須圍繞著、緊扣著“悲秋”主題來展開;脫離了它,甚至忘卻了它,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前人給出的解釋:“江上多洲,界畫井然,曰清。沙,渚旁水底之沙,秋水無塵,沙更明澈”,“下臨長江,故曰沙洲白”等,均與“悲秋”主題無關,沒有多大意義。 理由五,查慎行在《瀛奎侓髓匯評》中評《登高》:“七律八句皆屬對,創(chuàng)自老杜?!薄颁厩濉睂Α帮L急”,“沙白”對“天高”,若照前人的理解,則不成佳對矣!杜甫自稱“老來漸于詩律細”,對于平仄、押韻、對仗,精細地琢磨過;偏偏千百年來學者太心粗,悟會得欠澄欠透! 三、筆者對“渚清沙白”作出全新解釋
核查《古漢語常用字典》,對于“清”字有這么一條解釋:
?、唷葱巍灯嗲?;冷清?!缎∈队洝罚骸耙云渚尺^~,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筆者找到了!于是給出“渚清”的解釋:江上的沙洲一片凄清、一片冷清。
核查《辭源》,對于“白”字有這么一條解釋:
?、唷葱巍悼瞻?,空無所有。
筆者找到了!于是給出“沙白”的解釋:沙灘上空無所有。
聯(lián)系杜甫同期作于夔州的《秋興八首· 其三》,首聯(lián)是“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據(jù)此我們不難判斷,杜甫每天都要到江邊高處的樓閣上轉悠。做學問的靈氣來自飛動的想象力,我們試著想象一下,在寫作“渚清沙白鳥飛回”時,杜甫腦海里存留著往日的江畔記憶:無風的晴日里,江渚、沙灘上鷗鳥翩飛,“沙暖睡鴛鴦”之類的;還有人的活動:行船(上行船須依靠纖夫的拉拽)、打魚、搗衣……而今日呢?急風呼嘯,落葉紛飛,改成了一片凄涼景象:江渚上一片凄清!沙灘上空無所有!
從“清”、“白”二字的新解,我們可以看出詩圣杜甫驚人的遣詞造句能力!只有作這樣的解釋,才能切合全詩“悲秋”的主題。
古往今來,杜甫研究專家無數(shù),他們都沒品出其真味,辜負了詩圣戛戛獨造的藝術匠心?!兜歉摺返拇_是一首千古奇詩,遺憾的是:千年以來,學術界尚無第二個透澈理解它,除了筆者。
四、筆者對“鳥飛回”也作全新解釋
將“鳥飛回”的“回”字解釋為“回旋”,乃是古人給出的解釋,后人一直因襲沿用下來。最為典型的是,蕭滌非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就赫然這樣寫道:“回,回旋也。巫峽多猿。鳴聲甚哀,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也。”[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092-5093頁。]
由于筆者將“渚清沙白”作了全新的解釋,因而相應地,末尾的“回”字也應該作全新的解釋——“回巢”。
為什么要作“回巢”的新解?
筆者答曰:將“渚清沙白鳥飛回”的整句詩意疏通一下,就必然要求這么解釋。試想想吧:
首先,既然江渚上一片凄清、一片冷清,沙灘上又是空無所有,那么鳥(不管是獨鳥還是眾鳥)又豈能頂著呼嘯的急風而打著旋子?
其次,解作“回旋”,對“悲秋”的主題有什么意義呢?沒什么意義嘛!
第三,倘若將首句的“猿嘯哀”看成“猿哀嘯”之倒裝,那么次句的“鳥飛回”就可視作“鳥回飛”之倒裝。于是我們豁然洞悟杜甫錘煉語詞的良苦用心,不禁擊掌連發(fā)贊嘆道:“前者寫猿發(fā)出凄哀的嘯聲,后者寫鳥扇翅往巢里飛去,對仗得何其精妙啊!”
第四,將“回”解釋為“回巢”,更可領會詩圣杜甫的詩心:人被無情的地心引力牢牢束縛住,不能像鳥那般自由自在地扇動雙翅,這對于衰病之翁杜甫是怎樣的羨慕啊!鳥可以自由地飛回巢去,杜甫卻只能“萬里悲秋常作客”,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生命痛苦的有力反襯!“反襯”,可以起到心理上的強化效果,其明顯的美學功能歷來為藝術家所青睞。杜甫就使用了反襯的手法:人們常說“客隨主便”、“客居他鄉(xiāng)”,從中不難品出“客”字所具有的被動性和無奈感。人作為萬物之靈長,竟然不如小鳥能左右自己命運,這是多么深沉厚重的哀感啊!陶淵明在《歲暮和張常侍》中寫道:“向夕長風起,寒云沒西山;厲厲氣遂嚴,紛紛飛鳥還?!薄兜歉摺穼懹谝粋€急風呼嘯、落葉蕭蕭的深秋日子,杜甫目睹了類似“紛紛飛鳥還”的景致,這才吟出千古奇句“渚清沙白鳥飛回”,可謂深得沉郁頓挫的情致韻味。
五、筆者對“潦倒新停濁酒杯”也作全新解釋
早在明末清初,朱鶴齡在《杜工部詩集輯注》中釋曰:“時公以肺病斷酒?!盵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089頁。]仇兆鰲引唐汝詢《唐詩解》:“唐解:久客則艱苦備嘗,病多則潦倒日甚,是以白發(fā)彌添,酒杯難舉?!盵 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766頁。]可知此說由來久矣,而且占據(jù)主流學術觀點后就一直無人批判質疑,以致因襲沿用到今天。例如,管又清注解《唐詩三百首》于2013年問世,赫然這樣寫道:“當時杜甫因肺病戒酒?!笔挏旆侵骶帲骸抖鸥θWⅰ吠硪荒陠柺?,也這樣注釋:“潦倒,猶衰頹,因多病故潦倒?!肚锶召绺亼岩皇醉崱匪^‘形容真潦倒’是也?!盵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094頁。
注:發(fā)表于《名作欣賞》2015年第11期上旬刊,編輯將題目改為《杜甫<登高>的誤讀與新解》]
筆者的見解是:杜甫在“形容真潦倒”中將“潦倒”用于描寫形容,并不等于“潦倒新停濁酒杯”就該釋作“時公以肺病斷酒”和“因多病故潦倒”。將二者簡單地等同,而不提供充分的學術證據(jù),是大大地欠妥當。
讓我們回到原作,細審一下全詩吧!
首先,我們必須肯定一點:《登高》全詩八句,每一句、每個意象都緊緊圍繞著“悲秋”的主題,塑造了一個“衰翁悲秋思鄉(xiāng)”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缺少了這個形象的生活窘迫的交代,無論如何是講不過去的。
其次,既然《登高》是一首“句句奇、字字奇”的奇詩,在第六句已經(jīng)出現(xiàn)“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描寫,那么杜甫為何要在第八句中畫蛇添足,再次重復這個意思呢?
第三,美學上有個“多角度描寫、多剖面欣賞”的原則。例如,古希臘雕塑《斷臂的阿芙洛蒂德》,雕刻家多剖面地刻畫了愛神的媚姿;欣賞者可從各個剖面進行觀賞:正面、背面、左側面、右側面、頂部……文學形象也是如此:王熙鳳、阿Q、包法利夫人等典型形象,也是這么塑造出來的,讀者也該這樣去欣賞才是。既然《登高》是一首“八句皆屬對”的奇詩,我們對于它的各聯(lián),難道就不該這樣欣賞嗎?概言之,《登高》抒發(fā)了作者的三重悲懷:一是“悲秋”,二是“悲國”,三是“悲己”。
在“悲己”這一項中,我們來理清杜甫是如何刻畫自己苦況的——
第五句“常作客”,交代他的漂泊苦況;
第六句“多病”,交代他的病體苦況;
第七句“繁霜鬢”,交代他的衰邁苦況;
第八句“停杯”,交代他的……
詩思到了這兒,理該換個角度去刻畫,難道不是么?
如此一排列,明眼人立即就看出:無論如何,該寫他的生計窘?jīng)r!
第四,杜甫強調自己是“多病”,各家注釋卻撇開這個“多”字,徑取其中一?。ǚ尾。﹣斫忉屗摹靶峦!敝e,這難道不顯得牽強,甚至顯得武斷嗎?
第五,解作“以肺病斷酒”,還有一個不妥之處。試想想:杜甫稱自己“百年多病”,強調了兩點:一是他的身體患有多種疾病,二是他患病已經(jīng)有年頭了。那么,出于愛惜身體,出于養(yǎng)病需要,他理應“久?!绷T飲才是呀,怎么可能是“新?!蹦??由此可見,“以肺病斷酒”來解釋他的“新停”之舉,委實牽強附會,殊欠妥當。遺憾的是,歷代專家忽略了這一點。也就是說,杜甫“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潦倒”二字應當排除他的“多病”,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索求解釋,才算是妥帖。筆者找到的答案是:生計潦倒,生活貧窘,沒有錢買酒喝。
第六,律詩在平仄上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格套,“久?!钡摹熬谩弊蛛m然是仄音,也是可以選用的。假如杜甫確因肺病而戒酒,那么選用“久?!币辉~,不就更加貼切嗎?當然,作此改動詩句會出現(xiàn)“犯孤平”的毛病,然而以杜甫的精湛詩技,解決它豈不是輕而易舉的?
第七,“潦倒”一詞究竟作何解釋為妥?考量這個問題時,我們必須聯(lián)系上文提及的查慎行的評語:“七律八句皆屬對,創(chuàng)自老杜?!奔热弧捌D難”與“潦倒”構成對仗的關系,那么前者指國事艱難的窘?jīng)r,這是無須質疑的;與之對應,后者應指個人生活境況的窘迫不堪,這才是順理成章的。而個人生活的窘?jīng)r,迎頭碰臉的不就是——他渴想借酒澆愁,卻苦于手頭缺錢么?
由此可見,將“潦倒”釋作“生計潦倒、生活貧窘”,實在再妥帖不過的。
概言之,從全詩中看,杜甫根本沒講自己的肺病與“新停濁酒杯”之間存在關聯(lián)。至于朱鶴齡,他實際上是思慮欠精細,做出了一個臆測性的學術誤判,洵屬一家之言而已;而且,他并沒給出經(jīng)考證得出的學術材料,難稱穩(wěn)妥的學術結論。遺憾的是,后來學者卻一窩蜂地盲目跟進,維護這個缺乏證據(jù)的學術論斷。
筆者將“潦倒”二字新解為“生計潦倒、生活貧窘”,整個詩句就釋作:杜甫因生活貧窘,沒錢買酒而悵然罷飲;倘若手里還有錢,那他決不會顧及身患多?。ê尾。V定要沽酒獨酌,借濁酒幾杯來消愁破悶的。
這樣一解釋,欣賞《登高》就獲得一個新角度,豈不是大大地開啟了這首奇詩的美學內(nèi)涵嗎?
那么,將“以肺病斷酒”作為杜甫“新停”之舉的一種解釋,是否可以呢?既然已成通行說法,出于“詩無達詁”的考量,就聊備一說吧——盡管在筆者看來,該解釋糟朽腐蠢,將歷代讀者的心智熏了個邦臭!
(發(fā)表于《名作欣賞》2015年第11期上旬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