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整理,顧名思義,就是強勢前的最后整理,一只股票主升浪發(fā)生前的運行過程很復雜,強勢整理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但市場很多時候對強勢整理有一種錯誤的理解:
第一,認為強勢整理可能會時間非常短,其實并非如此。有時候強勢整理的時間會很長,也就是在完成建倉以后,強勢整理可能要達到半年甚至更長時間。
第二,不少“技術派”人士在各種媒體推薦完股票以后,一旦不上漲,就聲稱是強勢整理,很快會突破上漲的。其實股票不是在所有區(qū)間都會出現(xiàn)強勢整理,強勢整理應該是一種慢牛爬升的整理型上漲,是加速上漲之前必不可少的物質準備。
我定義的強勢整理可能和其它技術書籍介紹的不同。強勢整理,是一個時間和順序概念,當一只股票需要未來的時間內完成周期性主升浪的時候,是需要一定的量價變動程序,這種變化程序的第一步,就是反轉蓄勢周期。隨后的強勢整理,這種整理實際上就是夾在反轉蓄勢區(qū)間和主升浪第一波中間的填料,如同西安“饃夾肉”(大家習慣稱之為肉夾饃)中間的“肉”,或者是漢堡包中間夾雜的各種“吃食”。所以,如果說從反轉蓄勢整理區(qū)間的漲漲跌跌到最后的突破,是行情發(fā)動的準備第一周期,那么強勢整理股價的特點是脫穎而出,完成一個完美趨勢上升的過程,看待這一階段行情的特點,借用很多評論人士的話說,就是行情向縱深階段發(fā)展。
然而,在股票價格進入強勢整理周期的時候,還有一項小小的工作必須要做,就是再次對市場進行綜合分析,分析很簡單,最多20分鐘就可以完成,分析的內容如下:
第一:標的股和均線的關系,比如針對年平均線,標的股處于明顯的領先位置。這是所謂強勢整理的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第二:標的股一定要在市場中處于絕對領先的位置,也就是說,在完成反轉蓄勢量區(qū)的達標突破以后,標的股的價格在高于年平均線的同時,對比指數(shù),也要領先。其高度空間最好強于指數(shù)的25%以上,如目前指數(shù)年平均線是1000點,而綜合指數(shù)實際點位是1100點,高于年平均線10%,那么標的股應該領先指數(shù)35%左右,即所謂的強者恒強。同時和其它相似流通盤和凈值水平的股票相比,對年線的領先關系也要比較明顯。
第三;通過股票的月K線比較,標的股在反轉蓄勢量區(qū)中應該出現(xiàn)過歷史最大換手率,如果沒有,可以檢查45日和季線換手有沒有歷史最高的換手,如果還是沒有的話,說明選擇的標的股可能不理想,那就需要費神分析,如果懶得分析,就要考慮換股。
這些活,借助行情軟件基本就可以搞掂。
指數(shù)、標的股和它們對應長期均線的位置關系,標的股和其它類似股票的強弱關系,標的股是不是出現(xiàn)月?lián)Q手歷史最大,早在建倉前后,就是一項經(jīng)常要做的分析工作。所謂看盤,80%的注意力應該在這三個指標上,至于每天誰漲得多,誰漲得少,哪些板塊是熱點,哪些板塊出現(xiàn)調整,等等,都是股民最喜歡做的事情,作為投資者,應該淡化這種短板看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