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樹》教學設(shè)計
長興縣夾浦中學 溫暉明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揣摩語言,體味關(guān)鍵語句的深層含義,探究課文的主旨。
3.體會作者對大樹的特殊的感情,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那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激憤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揣摩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大家還記得臺灣作家張曉風寫的《行道樹》嗎?那篇文章高度贊美了行道樹無私的奉獻精神。樹是人類的朋友,它給人們帶來了濃濃的綠蔭,帶來了心靈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的車輪碾壓下,它倒下了。人類在發(fā)展現(xiàn)代文明的同時,該如何對待自然呢?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關(guān)注一位臺灣作家王鼎鈞筆下的一棵樹的命運,看看“那樹”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思考。
二、走近作者
王鼎鈞:臺灣當代作家,著名散文家。他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很廣,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隨筆、雜文、小品、電視劇、影評、小說批評等,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xiàn)代人》)《人生觀察》等。
三、默讀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積累生字生詞,并交流。
(1)檢查預(yù)習情況,積累生字生詞并交流。
佝僂(gōu 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干彎曲。
蔭庇(yìn 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于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lù):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 (huái) 骨:指樹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 (qiú) 須:卷曲的胡子。這里指樹根。
周道如砥(dǐ):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四、感知研討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后回答:
問題設(shè)計:
(1).這篇散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故事中,這棵樹有什么樣的特征?
(3).后來,這棵老樹遭遇了怎樣的命運?
教師相機點撥明確:
(1).故事:略
(2).文中的樹是一棵古老、佝僂、繁密、堅固、忠誠、神奇、可憐、無私奉獻、孤獨、忍辱負重、寬容豁達的樹。(引導(dǎo)學生找出相關(guān)語句并朗讀)
例如:忠誠、神奇——老樹是通靈的,它預(yù)知被伐,將自己的災(zāi)禍告訴體內(nèi)的寄居者。于是弱小而堅韌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每一個黑斗士在離巢后,先在樹干上繞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
無私奉獻——在夏天的太陽下挺著頸子急走的人,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蔭,仰臉看千掌千指托住陽光,看指縫間漏下來的碎汞。
孤獨、忍辱負重——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只有那樹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連根須都被壓路機輾進灰色之下,但樹頂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襯托,綠得更深沉。
寬容豁達——只有那樹屹立不動,連一片葉也不落下。那一蓬蓬葉子照舊綠,綠得很。
(3).那樹無端被判刑、被砍伐、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2、體會作者情感
問題設(shè)計:在這里,作者把伐木工人稱為什么?(劊子手)從哪里可以看出伐木工人是劊子手?作者為什么要把伐木工人寫成劊子手?
具體語句:
①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
②尸體的肢解和搬運連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見地上有碎葉,葉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綠著。它果然綠著生、綠著死。
③兩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為了割下這顆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
④現(xiàn)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加感嘆詞“啊”,讀出“啊”的不同語氣)
3、理解文章主題。
問題設(shè)計:你認為作者通過大樹的遭遇想表達的是什么?
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于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fā)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深層思考。他認為人與自然應(yīng)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fā)展不應(yīng)該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
4.表達自己的感受。
問題設(shè)計:面對那樹的悲慘命運,你有何感受?請你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心中的感受。
伐倒了/一棵楓樹/伐倒了/一個與大地相連的生命 (牛漢《悼念一棵楓樹》)
例如:
①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那樹/那棵繁密堅固的大樹/被屠殺了……/倒地時/她輕輕地呻吟了一聲
②想不到/那棵佝僂的大樹/表皮霉黑潮濕/但她的生命內(nèi)部卻貯藏了這么多通靈/通靈得讓人悲壯而感傷
③被殘忍地肢解尸體/被殘酷地切斷筋脈/被殘暴地割下頭顱/面對這次“莫須有”的殺戮/那樹以充滿生命的綠意/拷問著人類文明的靈魂
五、課堂小結(jié)
人們一向歌頌大自然的賜予是無私的奉獻,從來沒想到過這是人類無意識地掩蓋了對自然的掠奪。人們在城市中趕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一簇綠陰,那依靠綠色才得以繁衍的人類離災(zāi)難還遠嗎?一條沒有樹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條沒有樹的路上的人是滄桑的。對著只剩年輪的樹,我們這些趕路者恐怕得隨時問一問,誰更不幸一點?樹是物質(zhì)的,也是空間的;樹是情緒的,更是文化的。感謝王鼎鈞先生的《那樹》,讓我們產(chǎn)生了常日里難得出現(xiàn)的思考,涌起了久違的情愫。
六、布置作業(yè)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逐漸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樹,耳聞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斷地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么話要說?請嘗試寫一段文字,表達心中的所思所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