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選入課本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鑒于此,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學中我們要從教學的內(nèi)容的“點”想開去,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
一、教學詞語及時做到對知識的串聯(lián)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時代,是一個知識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量大大增加。若僅憑課文中學到的幾個詞語,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就要融會貫通,將知識串聯(lián)起來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現(xiàn)在教材的編寫也注重了這一點,像語文課本練習中的成語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我們在教學詞語時也可做到知識的串聯(lián)。如:《黃鶴送別》一文中我們學習到一個詞語“飲譽天下”,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還有哪些詞語也表達了這一意思?學生就會同時學會“名揚天下”“譽滿全球”“馳名中外”“舉世聞名”等相關詞語。學了“撓”這個字,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到“澆、饒、繞”相近字。
二、教學古詩時做到積累經(jīng)典詩詞
現(xiàn)在誦讀中華經(jīng)典詩文已成為一種趨勢,要求學生廣泛積累背誦經(jīng)典詩詞。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教給學生由一詩想開去,想到許多同類的其它詩詞。如在教學五年級課本中的《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時,我們就可以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還有哪些寫四季的詩?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學習了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要引導學生想到《飲湖上初晴后雨》等其它描寫西湖和送別的詩。這樣學生就會把前面學過的與之相關的詩在頭腦中重現(xiàn)一遍,歸納一遍,系統(tǒng)掌握,還能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三、主題閱讀想開去
我們小學階段閱讀課文的總量也不過三四百篇,才幾十萬字,這么有限的閱讀材料即使學生所有的課文都倒背如流了,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要.古人在閱讀實踐中已經(jīng)告訴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閱讀教學中這一方法尤為重要?!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材在選擇上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為表現(xiàn)一個主題。我們可以由此想開去。如:學習了《海倫凱勒》一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想到張海迪、桑蘭;學習了《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想到屈原受逐而作《離騷》、孫子臏腳而作《兵法》;學習了《鄭和遠航》要想到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麥哲侖環(huán)球遠航……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想到,還要引導推薦學生去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