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最難要屬寄人籬下,既要看人臉色,還要承歡人前。是以但凡有可能,誰也不想被寄人籬下。
然而,林如海在夫人賈敏死后,竟然將七歲的女兒林黛玉送去賈府教養(yǎng)。
這件事看似賈母主動派人來接,林如海同意岳母要求。卻不改林黛玉被送去寄人籬下的境況。
外祖母家再好,終究也是別人家。古來外孫住舅家,總會導致舅母與外祖母的不和睦。外孫更是不自在。林如海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實際上,林黛玉就并不快樂。
雖然賈敏死后,林如海自己說不打算續(xù)弦,可他無子,根據(jù)明清的律法繼承相關,無子之人女兒不能繼承。要在宗族以內尋五服血緣最近者為繼子。
林如海不續(xù)弦,便無法好好照顧林黛玉,更注定什么遺產(chǎn)也給黛玉留不下。
如果循著這條線索去分析,他送林黛玉去賈府就有了不同尋常的地方。
首先,林如海確實養(yǎng)的起林黛玉
雖說他只是七品巡鹽御史,終究養(yǎng)個女兒不愁。
但能養(yǎng)和養(yǎng)好是兩碼事。教養(yǎng)女兒與兒子不同,是嫡母的責任。
賈敏一死,林如海也不續(xù)弦,家中雖有姨娘和嬤嬤們,卻是教育不得女兒的。
如此一來,林黛玉便成了“喪婦長子”,是“五不娶”之首。
其次,林黛玉應該賈母教養(yǎng)
根據(jù)當時的習俗,母親去世,要將女兒送去外祖母教養(yǎng)。
那個時代注重“母舅”親緣。比如女婿落難要投奔岳父。
女兒因是母親言傳身教,母親又是外祖母教養(yǎng)。當母親去世,將女兒交由外祖母教養(yǎng)可謂“一脈相承”,并不會因缺失教養(yǎng)而影響日后婚嫁。
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榮國公嫡女,也是賈母最疼的小女兒。
林如海將女兒送給岳母教養(yǎng),既是遵從風俗,也更因賈母保齡侯尚書令千金,榮國公誥命夫人,第一等命婦的身份。
林黛玉被賈母教養(yǎng),比賈敏親自教養(yǎng)還要好。就算日后林家無人,也不至于被人看不起,受婆家欺負。
賈政是榮國公世襲榮國府的當家人,更不缺林黛玉一口人的撫養(yǎng)。
大族自有大族的規(guī)矩。林黛玉盡管還是不像家里一樣如意,與得到的好處相比,那點委屈算什么?
最主要是將林黛玉送走,林如海就像她說的一樣顧盼無憂了。
最后,林如海送走林黛玉也是反常
林如海沒有兒子,續(xù)弦和過繼繼子,對林黛玉的結果影響不大。
續(xù)弦繼母對女兒不像親生,不如外祖母教養(yǎng)。
繼子同樣對異父異母的姐妹沒感情,家產(chǎn)也沒有。
終究林黛玉只需要一份嫁妝,還不如送給賈母去張羅,林如海知道他這岳母也不差這點錢。
(第三回)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xù)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云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
細看這一段文字,林如海的表現(xiàn)很奇怪。林如??此埔笠髧谕校瑢嶋H上卻包含“死志”。
事實也是如此,林黛玉去賈府不過兩年多,還算康健的林如海竟然一病而死,這就太讓人疑惑他的病情由來。
要知道林如海從上任巡鹽御史之初,就死了三歲幼子,再一年死了嫡妻賈敏,再不到三年他又死了。
林家這么接二連三死人,只有離去的林黛玉才得幸免,絕不可能是巧合。
果然,林黛玉回家操辦完喪事回來,曹雪芹交代完賈元春省親一大篇文字后,第一時間就借賈寶玉之口,講述了“小耗子偷香芋”故事。
這個故事細思極恐,借耗子偷竊山下大廟的果品,影射貪官污吏侵吞朝廷資產(chǎn)。
林如海是巡鹽御史,就是來稽查鹽政工作的。貪腐是鹽政重中之重,一旦查出問題,那些貪官污吏就是個死。
林如海既然斷人家財路,還要人家的命,當然就不會被善待。
于是林家接二連三死人也就不奇怪了。開始是警告,后來就是滅口。
而小耗子要偷林黛玉,說“鹽課林老爺?shù)那Ы?,才是真香玉呢”?/p>
這句話一語雙關。
一,說賈府有眼不識真香玉,舍林黛玉求他,沒有眼光。
二,揭露林如海送走林黛玉的事實是逃避被人暗害。這才是林黛玉被送養(yǎng)賈母的真正原因。
您覺得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