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如霜 2012-05-21 15:46:24
“別瞎說,我們只是好朋友而已?!甭牭竭@種臺詞,相必一大幫人會帶著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在心里說“且……”。那么,男女之間真的存在純潔的友情嗎?答案可能需要分情況討論。
圖為哈利在觀察赫敏
曾經(jīng)有癡男怨女問沈宏非紅顏知己和藍顏知己的事情,沈爺答曰“神馬‘紅顏知己’、‘藍顏知己’,都是女人用來騙自己的,或是男人編出來騙女人的。在男人的心里,他‘紅顏知己’和他充當?shù)摹{顏知己’,其實一開始就被自動歸入‘待搞’這一個類別里了?!?div style="height:15px;">
男女之間的友誼果真是不純潔的嗎(或者如同有些人所關心的,男女之間的友情真的可以升華成愛情,并順理成章地發(fā)展為一段戀情嗎)?這種有趣的話題,自然少不了科學家的研究。今年4月發(fā)表在《社會與人際關系雜志》(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的一篇論文中,威斯康辛大學歐克萊爾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au Claire)心理學系專門從事個體差異和進化心理學方面工作萊切克(April Bleske-Rechek)的研究成果表明,沈爺?shù)幕卮鸸倘挥欣?,卻不盡然。
男生自我感覺好,女生要求比較高
為了找到研究的對象,萊切克在當?shù)卮髮W的學生里進行了一番篩選。自然這些學生要正擁有一段異性之間的友情(兩人不能僅是上課的同學,也不能是家族的成員,更不能處于戀愛之中)。為了確保這些友情的真實性,萊切克設計了一套問卷,里面隱含了兩個小問題以檢查兩人的關系是否只是發(fā)乎情止乎禮。此外,為了確保實驗的結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萊切克還特別確認了所有的受試者都是異性戀的傾向。按照以上的這些標準,最終88對大學生成為了受試者(最短的友情只有2周,最長的友情持續(xù)了17年)。
有了受試者,接下來自然就是動手研究了。萊切克又設計了另一套問卷,其中要求每名受試者以1-9來評價自己的紅顏或藍顏知己在自己眼中,以及自己在對方眼中的分數(shù)(1分為毫無吸引力,5分為具有一般吸引力,9分為極有吸引力)。此外受試者還被要求用1-9分來回答自己想和對方進一步發(fā)展,以及對方可能想和自己進一步發(fā)展的程度(1分為肯定不會往前發(fā)展,5分為中立/不確定,9分為“我追定了”)。
圖1. 異性好友之間吸引力與想進一步發(fā)展的程度的統(tǒng)計數(shù)值(圖片來自原研究)。
研究的結果表明男性更容易被自己的異性朋友所吸引,也更容易錯誤估計自己在異性朋友眼中的魅力。萊切克發(fā)現(xiàn)對方在自己眼中的吸引力取決于每名受試者自我評估的自己在對方眼中的吸引力。換而言之,倘若一名受試者認為自己在對方的眼中充滿了魅力,他/她對對方的好感度也就越高。另外,友情跨度的長短并不會影響兩人眼中彼此的吸引力。
要想吃起窩邊草,搞清狀況最重要
或許很多人確實將自己的異性好友放進了“待搞”區(qū),卻因為害怕“連朋友都沒得做”而遲遲無法邁開關鍵的一步。對于自己的異性好友,究竟應該“近水樓臺先得月”,還是應該“兔子不吃窩邊草”?
萊切克認為這得需要根據(jù)自己和對方的戀愛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男性而言,無論自己是否處于一段戀愛關系,異性好友在自己眼中的吸引力都所差無幾(M=5.07, SD =2.40 Vs. M=4.89, SD=2.56,前者為處于戀愛關系中的數(shù)據(jù),后者為處于單身中的數(shù)據(jù)。下同),自己想和對方進一步發(fā)展的程度也幾乎沒有改變(M=4.72, SD =2.07 Vs. M=4.46, SD=2.07)。而自己的異性好友是否單身,也無法改變男性受對方的吸引程度。即便知道自己的好友處于戀愛中,男性想和對方拍拖的想法也不會有所下降(M=4.86, SD =1.98 Vs. M=4.39, SD =2.61)。
與男生相反,感情狀況更容易影響女性對于藍顏知己的看法。戀愛中的女性眼中的異性好友魅力不高(M=3.73, SD =2.10),也沒有和對方進行拍拖的明顯意向(M=3.12, SD =2.15)。而一旦女性開始獨守空房,她對異性好友的好感度立刻上升(M=4.11, SD =2.18),和對方進一步發(fā)展的意向也得到了加強(M=4.31, SD =2.68)。 此外,相比男性,女性還是有節(jié)操了許多——只有在確認對方確實是單身后才會憧憬下一步行動(M=2.78, SD =1.91 Vs. M=4.25, SD =2.65)。對想吃窩邊草的男性而言,倘若自己和對方都處于單身,那么至少在數(shù)據(jù)上兩人進行拍拖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
圖2. 感情狀況與異性好友間好感度的關聯(lián)。
追還是不追?這是個問題
為何男女有別?萊切克認為這是求偶策略演化至今的結果。在人類歷史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中,除了繁衍后代之外,處于育齡期的男性和女性并沒有什么機會形成其他親密的關系。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出現(xiàn),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改變。 隨著越來越多的場合中出現(xiàn)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場景,人類的求偶策略也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演化。男性為了傳播自己的基因,會利用一切身邊可以利用的機會,因此對異性的好友也更容易動心。而女性更期望有一段穩(wěn)定的長期關系來撫養(yǎng)自己的后代,因此才會在處于單身時急于在身邊發(fā)展下家。
萊切克發(fā)現(xiàn)處于婚育期的男女(27歲以下,美國平均結婚年齡為27歲)對異性好友的感興趣程度要明顯高于過了婚育期的男女(27歲以上),這些數(shù)據(jù)和這個模型吻合。
雖然有數(shù)據(jù)表明多達一半的青年男女和自己的異性好友發(fā)生過關系,萊切克并沒有研究這些進一步發(fā)展的朋友們最終修成正果的比例有多少,不過這篇論文中的其他一些數(shù)據(jù)恐怕并不是那么地令人樂觀:無論是婚育期中還是婚育期后,男女都把這種發(fā)展看作是一種負擔而非是一種福利,女性尤甚。須知倘若一旦被發(fā)卡而停留在“好朋友”的區(qū)域里,之后想要翻身可謂難上加難。寫到最后,還是寫上一句不能免俗的話:“勾搭有風險,表白需謹慎”。
PS:看來,在都是好朋友的情況下,讓潛在的男性競爭對手處于非單身狀態(tài)是個好辦法,對羅恩來說,果然是舍不得妹子套不著姑娘啊~~~
參考資料:
Benefit or burden? Attraction in cross-sex friendship. April Bleske-Rechek, Erin Somers, Cierra Micke, Leah Erickson, Lindsay Matteson, Core Stocco, Brittany Schumacher and Laura Ritchie published online 25 April 2012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OI: 10.1177/026540751244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