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蔡邕(yōng),他女兒蔡文姬的知名度可能比他高那么一點。但是,蔡文姬能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文學、音樂甚至是書法上都有成就,絕對是受到了她老爸的影響。
蔡邕(133-192),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尉氏縣 )人,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
蔡邕
蔡邕少年時即博聞強識,師從太傅胡廣。喜歡文學、數術、天文,甚至還擅長音樂。后來漢桓帝聽說蔡邕是“音樂家”,特地召他來演奏。蔡邕厭惡當時宦官專權的風氣,假病不就。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令,后被推崇為司徒掾屬,曾參與續(xù)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后因罪被流放,幾經周折,在江南避難有十余年。
董卓掌權時,蔡邕受到了董卓的賞識。從侍御史躍升到左中郎,只用了短短三天,后世都尊稱他為“蔡中郎”。
蔡邕相關畫作
董卓被王允誅殺后,蔡邕因在其座上感嘆董卓之死而被下獄,不久便死于獄中,時年六十歲。蔡邕死后,王允就后悔了,怪自己一時之怒殺死了一曠世奇才,群臣沒有不為蔡邕之死哭泣的。
蔡邕精于書法,擅長篆書與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蔡邕是隸書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影響了后世幾代書法家。
蔡邕最擅長的就是所謂的“八分書”,后世有如下評價:
“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
從隸書出現(xiàn)到東漢前期,其筆法沒有大的變化,筆畫比較古樸平正,沒有波磔。從東漢中后期開始,隸書的波磔出現(xiàn)了,也就是常說的“蠶頭雁尾”,臻于成熟后的隸書也叫“八分書”。
《曹全碑》(節(jié)選)
相傳漢靈帝有一天命令工人修理鴻都門,蔡邕正好路過,看到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墻上寫字。蔡邕愣了愣神,突然受到了啟發(fā)?;氐郊抑?,蔡邕經過探索,獨創(chuàng)了“飛白”技法。
《升仙太子碑》中的飛白技法
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對后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
'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飛白作品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奏請正定儒家經文。詔允后,蔡邕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一共46塊,這就是蔡邕著名作品《熹平石經》。
蔡邕《熹平石經》(節(jié)選)
蔡邕不僅出色的書法家,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著作的書論,比較出名的有《九勢》和《筆論》等,為書法技藝的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
蔡邕共育有二女,蔡文姬與蔡貞姬,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蔡文姬的成就較高,在書法上也有建樹,特此拿出來討論。
蔡琰,字昭姬,后為避司馬昭的諱,改字為文姬。
蔡文姬
蔡文姬一生共嫁三次,與曹操關系要好。蔡文姬初嫁于衛(wèi)仲道,夫死后回家。東漢末年,南匈叛亂,蔡文姬被匈奴所擄,在胡地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花費重金贖回蔡文姬,嫁給董祀。
蔡文姬受父親的影響,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曾寫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據說,蔡文姬與曹操交談時,說自己記憶力好,能寫字,無論真書草書都手到擒來。
她的《我生帖》書法作品,是《胡笳十八拍》第一拍的兩句內容。因為只有“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所以后把這殘存的書法稱作《我生帖》。
蔡文姬《生我帖》
據民間傳言,蔡文姬在魏晉南北朝的書法承繼關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蔡文姬的書法技法源自于其父蔡邕,而蔡文姬又將其所學傳授給了鐘繇。鐘繇獨特的“鐘體”對后世的書法家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