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史前文物成破爛,一朝發(fā)現(xiàn)天下驚;中華第1龍、第1鳳離奇發(fā)現(xiàn)記

01 銹鐵環(huán)

1971年農(nóng)歷八月,廣袤的內(nèi)蒙古草原,天高氣爽,草木枯黃,正是干活的好時節(jié);一天下午,赤峰市翁牛特旗塞沁塔拉村(蒙語:美麗的草甸子)的幾位村民,受生產(chǎn)隊委派,到村北的小山壟上平整樹坑。這撥人當中,有一個年輕的后生,叫張鳳祥,17歲的他身強力壯、干活利索;傍晚時分,他就將其他村民遠遠地甩在了后頭,他覺得要等等同伴們,便走到邊上的一小石頭堆,坐下休息會兒;年輕人嘛,就是閑不住,即使是休息,雙手也不停歇,他無意識地撥拉著身邊的石頭塊,還撿起其中的小圓石,拋射出去驚嚇附近草叢中的飛鳥;張鳳祥覺得好玩,就一塊又一塊地往外扔石頭。

當張鳳祥掰松一塊較大的石塊時,突然,身邊的小石堆“嘩”的一下塌了個坑,張鳳祥扭頭一看,發(fā)現(xiàn)坑里有一塊石板,好奇的他扒掉石板周邊的土石塊,然后使勁掀開了不大的石板,石板下面是一個“口”字形的石坑,張鳳祥瞄了一眼石坑,觸目可見的是一個帶有缺口的圓狀物,他伸手撿了起來,發(fā)現(xiàn)上面裹的全是厚厚的土銹,黑乎乎的,差不多20來公分寬,估摸有3斤多重;他想當然地認為那是個鐵環(huán)子,順手把它放在一旁,再劃拉幾下坑里的泥土,也沒發(fā)現(xiàn)別的什么玩意兒,張鳳祥有點失望,要知道,他起初還以為這小石坑是前人的埋寶坑呢!

張鳳祥接著繼續(xù)干了會兒活,就和同伴們收工了,生性節(jié)儉的張鳳祥把那銹鐵環(huán)給撿拾了,打算帶回家里當廢鐵賣錢。那會兒鐵才三、四分錢一斤,那個鐵塊兒也許能賣個一毛錢。

在回家的路上,張鳳祥把這塊東西拿給幾位大人看,一個叫楊德成的好事者,先用鐵鍬把兒用力敲了幾下,想敲掉上面的土銹,卻怎么也敲不掉。便隨口說了句:這破玩意兒,銹太多了,還弄不掉,收破爛的估計也不會要,沒啥用,不要罷了。

說完就隨手扔到了路旁邊,大家啥也沒說,也沒有去揀,各自繼續(xù)往家里走。張鳳祥總覺得有點失落。

02 兒童玩具

沒走多遠,習慣了節(jié)儉顧家的張鳳祥覺得,那鐵疙瘩雖不值錢,但換幾顆糖果總可以吧,畢竟家里有4個弟妹,特別是最小的那個4歲弟弟張鳳良可頑皮呢,還最喜歡吃糖果。

于是,走到半道的張鳳祥,又折返回來,把鐵環(huán)子帶回了家,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撿是撿回來了,可是全家人誰也沒把它當回事,張鳳祥就把那塊“銹鐵”扔在屋子的角落里,等收廢品的人來了,賣掉它,換上十塊八塊水果糖,哄哄他那最小的弟弟。

一回,這個小兄弟吵著要張鳳祥陪他玩,可張鳳祥正好沒空,得尋思著搞個花樣給弟弟玩,無意間看到前些日子撿回來的銹鐵圈,他靈機一動,找了根細繩,一頭栓在“鐵圈”上,另一頭拽在手里,示范著在院子里拖著玩,還凌空耍起圈圈來。小弟弟看得一愣一愣的,覺得大哥哥搞出的這玩意很好玩,便依樣獨自玩了起來。接下來,這個流著鼻涕穿著開襠褲的小娃娃每天就拉著這塊銹鐵,跟在大人們的屁股后面跑來顛去,不亦樂乎。

03 意外得寶

十多天后的一個晚上,張鳳祥無意間發(fā)現(xiàn),被小弟弟拖拉了好些天的鐵疙瘩,磨損的地方竟然露出些墨綠晶瑩的顏色,這下引起了他的注意,張鳳祥拿起“銹鐵圈”仔細端詳起來,這一看,張鳳祥看出了個大概,銹鐵圈原來不是鐵的,而是石頭圈 ,并且和老人們說的玉件有點相似。

張鳳祥可不敢大意,趕緊把它拾掇起來,和父親張金貴一道,小心翼翼地把圈圈上粘連的土銹大部分給除掉,花了大半個晚上。結果,一個做工還行,渾身光滑的“C”形墨綠色玉件出現(xiàn)在眼前,除了那似龍頭又似豬嘴的一端,以及外背上貼著一大塊卷曲上揚的似乎是鬃毛的造型外,也看不出有啥稀奇,很平常、普通。還有其正中間有一個穿孔,估計是穿系繩用的。

張家撿到寶的消息很快傳開了,村里人都說,這是個好東西,好像是塊玉!老值錢了,但這究竟是個啥玩意兒?做啥用的?真的值錢嗎?大家還是茫然不知,不過,說什么的都有,有的說,那時死人用的東西,不吉利;有的說,找個懂行的人看看;有的說,趕快找大隊去給鑒定鑒定;還有的說,這回老張家要發(fā)財了……

家境貧寒的張家當然希望它能值點錢,好賣了改善下一家人的窮苦生活。從這一天起,張鳳祥一家再也不敢拿它給孩子當玩具了。全家人都把它當成了寶貝,張鳳祥的父親還特意扯了二尺紅布,把這玉件裹得嚴嚴實實的,擱在柜里,用鎖鎖上,生怕別人給偷了去似地。

那時可是1971年,正是文革時期,全國上下,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破“四舊”的風潮依然在上演,別說是邊遠的農(nóng)村了,就是在城市里,要想找一位能識別,或者說敢識別古物的人談何容易,這塊由銹鐵突然變成寶貝的玉件,到底值不值錢,其實張家人心里也沒個數(shù)。

在當時那種社會環(huán)境下,玉件放在家里也不是個事,誰知道會不會惹禍上身,膽小怕事的張金貴父子,為此憂心忡忡。兩個月后,張金貴拿著玉件到生產(chǎn)隊找韓玉龍隊長,誠懇地說,東西上交給隊里,能否獎勵些糧食之類的東西。

韓隊長說:這東西沒啥用,你還是拿回去吧,實在不行,你就送到旗里的文化館,讓人瞧瞧值不值錢。于是張鳳祥父子就趕著毛驢車跑了十幾里路,找到了文化館的人,可是接待的人不是搞文物的,也主觀地認為這個東西沒什么用,無收藏價值,讓張家父子拿回去。

張金貴父子只好把原物帶了回來。雖然東西文化館沒有收走,可張金貴一家人還是老想著把這件被認為是玉的東西轉(zhuǎn)換成最實用的票子。

又過了一段日子,張鳳祥的舅舅來串門,看到這個玉件,說可以請人切開,做成五個煙嘴,好的玉煙嘴也值些錢。于是,張金貴父子就到處找人,想把它改成煙嘴。

可是,他們依然未能如愿,因為玉匠說了,這玉不是白玉,透光性弱,加之上頭又有綹裂,出不了上品的煙嘴,即使改成煙嘴也不值錢,還可能賣不掉。張金貴只好又把這玉件拿回家放著。

這樣又過了一年,張金貴還是不死心,拿著這塊玉件再次找生產(chǎn)隊隊長,執(zhí)意交公并領點獎勵。隊長根本就沒心思打理它,就對張金貴說:你們上次去文化館是沒找對人,你得找到館長才行。

04 好人館長

張金貴又帶著這塊玉,再次來到翁牛特旗文化館,這回找到的是文化館副館長王志富,張金貴把有關玉件的前前后后等事情都告訴了館長。王玉富看了看玉件,說:這塊玉可能會是個文物,也許值幾個錢,但具體是什么物件,咱們這兒也鑒定不了,你先放在我這,回頭我找人鑒定鑒定后再說。

就這樣,這件玉器留在了旗文化館,但當時收藏條件比較差,這塊玉就被當成普通文物,放置在一個由廢棄廁所改建成的倉庫里的一個箱子里。

張金貴隨后幾次去文化館打聽結果,一直沒有個明確的說法,剛好那段時間,張金貴家里出了點事情,急需用錢;還有,來回跑縣城辛苦不說,還耽誤干農(nóng)活事,他不想再為這不起眼的玉件折騰了,于是把情況和想法王館長說了。

王志富想了想說:“我把這個月的工資給你吧,你先接濟接濟?!?/span>

那時候,王館長一個月的工資才37塊,他從中拿出30元錢給了張金貴。這30元錢,遠比張金貴的期望值多出很多。張金貴滿心歡喜地回了家。

館長把自己的工資用作了對張金貴上交玉件的獎金,他當初這么做,肯定是只想私下幫幫困難的張金貴一家,根本沒意識到玉件的真正價值,否則,也不會把它放到廁所改建成的簡易倉庫里了。

后來,盟里、旗里曾組織專家清理、盤點、鑒定文化館的庫存文物,張金貴上交的玉件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它還是安安靜靜地躺在原先的地方,蒙塵接灰。

再后來,昭烏達盟(赤峰市前身,當時歸遼寧管轄,后歸內(nèi)蒙古)文物工作站站長蘇赫,在塞沁塔拉搞文物普查,聽村民說起了張家獻寶的動人故事,嚴謹?shù)奶K赫就專門到翁牛特旗文化館查看,經(jīng)過仔細端詳,他認為這玉件應該是早期的龍造型,材質(zhì)不是玉,是石頭;我們大家都是龍的傳人,有關古代龍的起源、演化一直都是考古界關注的課題。于是,站長向遼寧省考古所做了匯報,遼寧省考古所比較重視,專門派了幾個專家來鑒定,初步認定它是個玉龍,質(zhì)地為青玉。

05 紅山文化

1974年,對赤峰、遼西地區(qū)一帶的考古發(fā)掘非常關注的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劉觀民先生,知道玉龍這件事以后,很是上心,他親自到翁牛特旗的塞沁塔拉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印證,認為這玉龍屬于紅山文化的文物,有很大的文物價值,專家的判定引起了文化館的重視,就把這個玉龍轉(zhuǎn)移到文化館的大廳里保管,以便有別于那些普通不入流的文物。不過,館里比它貴重的文物多了去,玉龍也只不過是入了大家的眼罷了。

劉觀民先生所說的“紅山文化”,又是什么重要的東西呢?

紅山,蒙語稱:烏蘭哈達,意為紅色的山峰,赤峰(縣/市)名稱的來歷,就是因為其轄區(qū)內(nèi)的東北郊的英金河畔有九座美麗的紅色山峰而得名。20世紀初,在紅山一帶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古人類活動的遺址、遺跡。后來,在如今的河北、內(nèi)蒙、遼寧三省交界的赤峰、承德、朝陽、阜新等地近2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古遺址。

赤峰市紅山

按照考古學文化命名的慣例,一種文化往往是來自于最先發(fā)現(xiàn)的遺址的地名來確定的。因此上述范圍內(nèi)的考古出來的文化就統(tǒng)稱為“紅山文化”。它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xù)時間達兩千年之久。是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亦稱史前文化,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重要階段。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它的發(fā)現(xiàn),把以夏朝為開篇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年。紅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的玉器文化。

時光按照它固有的節(jié)奏在流淌著,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文化館里的玉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等待著,等待著。

1979年,昭烏達盟劃歸內(nèi)蒙古管轄,1983年10月10日,昭烏達盟成建制地改為赤峰市,管轄3區(qū)7旗2縣,赤峰市是“紅山文化”的主要發(fā)現(xiàn)區(qū)域。

1983年,在距離赤峰地界不遠的遼寧省凌源縣和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考古人員挖開了一座5000多年前的古墓,在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個精美的玉器。經(jīng)過研究,這兩個玉器是紅山文化時期的玉豬龍,屬國寶級別。玉豬龍造型奇特,豬頭蛇身,呈C字形,首尾相對,業(yè)界認為它是龍的一種早期形態(tài),由于它頭部碩大,支棱著兩個大耳朵,吻略微上翹,鼻子平切,頭部特征與豬頭相似,所以一般俗稱為“玉豬龍”。

流失到法國吉美博物館的玉豬龍

玉豬龍

牛河梁發(fā)現(xiàn)5000年前的玉豬龍的消息很快傳到翁牛特旗,當時的文化館負責人賈鴻恩,突然想起1971年收到那件的賽沁塔拉出土的那件玉器,前些年不是也有專家認定它屬于紅山文化的玉龍嗎,他強烈意識到那件玉器極有可能是與牛河梁玉豬龍一樣珍貴的文物。于是,賈鴻恩立即把玉器包裝好,裝進挎包,坐火車趕到北京,請最權威專家蘇秉琦先生鑒定。

蘇秉琦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對紅山的考古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給予特別關注。

蘇秉琦先生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這件玉器,他一面仔細鑒定,一面向賈鴻恩了解這件玉器的出土地點和征集過程……;事后,蘇老鄭重地告訴賈鴻恩,這是一件珍貴的玉豬龍,屬于重要的紅山文化遺物,很可能是同我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的禮制用具……

為玉豬龍正名的考古界泰斗蘇秉琦先生

06 天下震驚

興奮極了的賈鴻恩回來后,根據(jù)蘇老的判斷寫了一個簡報,后來又寫了一篇文章,在國家級的文物刊物上發(fā)表,稱玉龍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具龍形的最早的龍。

這一消息如同晴天炸雷,考古界、歷史界為之震驚,那簡潔明快、揚鬃欲飛的“C”形青玉龍,一時間成了眾多文物、考古專家的熱議話題,大家紛紛對此發(fā)表一系列研究性文章,對玉龍贊溢之詞無以復加。

80多歲的著名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沈從文老先生,聽到這個玉龍的消息,也喜不勝禁,醉心于研究“龍鳳藝術”的他,打破慣例,在病榻前特意約見了翁牛特旗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親耳聽他們講述玉龍的傳奇過程。

1984年國慶前夕,這件珍貴的碧玉龍選為“建國35周年文物精品展”,被調(diào)入北京故宮參加展覽。

1971年在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賽沁塔拉發(fā)現(xiàn)的玉龍,終于在被忽視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確認:它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當時的紅山人精心制作、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的“中華第一玉雕龍”,翁牛特旗玉龍的出土,把中華文明向前追溯了1000多年,從此,它被命名為紅山碧玉龍。

寫到了這里,可以好好描述下紅山碧玉龍了, 紅山玉龍形體碩大,雕工精湛,神態(tài)飄逸;呈勾曲形,全身光潔,額上、顎下刻網(wǎng)格紋??陂]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兩個鼻孔,龍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尾部尖收而上卷,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它高26厘米,重1000克,直徑2.3—2.9厘米。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碧玉龍的后背有一孔,孔徑0.95公分,經(jīng)穿繩懸吊實驗,龍的頭尾恰好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它是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是紅山文化中玉雕水準最高的一件。絕對是國寶中的國寶。

紅山碧玉龍的發(fā)現(xiàn),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龍文化的源遠流長。紅山玉龍對于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fā)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

1986年第8期的《人民畫報》用整版篇幅登載了這件玉龍照片,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孫守道,省文化廳副廳長郭大順在這期畫報發(fā)表篇首文章《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充分肯定了紅山文化及紅山碧玉龍的重要歷史地位。

一時間,紅山碧玉龍名揚天下,成了舉世矚目的無價之寶,多次被借調(diào),在國內(nèi)外的重要展覽中亮相。它那飄逸簡潔的造型,晶瑩剔透的質(zhì)感,中國神龍的代表,再加上傳奇的發(fā)現(xiàn)過程,贏得了國內(nèi)外一片贊譽聲。

鑒于紅山碧玉龍?zhí)N含的價值和意義如此重要、意義非凡,1989年,國家下發(fā)文件指名要永久性征調(diào)放在翁牛特旗文化館的紅山碧玉龍,翁牛特旗人民雖然非常不舍,但也只能以大局為重,交出了這件無價之寶。國家撥款2萬元維修費給翁牛特旗文化館。如今紅山碧玉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里常年展出?,F(xiàn)今,放置在赤峰市博物館的紅山碧玉龍是復制品。

“中華第一龍”的現(xiàn)世,是國人之大幸事,特別要感謝張金貴父子、王志富、賈鴻恩 、蘇老等有關人員,要不是他們,稀世國寶不是被毀,就是被泯沒無影了,神龍有這些的傳奇或許是帶有神意吧!

紅山碧玉龍已成為赤峰市的象征,玉龍優(yōu)美的圖案隨處可見,玉龍的傳奇話題經(jīng)久不衰;賽沁塔拉村口的那塊高約10米、刻有“中華第一龍”字樣的巨碑時刻提醒著路人,這里是它的誕生地。當年發(fā)現(xiàn)“銹鐵環(huán)”的小伙子張鳳祥,如今已經(jīng)三世同堂,抱上小外孫了。他們一家仍然住在賽沁塔拉村,干著農(nóng)活;每當國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來訪問他的時候,張鳳祥總是會在講述完發(fā)現(xiàn)玉龍的經(jīng)過后,說上這么幾句話:“村里人都說虧了,冤了,我說給國家,一點也不冤,給后代兒孫造了福,也是幸福!”

如今的張鳳祥


還有,坊間傳言說,華夏銀行創(chuàng)立時的老總就是赤峰人,所以華夏銀行的標志也采用了這條玉龍的形狀,但不知是否曾給赤峰人民交過版權使用費。

07 中華第一鳳

龍飛鳳舞,龍鳳相隨,龍、鳳是中華民族遠古初民的圖騰標志,有龍的地方,少了鳳的出現(xiàn),似乎總有點美中不足,人們期盼著“中華第一鳳”的飛來。

巧的是,這美好愿望還真的會成真,是不是奇了怪!

2003年夏天,翁牛特旗私企老板、酷愛收藏的張軍,來到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鄉(xiāng)收集文物,一個老鄉(xiāng)湊過來自稱種地時挖出了一件陶器,問張軍要不要。

寧可錯過,不可漏掉,這是張軍在十幾年的文物收藏過程中的原則;為了收藏,他花盡了積蓄,還貸了款。他愛文物,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只要覺得有點價值的,他總是不惜錢財買下,很少講價。因此,他結交了很多當?shù)氐霓r(nóng)民朋友,他們愿意把自己得到的“貨物”首先告訴他。

張軍來到了老鄉(xiāng)家中,他看到那件陶器就扔在老鄉(xiāng)家的院子里,這是一個陶杯,外觀看上去極像一只鳥,但是頭頂上卻有冠,又不像是一般的鳥。搞文物收藏多年的張軍深知,紅山文化時期,動物造型的陶器十分罕見,此時的他,已經(jīng)隱隱約約地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件極其難得的史前陶器精品,毫不猶豫地收了它。

“中華第一鳳”之陶鳳杯

張軍哪里想到,他得到的是一件國寶級文物,這個看似平常的陶土制成的“鳥碗”,經(jīng)考古專家鑒定,實際上是距今6800年左右的趙寶溝文化的器物,遠遠早于同在翁牛特旗出土的“中華第一龍”, 其頭、冠、翅和尾的造型與中華傳統(tǒng)的鳳極為相近,將“鳳”的原形完全顯現(xiàn),且相當完整,這在史前文物中還是首次發(fā)現(xiàn),研究價值極高,當屬“中華第一鳳”。

文物專家給它起名叫“陶鳳杯”。該鳳杯長17.6厘米,寬9.6厘米,高8.8厘米,

手掌般大小。 2004年4月20日,赤峰市博物館考察隊專門前往陶杯出土的解放營子鄉(xiāng)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古調(diào)查,確認“陶鳳杯”的出土地點和考古價值。“中華第一鳳”的發(fā)現(xiàn)讓專家圓了尋龍找鳳的夢想。

200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之際,張軍向赤峰市政府捐贈了其收藏的2894件文物,其中就包含“中華第一鳳”的陶鳳杯。央視《新聞夜話》欄目還為此做了專題采訪,繼而,“中華第一鳳”也名揚天下。

隨后不久,出土了“中華第一龍”、“中華第一鳳”的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政府在國家商標局專門注冊了“龍鳳之鄉(xiāng)”商標,“翁牛特”是蒙古語,譯成漢語為“諸王、神圣”之意。在此,希望有龍鳳助力的赤峰人民能乘龍駕鳳,越來越好,更祝愿我們中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華第一玉龍"曾被當成普通的文物13年
小孩子當玩具的文物,以30塊錢賣給國家,13年后被認定為國寶
紅山碧玉龍和黃玉龍的前世今生
紅山文化玉龍
036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龍:“中華第一龍”的破土騰飛
差點被人賣到廢品收購站的鐵鉤子,竟然是國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