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論著 2010-02-06 18:01:32 閱讀8 評論0 字號:大中小 訂閱
引用
郭沫若書法講堂(王德謙院長) 的 《蘭亭序》臨寫心得談
引用
無果苦生 的 《蘭亭序》臨寫心得談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的出現(xiàn)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馬宗霍先生《書林藻鑒》稱:“書以晉人為最工,亦以晉人為最盛。晉之書,亦猶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尚也。”王羲之的書法,為歷代所稱頌,被尊為“書圣”。其《蘭亭序》帖,亦被尊為正行書之宗、天下行書第一。
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官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山東瑯琊臨沂人,后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王羲之乃東晉旺族之后。王氏家族世代為官,名聲顯赫,系東晉王、謝、郗、庾四大家族之一。
約公元355年,王羲之因與王述不睦而辭官隱居。王羲之生平所處五、六十年間,東晉皇朝曾先后換任了9位皇帝。鑒于朝廷政局不穩(wěn),外患內(nèi)憂、戰(zhàn)亂紛飛、民不聊生,王羲之自感縱有超軼群雄之才,亦難有政績建樹,于是便悄然退出政壇,寄情并逍遙于江南山水的大自然懷抱之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夏歷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名士孫統(tǒng)、孫綽、謝安、支遁等41人宴集于浙江紹興蘭亭,大行修禊之事。修禊相傳為古代迷信習俗,但遇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上旬之巳日集結(jié)到水邊嬉游,置酒吟詩作祭,以祈豐年并消除不祥?!短m亭序》是王羲之為此次修禊所作的記文。全文分兩大部分,前部描寫修禊之盛況,后部抒發(fā)人生之感懷。
《蘭亭序》乃王羲之以行書之筆,即興揮就之作(古人稱之為稿書)。其情感之激蕩,筆力之遒勁,變化之多端,是中國行書作品中的登峰造極者。但《蘭亭序》真跡早佚,現(xiàn)傳承下來的較為著名的唐人《蘭亭序》墨跡三種,一傳為馮承素摹本,人稱神龍本;一傳為虞世南臨本;一傳為褚遂良臨本。馮承素摹神龍本蘭亭,系雙鉤摹本,紙本,凡二十八行,324字,24.5x69.9cm,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曾入宋高宗內(nèi)府、乾隆內(nèi)府等。
王羲之行書《蘭亭序》,是一件極其優(yōu)秀的大味至淡的神作,它與其他西晉書法作品相比較,其用筆之細膩、結(jié)構(gòu)之秀美、筆勢之酣暢流美,悉具王羲之書法的個性和特征。它無心于工而遒麗天成,在王羲之以前,大多書法作品都不及《蘭亭序》瀟灑華美。所以,王羲之對書法的偉大貢獻,就在于他能把前人“自然、飄散、野逸”的樸實書風加以提煉,并把先人的“自然、飄散、野逸”的樸實書風,引向“精美妍麗及注重精湛筆墨技巧”的新高度,使書法審美由被動逐步走向主動,走向更強調(diào)個性、走向更注重筆墨技巧等方面的理性把握,從而使書法審美達到了全新的境界。臨寫《蘭亭序》帖,初時是很難感知其中玄妙的,然而越寫越能感覺到其中處處睿巧。昔人鍾情于斯,自然不得不信也!
1.小變楷體者有之
在《蘭亭序》中,有不少字由楷體變來,既有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的端莊之美,又有行書的酣暢流美。比如:
2.吸納草法者有之
在《蘭亭序》中,有不少字的寫法,吸納了草字的寫法。比如:足字的下部、極字的右部、得字和後字的左旁、喻字的口旁、亦字的下部、臨字的右部、閑字的門頭都吸納了草法。
3.改變筆順者有之
在《蘭亭序》中,有不少字的寫法,對楷書的原有筆順作了大膽的改變。比如:下列字的筆順寫來都與原有的筆順不同。
4.行筆連綿者有之
在《蘭亭序》中,有不少字的寫法,采取了行筆連綿的辦法,所寫之字若輕風搖蕩,頗有靜中寓動的感覺。比如:“地、茂、暢、與、俯、老、終、為”等字,用筆一覽無馀。
5.引帶和翻轉(zhuǎn)之筆,隨處可見
在《蘭亭序》中,有不少字的寫法,采取了引帶和翻轉(zhuǎn)的寫法,字字寫來酣暢淋漓,靈動無比。引帶之寫法,主要是指上一筆點畫在書寫行將結(jié)束之際,隨即生發(fā)、引帶出下一筆點畫的書寫方法,如:
翻筆之寫法,在《蘭亭序》帖中用之甚多。
所謂翻筆,即在上一筆寫完的同時令筆稍作停頓后,立即作出或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的翻筆,并順勢引帶或連接出下一點畫的書寫方法。由上往下翻筆的寫法,常常用于連接下方點畫的寫法。由下往上翻筆的寫法,常常用于連接上方點畫的寫法。順勢引帶的寫法,則是比較自由的連接寫法。
由上往下翻筆的有:
6.《蘭亭序》用筆各盡其能、千姿百態(tài),不管是點還是橫豎撇捺,皆隨勢生變,酣暢婉轉(zhuǎn)。
就點的變化而言,它有平點、豎點、長點、短點、俯點、昂點、反捺點、照應(yīng)點、連珠點等變化。點之用筆貴在自然,照應(yīng)有致。如帖中的“仰、妄、俯、宇、察、外、取、得、之、致、視、以、未、無”等字,其點法皆各法不同,須細察而辨之。
就橫的變化而言,它有短橫、長橫、上挑橫、上昂橫、下彎橫等變化。橫之用筆貴在起迄分明。尤其是短橫、上挑橫,要爽快利落。長橫、下彎橫,則應(yīng)彎環(huán)取勢。如帖中的“未、殊、其、悟、於、夫、可、樂、有、取、無”等字,其橫法亦各不相同,書寫時要注意變化。
就豎的變化而言,它有左側(cè)豎、右側(cè)豎、懸針豎、斜拂豎、折頭豎等變化。豎有懸針豎與垂露豎兩種,但寫時都要有凌空直下之勢。左側(cè)豎收筆務(wù)必回收以呈藏鋒含蓄之美。右側(cè)豎或中豎,則常隨字勢而行,或懸針或垂露。如帖中的“俯、使、閑、仰、則、年、暢、列、情”等字,寫來一一變化自如。
就撇的變化而言,它有長撇、短撇、豎撇、挑尾撇等變化。字之撇捺如人之左右手,貴有舒展和翩翩起舞狀。由于牽絲引帶之故,有的撇尾部上挑為鉤。撇之發(fā)筆宜重,宜爽利勁捷,不得遲疑。如帖中的“天、少、竹、痛、感、及、盛、風” 等字,撇撇皆不雷同。
就捺的變化而言,它有出鋒捺、回鋒捺、柳葉捺、長點捺、平捺等變化。捺往往與撇相對應(yīng),要求應(yīng)對相宜。捺之發(fā)筆宜輕,寫來應(yīng)似有飄逸之麗。如帖中的“永、又、察、足、人、今、合、文、敘、隨、遷、之”等字,其捺大多與撇應(yīng)對相宜,瀟灑飄逸。
就挑的變化而言,它有平挑、橫挑、斜挑、帶筆挑等變化。挑筆在字中應(yīng)用雖然并不很多,但寫來宜爽快而毫不猶豫。如帖中的“或、地、抱、既、和、仰、慨、視、雖”等字,絕無一筆遲疑猶豫。
就鉤的變化而言,它有左豎鉤、左平鉤、斜拂鉤、右豎鉤、浮鵝鉤、背拋鉤、戈鉤、寶蓋鉤等變化。鉤一般不單獨存在,雖是它筆之附庸,然不可有絲毫閃失和馬虎。鉤系隨筆而出,然往往會隨筆之出勢方向不同而形態(tài)各異。用筆須蓄勢輕捷剔出,鉤尖務(wù)求峻利。如帖中的“蘭、有、殊、事、宇、懷、浪、惠、既、氣、風、宙、當”等字之鉤,皆形態(tài)各異并十分生動。
就折的變化而言,它有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方折、圓折等。轉(zhuǎn)筆一般多在左下方,折筆一般多在右上方。但由于行書行筆較快,常常轉(zhuǎn)折不分,方圓互見。如帖中的“此、世、也、暢、欣、為、固、目、猶”等字,其轉(zhuǎn)折處皆方中見圓,圓中有方,婉若天成。
7.《蘭亭序》的結(jié)體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是欹側(cè)傾斜的變化。行書結(jié)體上的欹側(cè)傾斜變化,勢必增加了字的動態(tài)感和活潑感。如帖中的“流、觴、騁、死、雖、殊”等字,都呈俯仰呼應(yīng)的氣勢。
二是疏密均衡的變化。疏與密本來就是兩個對立的概念,所謂“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一規(guī)律在行書中運用極為普遍。如帖中的“稽、暮、流、林、類、懷、觀、聽、猶、齊、喻、錄、敘、引、以、仰、抱、外、作”等字,有時很緊湊,密不插針。有時半密半疏,或左虛右實,或右虛左實。有時疏之似可走馬,左右之間留出了較大的空白。但是,由于它們點畫之間氣勢連貫,使其結(jié)體更顯得均衡得體、悠閑自若。
三是縱斂開合的變化。行書結(jié)構(gòu)之所以自由靈活,風格多樣,這與縱斂開合的變化有關(guān)。行書利用縱斂開合的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了大量的爭奇斗艷和千姿百態(tài)的獨特結(jié)構(gòu)。如帖中的“少、崇、領(lǐng)、帶、左、水、幽、不、文、人、及”等字,時放時收,時開時合,皆奇趣橫生。
總之,《蘭亭序》的用筆和結(jié)體技巧十分精美,它除了向人們顯示出王羲之老到的筆墨功力外,更向人們表達了一種“心手相印、筆為心用”的境界。學習《蘭亭序》的成功與否,需要從以下方面檢驗:一是看你能否把握字帖中細膩的用筆技巧。二是看你能否具有自覺駕馭筆墨的能力。所以,在學習和臨寫《蘭亭序》的時候,讀帖一定要細,并通過反復(fù)臨寫,日課日新,漸入佳境。
(本文可比照《蘭亭序》原帖,一起學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