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陣圖》是舊題衛(wèi)夫人撰,后眾說紛紜,或疑為王羲之撰,或疑為六朝人偽拓的書法論著。
綜合學(xué)術(shù)界的觀點,我大體還是把它鎖定在衛(wèi)夫人衛(wèi)鑠的名下來講,我想大體上不會差,當(dāng)然這樣一種問題,要詳細(xì)考證起來太麻煩,我們在這里,不做具體的考證。
衛(wèi)夫人
《筆陣圖》這篇文章文字不是很長,當(dāng)然,我們古代的文學(xué)理論著作,文藝?yán)碚撝髌范疾皇呛荛L,除了個別之外,往往都是用古文寫下來的一篇文字不長的文章,這篇《筆陣圖》一共1000多字,但是它涉及到了書法藝術(shù)不少重要的問題,也就是理論問題。
這篇文章這部著作,它的核心、主旨,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教人如何進(jìn)行書法創(chuàng)作,應(yīng)該說是一篇書法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論,也可以說類似于一篇書法創(chuàng)作的指導(dǎo)教材。
說起指導(dǎo)教材,當(dāng)然衛(wèi)夫人寫的比較簡要,類似于一種大綱性質(zhì)的。
那么下面呢,我分成三點來講這篇著作。
第一點就是第一個問題,說到圖,那就是這篇《筆陣圖》里,是不是也應(yīng)該有張圖呢?
據(jù)說比較早的版本里,確實是畫了圖,也就是畫了一只手,手里邊握著一只毛筆,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書法教材里同學(xué)們經(jīng)常能看到的那種握筆姿勢圖,但是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筆陣圖的版本,這個原圖是沒有了。
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圖,那是唐代早期的孫伯廷《書譜》里所畫的三手執(zhí)筆圖,也就是三個手指頭來握筆。
《筆陣圖》這樣一個著作,歸屬于衛(wèi)鑠,也就是衛(wèi)夫人的名下,比較可靠的可信的還是唐人的說法,唐代張延遠(yuǎn)的說法。
也就是說,它也就是中國古代女書法家留下的唯一的一篇書法理論或者叫書法美學(xué)的著作。
這是是很難得的,因為古代的文藝?yán)碚摷依锖苌儆信?,在文學(xué)理論里,到宋代有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留下的一篇論詞的文章很有名,那么,在書法理論里那就是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鑠衛(wèi)夫人留下的這篇《筆陣圖》。
圖文不長,但是里邊涉及到不少書法理論的重要問題,它的主旨是教導(dǎo)人如何進(jìn)行書法創(chuàng)作。
《筆陣圖》論述的核心問題是提出了書法創(chuàng)作的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問題,那就是筆法或者說是用筆的問題。
筆法或者用筆在書法理論里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說是核心的問題,它講的是寫字的人手里拿著一只毛筆,如何用這支毛筆,所以叫用筆,具體說是怎么樣把這只毛筆用好而寫出符合要求的一筆一劃。
中國書法最講究的是筆法或者用筆就是如何,一筆一劃也就是書法的最這個核心的,也可以說最基礎(chǔ)的一筆一劃怎么來寫?
衛(wèi)夫人書
《筆陣圖》的筆畫列了七種,怎么寫好這七種筆畫?
第一種:長橫
就是漢字結(jié)構(gòu)的橫,而且是這個長橫,這個橫究竟怎么書寫呢?
《筆陣圖》里寫了這樣幾句話,說寫好這個橫這一畫應(yīng)該像“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span>
這是很有名的話,在書法理論史上說橫應(yīng)該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像千里陣云一樣,千里陣云陣就是比陣圖的陣,也就是兩軍作戰(zhàn)時擺開的陣勢,中國古代兩軍作戰(zhàn),先要拉開陣勢。
千里陣云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說軍隊作戰(zhàn)的兩軍作戰(zhàn)排開橫向、寬寬的那個陣,這個陣就像天上的云一樣;還有一種說法是倒過來說的,這說的是天上的下雨前的云,突然之間要下大雨的那種云,不是一般的形狀的云,就是從遠(yuǎn)處橫推過來,非常猛,那種云它往往是像橫的一種姿勢了,這兩種解釋我們不詳加考證,兩種都可以,但我個人的想法是前一種可能更好一點,像天上的那種云一樣的陣。
那么為什么這樣來形容呢?它的特點在哪里呢?
他的要求是要寫好漢字書法的這個很重要的一筆,這個橫畫中的這一橫,不能直接的、簡單的一劃——像我們現(xiàn)在小學(xué)生寫硬筆字,像鉛筆或者像這個圓珠筆一樣,那么輕松的、不經(jīng)意的,很快的就畫下去了。
再比方說這個橫因為要求直,那么就用尺子來控制一下,拉出來一條橫線。
書法中的這個橫,絕對不能這樣寫,它要像千里陣云一樣,或者像天上的云、橫推過來的云,或者是軍隊作戰(zhàn)的那個陣,它是一個橫線,但是它又不是一個純粹的、絕對的橫線。
如果把這個橫放大一些,實際上它是帶著鋸齒形的一條橫線,要求在書寫時,作者的心里不要把它當(dāng)做一個簡單的橫線來寫,腦子里心里要覺得它像陣云一樣,那么下面的一句形容就是隱隱然,其實說的就是模模糊糊的,它是有一種彎曲的那種形狀,這個是很精彩的論述,當(dāng)然也很深刻。
講寫一橫,不要把它當(dāng)做一條橫線拉過去,那樣不是書法,書法要求的橫要像千里陣云一樣要慢慢的往前推,感覺前面好像有阻力,之后留下來的痕跡要隱隱約約的有一點顫動。
當(dāng)然又不能太過分,在書法史上,有的書法家就根據(jù)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這個要求,寫橫要像千里陣云一樣,寫橫過分的顫動,結(jié)果寫出來的字給人的感覺到筆畫有點顫抖,甚至顫抖的太厲害,哈哈,有點邯鄲學(xué)步的味道!
大家可能是會腦子里會出現(xiàn)有的人寫的字就是這樣,那么就太過了。
筆陣圖版本
第二條,點
點這個筆畫,又是怎么要求呢?
《筆陣圖》里要求這個點要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那么,寫這個點要求是要像從高山上落下來一塊大石頭一樣,我們可以在這里補充加上還不是一塊小石頭,要有分量,一塊大石頭、一塊巨石如高峰墜石,墜落下來。
高山上落下來一塊石頭,那么在落的過程中必然要碰到山體。
這里其實講求的是個力道,也就是力量,用筆的力量。
第三條,撇
撇里邊有長撇和短撇,那么這個短撇應(yīng)該怎么寫呢?
《筆陣圖》里用了四個字來要求,寫撇時要“陸斷犀象”
說的比較模糊,那么說是陸斷犀象的陸斷就是斬殺的意思,就是用刀砍,當(dāng)然也有做別的解釋的,我們不能展開來。
這里的陸斷就是殺戮的戮,切斷的斷,犀象是兩種動物,就是犀牛和大象。陸斷犀象什么意思呢?那么我的理解是指的,用刀來砍斷犀牛的角和大象的牙。
第四條,橫折彎鉤
那么這一筆怎么要求呢?《筆陣圖》也是用了四個字來要求,“百鈞弩發(fā)”
鈞是古代的一種重量單位,那么據(jù)說一鈞呢是30斤,那百鈞就是千3千斤;弩是古代的弓箭的代稱,或者具體指的是弓,發(fā)就是射箭,百鈞弩發(fā)就是非常有力量的那個弓。
中國古代的弓是有分等級的,和現(xiàn)在的射擊一樣。那么很有力量的人、武士才能拉開很硬、很強、也就是級別很高的弓,那這里說的是百鈞弩發(fā)是很強的。
說到寫字,也就是說寫這個筆畫的時候,勾的形狀有一點像古人武士用的那個弓,大家知道弓是彎的形狀。
《筆陣圖》的作者告訴我們,心字底下邊這個弧線、這個勾的時候,要像弓箭一樣,主旨也就是說要有力量。
寫這樣一個筆畫時,不要輕輕的、軟軟的拉過去、劃過去就完了,而是要在腦子里、在心里要有一種像拉弓射箭一樣,而且是拉很強的弓,也就是要盡量的用力把這一筆寫好。
筆陣圖版本
第五條,豎
漢字書法,豎是很重要的一筆,那么要寫好漢字,長長的這個豎,《筆陣圖》用了四個字,“萬歲枯藤”
當(dāng)然這太簡約了,那么說的太少了,但是很形象,說豎的寫法要像萬歲枯藤,好像是生長了萬年、很長時間、很多年的那個藤條。大家知道這是一種植物,它是非常盤曲的,那么多年的那個老藤、古藤,到了冬天,葉已經(jīng)落了,那么我們古人一般的說法是叫做枯藤,干枯的枯。
大家知道元代有一首著名的小曲,叫做“枯藤老樹昏鴉”就是這個枯藤,萬歲枯藤就是萬歲,是萬年、多年的那個古藤,而且是干枯了的,當(dāng)然不是真的死去了,到了春天,這種古藤就煥發(fā)出了生機。
枯藤,它的形狀是強勁而有力,而且是扭曲著、盤曲著的一種形狀。
那么,比陣圖要求把這個豎寫成像萬歲枯藤一樣,還講的寫這一筆的時候作者絕對不能輕輕的就把它拉下去就完了,要求在寫的時候,從一開始腦子里就出現(xiàn)枯藤,而且是萬歲枯藤的形象,你怎么樣才能把這一筆,這一個豎寫的像一個古樹藤條那樣的強勁有力。
第6條,捺
捺,這一筆應(yīng)該怎么寫呢?也是用了四個字來形容“崩浪雷奔”
這里用了兩個形象:一個是大海里的浪頭、浪花,前邊還加了一個形容詞叫做崩,就是海浪在撞擊海邊的巖石、山石的時候那種浪猛撞上去很有力量,叫做崩浪,接著又用了另外一個形容、一個比喻或者說一個意象,雷奔,天上的雷,而且是那種奔走的雷,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而不是突然之間一聲雷,而是奔走的,轟隆隆的那種響動的雷。
用兩個意象,一個是奔浪,一個雷奔,來要求書寫者在寫這個筆畫時盡量要能夠遲一些、塞一些、慢一些。
筆呢一定要有力,要用到位,要產(chǎn)生一種力的效果。
第7條,折
最后一條說的是漢字書法的折畫,橫畫和豎畫之間連接起來的部分,我們現(xiàn)在叫做折筆,就是那個拐角,這個拐角這個折筆應(yīng)該怎么寫呢?
《筆陣圖》也是用了四個字,叫做勁弩筋節(jié)。
勁弩就是非常有力量的那個弓弩,又加了一個比喻叫做筋節(jié),就是連接著骨頭和骨頭之間的那個軟組織,漢字橫畫和豎畫連接拐角,這個折要寫的像有筋來連著一樣,也是要把這一個筆畫,橫畫和豎畫之間的連接點要寫得非常有力量。
以上就是《筆陣圖》的七條,太過具體的我們就不展開,大意大家已經(jīng)聽明白了,核心的要求是要有力量。
所以在這七條下邊她又加了幾句話,上邊是七條筆陣出入,筆陣圖就像作戰(zhàn)一樣,這幾點都像戰(zhàn)士作戰(zhàn)一樣,筆陣出入、出陣入陣,斬殺敵人的那種形象。
出入筆陣圖,以上的7點要求并不是一般性的漢字寫法的要求,我們講書法,講書法理論要求的書法,不是簡單的寫漢字。
老師要求學(xué)生寫漢字,是要求把漢字寫得正確。寫正確是漢字講課的基本要求,這個方針不能丟。那么書法的要求就不一樣了,書法要求我們要研究每個筆畫怎么寫的美,而且是一種特殊的美,這是書法理論。所以說,漢字的書寫是一種,漢字書法又是另外一種。
碑帖
《筆陣圖》從第一條到第七條,主張的就是下筆要有力量,這樣才符合書法的要求。有一種力度的美,給人一種審美的感受,像千里陣云,像高峰墜石,像萬歲枯藤等等,都是要求寫出力,給人一種力量的魅力。
以上這些形象在《筆陣圖》里還有一句話,說下筆一畫“區(qū)區(qū)皆需盡一身之力而送之”都應(yīng)該盡全身的力量。
而且,還具體要求初學(xué)者開始練字的時候要先寫大字,不能寫的太小,為什么呢?因為太小的字就不容易寫出來這種力量。
當(dāng)然,如果是真正的書法家,寫多了,小字也能寫出來這種效果,但是對于剛學(xué)習(xí)的人,特別是孩子,應(yīng)該先寫大字,所以我們的書法在我們的漢語里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寫大字,寫大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來源就是1700年前的這篇《筆陣圖》里邊的要求要先寫大字,要盡全身之力來送筆。當(dāng)然,手里拿著毛筆,用全身的力量,硬搓在紙上,那么就會把紙和筆搓斷、搓壞。
其實,這里的意思是,全身的力量要集中在胳膊上,由胳膊集中到小臂,再到手腕,然后由腕將力量灌注在筆身上,最后集中在筆尖下筆。
練過字的人都知道,所以書法和氣功有一點類似,就是練氣功的人都知道,全身的力量要集中在意念里邊,然后集中在某一個部位。那么,練字的人也知道要把全身的力氣要集中在拿筆的這只胳膊,然后灌注在外,所以,書法里還有一個詞匯叫做腕力,就是看你的腕有沒有力量?那么為什么呢?
因為寫書法時腕力需要貫注在筆上,這也是《筆陣圖》所強調(diào)的,而這一點,對于書法來說太重要了,或者說是書法的命脈、書法的生命,不這樣寫就不叫書法了,這是書法的特殊的要求,是它的根本。
所以在書法里有一些說法,大家都耳熟能詳,比方說“力透紙背”這個成語,指的是拿著筆在紙上寫字,力量好像是透到紙的后面去了。
又比方說“入木三分”據(jù)說是王羲之寫字寫在木頭上邊,而工匠在刻字的時候說字的墨跡已經(jīng)透下木頭三分將近一厘米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