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羅公遠在咸集鎮(zhèn)那小酒肆與一后生閑談后,便回咸集客棧。翌日仍舊太陽高照,于是與輔繆琳等繼續(xù)趕路。此后一路無話,不一日到了京城。唐玄宗聽太監(jiān)傳報羅公遠到了京師,歡喜無限。他早已派人將原來張果老居住之府邸修飾一新,自張果老去后,那府邸一直空著,此時正好派上用場。玄宗為表誠心,命人將羅公遠先帶去府邸休息,欲齋戒三日后再行接見。
三日后,玄宗命太子李亨親自去請羅公遠。太子見玄宗不勤謹于國事政務,卻常與方外之人來往,心中十分不滿,道:“父皇何必對一個玄門中人如此禮敬,何不就派輔繆琳前去?”玄宗見其有諷刺之意,怒道:“太子為何如此無禮?那羅仙師乃神仙中人,朕正要拜其為師,學些長生之術。太子莫非不欲朕長壽?”太子見玄宗怒斥,且懷疑自己有奪位之意,嚇得面如土色,忙跪下請罪道:“兒臣不孝,兒臣但愿父皇千秋萬歲。只是近來邊疆事多,兒臣只是怕父皇因玄門法術分了心?!?/span>
玄宗因太子素來與楊貴妃一家不睦,此時不免借題發(fā)揮,冷笑了一聲,道:“尚輪不到你來操心軍國大事!朕當年還不到你這般大時,便已開疆拓土。如今我大唐之疆域,遠遠超過了高祖、太宗時期。難不成朕今日尚要你來指點?”太子跪伏在地,不敢開口,心中卻是不服,暗道:“若你也像爺爺一樣,早早傳位于我,我又豈能活得如此窩囊?”
原來,武則天死后,其子中宗李顯(玄宗之伯父)繼位,改元神龍(西元705年)。中宗在被武則天放逐期間,因妻子韋氏曾與自己同生死共患難,便答應以后與其同富貴。中宗向來懦弱無能,對韋氏由愛生怕,登基后,韋氏自然成了皇后,而朝政大權(quán)落到了韋皇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后仰慕武則天,欲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女皇,便將宰相張柬之等原來發(fā)動政變恢復唐朝之功臣或貶黜或驅(qū)逐。
而太子李重俊性情剛愎,養(yǎng)了一群不學無術卻擅長蹴鞠之徒,成日不務正業(yè),眾大臣見李唐岌岌可危,屢屢勸諫而不聽。此時武三思(武則天之侄)勾結(jié)韋后,欲圖不軌,但害怕李重俊作梗。為借重武三思之力,韋后將安樂公主下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訓。武崇訓常唆使安樂公主凌辱李重俊,以其非韋后所生而呼之為奴,并數(shù)次勸公主請求中宗廢李重俊太子之位,改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唐中宗神龍三年(西元707年)七月辛丑(初六日),李重俊在忍無可忍之下,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軍將軍李思沖、李承況、獨孤諱之,沙咤忠義等,矯制發(fā)左右羽林軍及千牛衛(wèi)三百余人,將正在尋歡作樂之武三思父子殺死于其府邸,并殺死同黨十余人。又命左右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分兵守衛(wèi)宮城諸門,親自率兵追至肅章門,斬關而入,追殺韋后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韋后及公主遂挾制中宗,馳赴玄武門樓,命令左羽林軍劉仁景等,率令留軍飛騎百余人于樓下列隊守衛(wèi)玄武門。李多祚等領兵到此,沖突玄武門樓,因守衛(wèi)兵卒拒擋,不得進。韋后要中宗招降李多祚等,中宗懾于母老虎之威由來已久,無奈只好依檻呼叫道:“汝等素乃良臣,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李多祚等,與汝富貴”。于是,千牛衛(wèi)倒戈,斬李多祚及李承況、獨孤諱之、沙咤忠義于玄武門前,其余同黨遂潰散。太子李重俊兵敗后,率部屬百余人從肅章門逃奔終南山,準備投奔突厥。中宗令人輕騎追趕,李重俊逃至鄂縣西十余里處,下馬休息時被部將殺死,首級亦被獻于朝廷,后又獻于太廟,并祭武三思、武崇訓之靈柩。
此后韋后效仿武則天之做法,讓其兄長韋溫掌握大權(quán),而對于女兒安樂公主違法賣官鬻爵亦不加制止,大加縱容。唐中宗景龍四年(西元710年)六月壬午日,韋后與安樂公主覺中宗已無利用價值,遂合謀將其毒殺,隨后,韋后準備登基為帝。而此時一直靜觀時變之李隆基(即唐玄宗)見情勢危急,便聯(lián)合姑姑太平公主先發(fā)制人,搶先發(fā)動兵變,率御林軍萬余人攻占了皇宮,將韋后一派全部消滅。由于其父李旦曾為天子,當年被武則天所廢,李隆基本來就打著復唐旗號,不敢撇開父親,遂奉其父李旦為新皇,改元景元元年(西元710年)。其時太平公主之所以亦贊成讓李旦做皇帝,是因為李旦懦弱無能,而她已對皇位生覬覦之心。
睿宗李旦復位后,按例當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因三子李隆基有討韋氏之功,因而猶豫不決。李成器見狀,辭道:“國家安則先嫡,危則先有功,兒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睿宗本身就是無能之主,見長子謙讓,而三子李隆基兵強馬壯,遂立李隆基為太子,又使太平公主參與朝政。誰知太平公主以為自己也是有功之臣,遂開始專橫跋扈起來,與太子李隆基多有不睦。李隆基因其為長輩,不愿與其正面沖突,只得忍讓再三。太平公主慢慢獨攬朝政大權(quán),擴張勢力,同時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武則天那樣也過過皇帝癮。為打擊李隆基,太平公主在眾皇子中挑撥離間,稱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
唐睿宗延和元年(西元712年),睿宗知自己懦弱無能,怕太平公主與太子再斗下去,李唐江山又要大亂,遂毅然將帝位讓給了太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廷三品以上官員之任免權(quán)與軍政大事之決定權(quán)。誰知睿宗之讓位反而加劇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間之間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唐玄宗開元元年(西元713年)七月,玄宗果斷地再次先下手為強,親自率兵除掉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幾十人,并將此前擁護太平公主之官員全部廢黜。三年后,即唐玄宗開元四年(西元716年),太上皇李旦駕崩。
玄宗登基為帝時年僅二十七歲,而其太子李亨此時已年過四旬,卻從未掌握過軍政大權(quán),玄宗以此責備太子無能,叫其如何心服?然此時玄宗雖春秋鼎盛,但聲望正隆,而太子卻毫無權(quán)力、威信,因此只能跪地求饒。玄宗見其跪伏在地,上身顫抖,以為其害怕之極,心中稍微解氣,喝道:“還不快去!”太子見說,忙道:“兒臣告退?!逼鹕泶掖叶?。
太子先回到東宮,帶了幾名太監(jiān),自己換上便服,然后前往羅公遠歇腳之府邸。一太監(jiān)見狀,攔阻道:“太子只是去見個老道士,何必白龍魚服?”太子道:“輔繆琳說他是玄門中人,善隱身之術,能知過去未來。本太子沒有親見,不大相信,因此便裝前去,看其能否識破?!碧O(jiān)們怕太子如此會得罪羅公遠,遂道:“太子還是按圣上旨意,禮請羅仙師為佳。若得罪了羅仙師,怕圣上降罪?!碧右姳娞O(jiān)不贊成自己,心中惱怒,又怕授人以柄,卻不外露,只道:“本太子也就是玩玩,你們不必胡亂勸諫。真是太子不急,急死太監(jiān)?!北娞O(jiān)聽罷,不敢再言。
太監(jiān)們領著太子,徑自去到羅公遠下榻的府邸,也不令人通報,問明羅公遠住在那間,便闖了進去。府邸守衛(wèi)見是幾個宮中太監(jiān)帶著個便衣人,而太監(jiān)們對其禮敬有加,估計其為朝中大員,因此不敢攔阻。太子也不要他們帶路,自行進到內(nèi)府,穿過花園,正要派人去叫出羅公遠,忽見花園假山頂上站著個青袍老者,但見其長須飄飄,仰首吐納,似乎正在感受園中花草之芳香。
太子見那假山頂巔上細不容一足,但那老者獨腳站立卻穩(wěn)若泰山,心道:“倒有些功夫?!弊焐蠁柼O(jiān)道:“可是他?”一太監(jiān)朝那老者喊話道:“敢問老者可是羅仙師?”那假山上之老者正是羅公遠,他打量來人,見其中一人雖身穿便服,但器宇不凡,隆準方額,隨即起了一課袖卦,已知其為太子。羅公遠隨即飛下假山,對太子稽首行禮,道:“太子親來,老朽惶恐?!?/span>
太子見其一語道破自己身份,吃了一驚,又見其仙風道骨,此時不由自主地便信其為神仙之流,道:“仙師好眼力,我正是當朝太子?!绷_公遠道:“老朽山林野老,昏庸無知,圣上竟著太子前來相邀,足感圣上盛情?!碧右娮约簛泶酥康囊啾徽f破,遂收起問罪之心,道:“久聞仙師法術高強,若能有功于社稷,本太子何惜此行?!绷_公遠聽罷,點點頭,卻不回答。
太子見其賞花不答,遂道:“仙師,傳父皇口諭,請仙師立即進宮。”羅公遠道:“也好,太子請?!碧拥溃骸跋蓭熣垺!碧拥然氐綄m中,對眾太監(jiān)道:“父皇在偏殿接見羅仙師,爾等先去通報,本太子與帶著仙師隨后就來?!北娞O(jiān)答應而去。太子見眾太監(jiān)走開,帶著羅公遠走到一無人之角落,忽然下跪,懇請道:“求仙師指點迷津?!绷_公遠倒并不驚詫,一邊忙扶起太子,一邊道:“太子行此大禮,折殺老朽了。”太子感到一股大力將自己托起,無法抵抗,只好站起身來,道:“仙師,本太子有事相求?!?/span>
羅公遠暗自揣摩,已知十之八九,遂故意問道:“太子所問何事?”太子道:“自張果老、葉法善等仙師進宮以來,父皇終日沉迷于玄術,無心政事。這些方外之人去后,父皇又派人四處尋訪有法術之人,且只顧著和楊貴妃載歌載舞,更將軍政大事拋在一邊。如今地方藩鎮(zhèn)割據(jù),節(jié)度使兵權(quán)重、勢力大,漸有占地為王之勢,其中以范陽(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這一帶)、平盧(治營州,今遼寧朝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最為坐大。此人狼子野心,父皇卻對其恩寵有加。亂天下者,必此人也。今日幸得仙師駕臨,還請仙師以大唐江山社稷為重,勸諫父皇,重振朝綱。雖然,為人子者不應背后數(shù)落父親,但我身為太子,當以江山社稷為重?!?/span>
羅公遠見其言辭懇切,沉吟道:“太子所說,乃是正理。老朽此來,絕不是為了蠱惑皇上,一有機緣,老朽便要勸諫。若能拯黎民于危難之前,太子功勞甚大,老朽亦有功德。”太子見其答應,十分開心,道:“仙師亦有此心,實在是再好不過?!闭f著,忽見一名太監(jiān)小跑而來,道:“太子,你和仙師卻還在此處!陛下已在偏殿候著呢?!碧右娬f,忙道:“仙師,本太子就送你到這,愿仙師不虛此行?!绷_公遠見其殷勤告誡,亦道:“老朽素有此心,太子放心。”言罷,隨那太監(jiān)而去。
那羅公遠雖不穿道袍,但不脫道者行徑。但凡道教中人,內(nèi)功以修道練氣為主,外功卻須出外修積,如懲惡揚善、降妖除魔、救助世人等。道法中下者,主要便是懲惡揚善;道法中上者,便以降妖除魔為己任。而如張?zhí)鞄?、張果老、葉法善、羅公遠等輩,除非對方為十惡不赦之輩,一般不輕易出手;若能將其感化,則善莫大焉。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因此相比于降妖伏魔,他們更看重宇宙蒼生之和諧共存。
羅公遠之所以會進京面圣,其實和當年張果老、葉法善等人一樣,都懷抱著感化玄宗、希望引導其走向正途之理念。然而自古以來有大成就之帝王,皆為性格堅毅之輩,如唐太宗李世民那般始終能從善如流者,實在是鳳毛麟角。何況玄宗是在獲得大成就之后開始尋仙問卜,志得意滿外加年老體衰,難免對長生之道越發(fā)感興趣。是以張果老、葉法善等雖抱著規(guī)勸之心而來,卻終究無法令玄宗警醒。
道家子弟雖以宇宙蒼生為己任,但由于受莊子“相忘于江湖”理念之影響,在事情糟到不可收拾之前,卻不能堅持,因此張果老、葉法善等都選擇飄然遠引而并非更加激進之勸諫策略。此次羅公遠進宮,對于勸諫能否成功,殊無把握。他想起太子之言,暗道:“太子雖然魄力不夠,但能洞悉利害關系,也算難得。我當助其一臂之力?!?/span>
誰知玄宗見到羅公遠后,立即詢問如何修煉隱身之術。羅公遠偶爾談及國家政事、世界格局,玄宗都不以為意,以為那些封疆大吏正忠心耿耿地為其捍衛(wèi)著國家利益。羅公遠見狀,暗想玄宗早晚將回歸天界,隱身術對其并無用處,只好大略地傳授了一些入門之術。玄宗一經(jīng)傳授,立馬便要去后宮炫耀。羅公遠見這個年已七旬之老皇帝此時表現(xiàn)得跟個頑童一樣,大失所望。
玄宗學了點皮毛,便到處找太監(jiān)、宮女來做試驗。但因所學不精,常常最多只能隱去大半,不是露出來冕旒,就是鞋子尚未隱去。玄宗因總是被輕易看穿,既羞慚又惱怒,恨羅公遠不肯盡心相授。羅公遠道:“隱身法乃仙家借以避俗情纏擾,或遇意外倉卒相逼之事,聊用此法自全。陛下乃天下正主,須向陽出治,《易經(jīng)》云:‘圣人作而萬物睹。’陛下為何要學此末技?若被其他方士認出,怕不為其所困?”玄宗不聽,道:“朕不過想學了在宮中消遣,絕不出去泄露,仙師不必如此小氣?!?/span>
羅公遠無奈,道:“陛下若必要精通此術,當辭去帝位,隨老朽遁隱山林,性靜情逸,守真志滿,方可得成?!毙诼犃T,大感煩悶,想起太監(jiān)曾說太子與羅公遠在角落里交談一事,心中遂懷疑羅公遠受了太子蠱惑,勸其退位。一念及此,心中十分不樂,道:“仙師既然不肯認真教授,朕雖不喜,但絕不勉強。仙師且回府邸,朕今日要陪貴妃演奏‘霓裳羽衣曲’。”言罷離座而去。羅公遠見玄宗如此,只得先回府邸。他見玄宗毫無將權(quán)力讓太子分擔之意,且玩樂之心尚濃,不禁搖頭嘆息。
當晚乃九月十五,雖是涼風習習,但月光朗照。玄宗與楊貴妃坐鎮(zhèn)長生殿,看嬪妃們載歌載舞。須臾,楊貴妃技癢,便換上歌舞霓裳,親自下場,去跳那霓裳羽衣舞。玄宗此時興致高漲,也不及去換衣,便親自擂起羯鼓來。在中國古往今來之帝王子弟中,玄宗在音律上之造詣,除了周文王和明朝王子朱載堉外,其他人恐怕都望塵莫及。那霓裳羽衣曲,更是玄宗之佳作。雖其中有幾個地方音調(diào)不如意,但也是世間少有。
楊貴妃一曲舞罷,問玄宗道:“萬歲,聽說羅仙師能知過去未來之事,何不將其召進宮來,為賤妾卜一卦?”玄宗自來對這個比自己小三十多歲的楊貴妃言聽計從,當下一口答應,命高力士前去宣羅公遠晉見。羅公遠聽說是為楊貴妃卜卦,心中不樂,但此時無意抗命,只好隨高力士進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