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疾 與 澀
疾筆是一種迅急痛快的筆畫。澀筆是一種遲留沉著的筆畫。疾澀與行留、速遲等因素有密切聯(lián)系。在審美意味的表現(xiàn)中 , 二者具有不同的功能 , 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審美境界。
疾筆具有迅暢、爽利、銳勁等特色。為了很好地說明這些特色 , 人們把它放在“永字八法” 中進行考察 , 通過磔、啄、趯幾個筆法進行體味。蔡邕說 : “ 疾勢 , 出于啄磔之中 , 又在豎筆緊趯之內(nèi)”( 《九勢》 ) 。從這些筆畫的具體分析看 , “ 短撇為啄者 , 如鳥之啄物 , 銳而且速”( 包世臣《藝舟雙楫》 ) ?!?啄騰凌而速進”( 《永字八法·訣一》 ) 。這是論“ 啄” ?!?捺為磔者 , 勒筆右行 , 鋪平筆鋒 , 盡力開散而急發(fā)也;后人或尚蘭葉之勢 , 波盡處猶裊娜再三 , 斯可笑矣”( 《藝舟雙楫》 ) ?!?右送之波皆名磔 , ……在勁迅得之”( 《永字八法詳說》 ) 。這是談“磔” 。再看“趯” 之筆意 : “ 鉤為趯者 , 如人之趯腳 , 其力初不在腳 , 猝然引起 , 而全力遂注腳尖; 故鉤未斷不可飄勢挫鋒 , 有失趯之義也”( 《藝舟雙楫》 ) 。從上可見 , “ 銳而且速”, “ 騰凌而速進”, “ 盡力開散而急發(fā)” ,“迅磔” ,“迅勁” ,“猝然引起” 等等 , 是“ 疾筆” 的突出審美特性。
《張猛龍碑》用筆行處見留,留處見行
澀筆、澀勢則與“ 永字八法” 中的“ 勒” 、“弩”( 或作“ 努”) 相關(guān)。古人用“ 勒” 指橫畫。“ 勒” 是馬銜 , 又指拉緊韁繩 , 控制馬的行奔。馬本來向前疾沖 , 卻要把它勒得遲進 , 不放縱 ,說明一種斂控緊澀的勁兒?!?平橫為勒者 , 言作平橫 , 必勒其筆 , 逆鋒落紙 , 卷毫右行 , 緩去急回; 蓋勒字之意 , 強抑力制 , 愈收愈緊?!薄昂笕藶闄M畫 , 順平過 , 失其法矣”( 包世臣《藝舟雙楫》 ) ?!?為畫必勒 , 貴澀而遲”( 李世民 ) 。“ 勒”又用“ 鱗” 字說明 , 強調(diào)其不平滑的澀意。“ 鱗勒之法……取勁古澀 , 無求活利 "( 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 ) 。人們還用“ 長錐界石” 來形容橫畫之用筆?!?要用利錐將石劃開 ( ‘界 '' 的動詞本義 ), 錐如在石面平拖滑過 , 肯定不會‘界 '' 得開 , 必須將錐立入、力按 , 而這樣石與錐一定產(chǎn)生很大的摩擦──兩種力的對抗。這就必然是澀進 , 是鱗遲?!?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①“ 永字八法” 之“ 弩”( 努 ) 指楷書之豎畫 , 強調(diào)用力遲進?!?直為努者,謂作直畫 , 必筆管逆向上 , 筆尖亦逆向上 , 平鋒著紙 , 盡力下行 , 有引努兩端向背之勢 ,故名努也”( 包世臣《藝舟雙楫》 ) ?!?努者 , 勢微努。……筆訣云 : 努筆之法 , 豎筆徐行 , 近左引勢 , 勢不欲直 , 直則無力矣”( 《永字八法》 ) 。“ 為豎必弩 , 貴戰(zhàn)而雄”( 李世民 ) ?!?引弩” 的橫勢與“ 下行” 的豎勢也形成了兩種力的抗?fàn)?, “ 用力” 的“ 徐行” 產(chǎn)生了沉健的澀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周汝昌《書法藝術(shù)答問》,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頁。
對澀筆、澀勢的把握要充分體味其抗?fàn)幹?。劉熙載說 : “ 用筆者皆習(xí)聞澀筆之說 , 然每不知如何得澀。唯筆方欲行 , 如有物以拒之 , 竭力而與之爭 , 斯不期澀而自澀矣”( 《藝概》 ) 。這種與阻拒之力的爭勢、爭力很好地說明了澀筆的力度特征與運筆感覺。徐謙說 : “ 《九勢》曰 : ‘澀勢在于緊駛戰(zhàn)行之法 '' 。言澀勢出于戰(zhàn)筆也。書不欲光滑 , 而欲其澀 , 而澀則非戰(zhàn)筆不可?!鐡渭彼疄┐?,頗盡其妙 , 蓋戰(zhàn)筆 , 非執(zhí)筆處與下筆處成兩有力點不可。此兩點既有力 , 則行筆自然能戰(zhàn)。 行筆非以畫界線為能事 , 如鐵線篆、玉箸篆 , 非不堅光 , 然非篆法之至者 , 以其勢不澀而筆不戰(zhàn)也。戰(zhàn)筆 , 一畫之中必有粗細 , 且非齊平如界線; 但其粗細合度 , 橫直得勢 , 雖時有出入而彌覺雅觀 , 全無匠氣。此其故何也 ? 緣執(zhí)筆處與下筆處 , 成兩有力定點而行筆 , 作豎則受左右牽引之力;作橫則受上下牽引之力 , 此兩有力定點之力 , 與牽引之力相爭 , 自然筆戰(zhàn)。 定點之力勝 , 則牽引之力只增澀勢; 若牽引力勝 , 定點欹斜 , 則其筆敗。故澀勢戰(zhàn)筆 , 殊不易作 , 非有空際盤旋之力 , 不能勝也。茍有其力 , 則如憑虛御風(fēng)而行 , 他人無著力處 , 失駕駛之能 , 而此猶能于風(fēng)力震撼中 , 依定向而進 , 此戰(zhàn)筆之難能也”( 《筆法探微》 ) 。他也強調(diào)了“ 澀勢戰(zhàn)筆” 的抗?fàn)幹?, 并具體說明了此力主要體現(xiàn)于執(zhí)筆、下筆的“ 定點之力” 與筆畫運行方向兩旁的“ 牽引之力” 的相爭。用筆 “ 緊駛戰(zhàn)行”, “依定向而進”, 戰(zhàn)勝牽引力 , 則“ 澀” 意自生。
米芾書法用筆“沉著痛快”,得行留疾澀之妙
對“澀”的把握要注意體會其中的“ 留” 意。能“ 留得筆住”有助于“ 澀” 的形成。董其昌說 : “ 能留得筆住 , 不直率光滑”( 《容臺集》) 。朱和羹說 : “ 信筆是作書一病。”“處處留得筆住 , 始免率直”( 《臨池心解》 ) 。“ 留” 意更體現(xiàn)在運筆的中截過程?!?古人運筆 , 一畫三折 , 就是從近中起 , 收也收向近中處 , 已說到‘澀 ''字 , 但是未曾說清楚 , 可以說只說到一半 , 只說到畫的首尾 , 未曾說到中截。因為‘無垂不縮 '' 、‘無往不收'' , 不過只說到起畫和收畫 , 中截必須停頓 , 未曾說到。唐宋以后書家 , 漸漸忘了‘澀 '' 字的意義 , 畫的中截 , 就覺薄弱 , 兩寸以上字 , 就是蘇東坡也不能免 , 畫的中截 , 就乏飽滿勁健了?!疂?'' 的用法 , 是要步步停頓 , 是要把長畫變?yōu)槎坍?( 長畫是由短畫積累而成的 ) 。所以畫無論怎樣長 , 也不會靡弱而成強弩之末。也就是孫子所說的 : ‘善戰(zhàn)者 , 其勢險 , 其節(jié)短 '' 。我們寫字的道理也是這樣的。” ① “ 留” 則不飄不浮 , 有停頓則步步蓄勢 , 使抗?fàn)幍木o、戰(zhàn)之力得以保持和加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祝嘉《論書法中的“ 疾澀” 》。《現(xiàn)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年版。
?
有“ 留意” 的“ 澀”, 在運筆速度上主要體現(xiàn)為遲、徐、緩?!?輕、重、疾、徐四法 , 惟徐為要。 徐者 , 緩也;即留得筆住也。此法一熟 , 則諸法方可運用”( 倪后瞻《倪氏雜著筆法》 ) 。中國畫的畫線的最基本原則是畫得慢而留得住 , 每一筆要送到底 , 切忌飄滑。這樣畫線才能控制得住。線要一點一點地控制 , 控制到每一點。這種畫線原則是本于書法用筆規(guī)律的。以徐為主的用筆 , 便于控制住筆畫的運行 , 能遒緊有力地送到底 , 避免輕飄浮滑。
澀筆遲、徐 , 疾筆速、急 , 但不能單純以運筆的徐、急速度來求澀、疾之意。“澀非遲也 , 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 , 無之”( 劉熙載《藝概·書概》 ) 。只是求快 , 容易流滑 , 片面求慢 , 則會滯鈍?!疤彾鵁o筋 , 太急而無骨” (虞世南《筆髓論》 )?!?運用不宜太遲 , 遲則癡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 , 速則窘步而失勢”( 宋曹《書法約言》 ) ?!白畈豢擅?, 忙則失勢;次不可緩 , 緩則骨癡” (歐陽詢《傳授訣》 ) ?!?捷則需安 , 徐則需利”( 徐浩《論書》 ) 。只有運用適度的速、遲之筆才有助于達到疾、澀的效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