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上練”的方法論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3)
本文是用“事上練”的方法論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系列第3篇。
前文分別分享了讀懂20%的《道德經(jīng)》,你就知“道”啦,以及再讀懂10%《道德經(jīng)》,你就有“德”啦。
本文分享再讀懂20%的《道德經(jīng)》,從悟道到做人。
這次,我們從第1章開始,當(dāng)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么的熟悉,又如此的陌生。
這一章大概率很多人都會背誦,也大概率懂的人也不多,各路專家也是分歧很大。到底是“無”還是“無名”?到底是“常無”還是“常無欲”的短句,就爭了2000多年。
實際上我們普通人根本不需那么糾結(jié),你如果大綱能理解這一章講的就是:“道”深不可測,玄之又玄。因此不可名狀,妙不可言。但基本規(guī)律是無中生有,天地萬物從無到有皆因道而生。
如果有這里基本的認(rèn)知,就不要在第1章停留,直接跳至第25章,進一步探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章我們在本系列第1篇中就有涉及,但沒有展開講,現(xiàn)在我們可以深入的分析一下,這一章中到底老子告訴我們什么是“道”?
很顯然,讓你失望啦。老子根本沒有告訴我們什么是“道”。但我們透過這段文字,大概可以有這樣的理解:道是天地產(chǎn)生之前就有的,或者可以說天地都是因道而生的,但道具體是什么我們并不清楚,之所以叫“道”也是老子給它的一個名號而已。但“道”的特征老子進行了描述,但這些描述反而讓我們看不清“道”到底長什么樣,因為“道”本來就是形而上的。
這一點《易經(jīng)·系辭傳》中孔子的描述非常直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不要將“道”與具體的“器”一樣看待它就好了。如果我們進一步閱讀第4章,我們就會更加的確信: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一章看似抽象,實際上與第25章本質(zhì)上說的還是一樣,就是描述“道”是什么?!暗馈痹谔斓壑熬陀?,是萬物的根源。如果你還感覺不太好理解,就繼續(xù)讀第42章,老子說的更直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這一章我們大概可以理解:道生萬物,或者說萬物因道而生。萬物都有陰陽兩面,因此才和諧。
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道越來越立體了。趁熱打鐵,我們翻開第62章,老子進一步說:
道為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這一章,老子告訴我們一個秘密:原來“道”蘊含著萬物的奧妙。它是善良之人的法寶,也是不善之人的依靠。道對世間萬物都是公平的,這是它的博大之處。但反正不管怎么樣,古人都將道看的很重。
現(xiàn)在,我們再回到第7章,老子會告訴我們: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在本章中,老子告訴我們天長地久的奧秘就是順應(yīng)自然,這給我們?nèi)祟惡芎玫膯⑹?。所以圣人明白了這個道理,甘居人后,不計生死,沒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己。
當(dāng)我們明白了這個奧秘后,就可以繼續(xù)閱讀第77章,在這一章中,老子告訴我們什么是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在本章中,老子告訴我們什么是天之道,什么是人之道。天之道是減少多余彌補不足,人之道恰恰相反。圣人知道了這個道理,所以就不自恃強大,也不居功自傲。就是舍棄人道,遵循天道。
為什么要這樣呢?如果你繼續(xù)讀第9章,你自然明白為什么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一章,老子用了4個排比句,告訴我們?nèi)绾螐娜说赖教斓溃候湴磷詽M不如適可而止;極端絕對不能長期保全;家財萬貫不能長久持有;富有驕橫一定遭受災(zāi)殃。最后老子告訴我們:功成名就,就要急流勇退。這才符合天地大道,才能遠(yuǎn)離災(zāi)禍。
以上老子更多是告訴我們不要做什么,那么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呢?這時我們應(yīng)該讀第8章,你會發(fā)現(xiàn)四個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是的,可能每一位中國人都知道的四個字:上善若水。為什么上善若水,因為水滋養(yǎng)萬物,并善于處下,這就接近“道”啦。不與萬物相爭,就不會有過失。
如果我們再閱讀第76章,就會發(fā)現(xiàn)老子進一步告訴我們: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一章實際上不需要翻譯,因為已經(jīng)接近現(xiàn)在的白話了。我們很容易明白老子是再一次強調(diào):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如果你還不相信,就可以繼續(xù)讀第78章,這一章實際上說了類似的意思: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闭匀舴础?/strong>
這一章也差不多都是誰大白話了,老子說的很清楚:弱能勝強,柔能克剛。天下人人皆知,但都做不到。一旦做到,你就是王者,我們都想做王者,但實際上的選擇決定了我們必然是青銅。
既然柔能克剛,所以我們應(yīng)該做到
在第43章中我們看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我們大多數(shù)人以為天下之至柔是水,實際上天下之至柔是無形的東西,當(dāng)然老子說的這個無形的東西就是道。道就是天下之至柔,我們當(dāng)然應(yīng)該遵道而行。
當(dāng)我們明白了天下之至柔,再讀第16章,就很容易理解老子說的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這一章老子告訴我們一種至高的境界:虛極靜篤。虛空靜心的狀態(tài),我們就更容易理解萬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當(dāng)我們明白了萬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就是有智慧的。這時我們就會遵循大道,當(dāng)然就沒有危險了。
讀到這里,你就可以繼續(xù)翻開第36章,這樣你就可以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這里也像第9章一樣,有四句整齊的排比句:想要合上,避險張開;想要削弱,必先加強;想要廢除,必先振興;想要奪取,必先給予。這就是微妙的道理。說白了就是前面一再強調(diào)的柔弱勝剛強。
這就是老子的辯證法。如果我們讀懂了老子的辯證法,就可以辯證的看待一切問題。當(dāng)然我們從悟道到做人就可以成功了。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第67章,老子送給我們另外三樣?xùn)|西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老子送給我們?nèi)松龑?,我們?nèi)绻苁刈。覀兙统晒α?。如果我們舍棄了,就是死路一條。
讀完以上15章,從“道”到“辯證法”,再到“人生三寶”。不到20%的《道德經(jīng)》告訴你從悟道到做人的過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