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方志》建水篇
井,一直與炎黃子孫相伴。
有井水處,便有人家;井眼綿密,便為城市。
兩縱兩橫的象形文字,交織著古老農耕的時光密碼,也牽絆著鄉(xiāng)土中國的歸緒離愁。
云南省建水縣的名字,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多水的含義。
據(jù)《元史》記載:每到夏秋兩季,河水暴漲后遠觀如海。世居于此的少數(shù)民族把這里稱為“惠歷”,漢語譯作建水。
公元1276年,忽必烈令居住在南宋舊都臨安的名門望族,盡數(shù)遷往云南建水。對深受農耕文明影響的南宋舊族來說,井是土地和灌溉的中心,是有關故鄉(xiāng)的深刻記憶。也正是從那時起,與漢族農耕體系相伴而生的水井,大量出現(xiàn)在了建水。而大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漢族人來到這里,也使建水的儒學氣質逐漸建立起來。
明洪武年間,建水縣再次迎來大量漢人的南遷,從此以后,建水的孔孟之風日益興盛。儒家思想在這個西南邊陲的小城生根發(fā)芽。建水的士人學子,無不改換原來固有的思想,開始大規(guī)模地學習孔孟之道。建水文廟落成之后的七百多年間,香火繚繞不絕。各民族之間再無戰(zhàn)事,不同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的情景,一直延續(xù)至今。
如今,建水古城中,水井超過120眼,各種水井的出現(xiàn),是建水古城中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絕佳見證,而這座城市也在一次次的交流與融合之中,顯示出特殊的魅力,建水的文脈,也如同這里的井水一般,潤物無聲,代代延續(xù)。
CCTV-10
2017.11. 26 22:02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建水篇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建水》
播出時間:11月26日 22:02
監(jiān)制/張廣義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田楚韻 朱雨菡 李亦玄(實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