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洪路與工業(yè)路交叉路口,舊的福建省文聯(lián)所在地稱鳳凰池。
鳳凰池的得名有兩說。一說是蚊子變鳳凰。福州話蚊子與鳳凰讀音相近。西洪路一帶過去是荒郊野地,水洼、土坑、池子很多,夏天蚊蟲孳生,是福州出名的“蚊子池”,“蚊子池”就成為地名。后來化俗為雅,稱鳳凰池。
鳳凰池的得名另有一說見清代林楓的《榕城考古略》,說鳳凰池因鳳凰山(古籍中寫作鳳皇山)而得名。晉代著名學(xué)者郭璞為福州勘察新城,擴(kuò)大范圍,在《遷城記》中說,福州“其城形狀,如鸞如鳳”,于是福州稱作“鳳城”。今“鳳城”專指連江縣。鼓樓區(qū)五鳳街道境內(nèi)有五鳳山,橫亙福州北面,五鳳山有五座山峰,峰兩旁垂下的山勢與另一峰兩旁垂下的山峰相連,在堪輿家的眼中五鳳山像五只展翅飛翔的鳳凰。其中一只鳳凰向南延伸,在鳳凰池附近形成鳳凰山。鳳凰山即今日將軍山。鳳凰山變成了將軍山,主要是山上有西山協(xié)惠將軍廟。西山協(xié)惠將軍廟全稱為東臺忠惠境西山協(xié)惠將軍廟,據(jù)《榕城考古略》載:“東臺廟,在鳳皇山巔。五代閩建,以神有捍賊御災(zāi)功。嘉定間賜額忠惠,都官員外郎林岊為碑文。今俗稱將軍廟,山亦曰將軍山?!庇纱丝芍瑢④姀R始建于五代十國時的閩國,祀閩王王審知手下的陳如龍、陳如鳳兩位將軍兄弟。如今的協(xié)惠將軍廟是遷址重建的,在文林山烈士陵園西大門西偏南200米處。
《榕城考古略》
《福州地名》作者認(rèn)為鳳凰池地名得自鳳凰山,認(rèn)為鳳凰池不存在池塘,而是鳳凰山地形像個大池塘,故稱鳳凰池,此說值得商榷。作者依據(jù)是《榕城考古略》記載,《榕城考古略》載:鳳皇山,在一都。舊有香巖寺,今廢。有橋亦名鳳皇。今石梁僅存,而地猶稱鳳皇池。上有高風(fēng)臺址,元貢師泰增筑之,名以高風(fēng),自為記云:“方山聳其前,蓮峰矗其后。左滄海,右洪江。云煙蒼茫,極目無際?!庇钟魍て渖?,平章道隱助之,名曰“鳴鳳”。今亭基亦沒。貢師泰(1298—1362)字泰甫,安徽宣城人,元泰定四年(1327年)進(jìn)士,以文學(xué)知名當(dāng)時,官至禮部、戶部尚書,為元朝“名高一代,文明千古”的顯赫人物?!堕懦强脊怕浴分袑P凰池的由來記載很清楚,關(guān)鍵在對“地猶稱鳳皇池”中“猶”字的理解。很明顯,作者將“猶”字作“如”字了。其實“猶”在古漢語字典中還作“仍”字解。如唐駱賓王《于易水送人》詩:“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闭卧挼囊馑嘉艺J(rèn)為是:“鳳皇山,在一都,舊時建有香巖寺,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了。旁邊有座橋也叫作鳳皇橋,現(xiàn)在古鳳皇橋也只剩下石梁了,但是這地方仍然因為古鳳皇橋的緣故被稱作為鳳皇池。如此可推知,先有鳳凰山,后有鳳凰橋,最后才出現(xiàn)了鳳凰池這個地名。至于貢師泰《高風(fēng)臺記》所說的:”方山聳其前,蓮峰矗其后。左滄海,右洪江。云煙蒼茫,極目無際。說的不過是鳳凰山的地理位置,五虎山在前,蓮花峰在后,左邊滄海,右邊洪塘江。
貢師泰書法作品
鳳凰池周邊歷史上曾存在池塘。福嶼、荷澤、斗池、鳳湖這些帶水的地名明確告訴我們,今工業(yè)路、楊橋路、西洪路一帶歷史上皆是水鄉(xiāng)澤國。鳳凰池附近原來都是魚池和菜地。鳳凰池具體位置在哪呢?上世紀(jì)80年代末90年代初,洪山鄉(xiāng)政府在此曾填掉一方魚池蓋辦公樓,旁邊建鳳凰影劇院。祖父曾告訴我,這方不起眼的被填掉的小池塘或許就是鳳凰池的真正所在。
(來源:《福州晚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