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全景地理
攝影/楊中華
西歸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880年前,北宋狀元沈晦在松陰溪畔吟唱出了這一首詩。時光荏苒,此處景致之美,已負盛名。幸而田園阡陌、翠綠茶桑之中的生活靜流,依舊流淌……
從浙江省西南部的松陽縣城出發(fā),
經歷20多分鐘蜿蜒曲折的盤山車程,
當眼前豁然開朗,
靈氣逼人又豐盈厚重的楊家堂村
便會毫無征兆地呈現在眼前。
倘若你來到窺得楊家堂全貌的最佳位置
——村西的小山坡,
但見此處幾乎所有的建筑都坐東朝西地由山麓延伸至山腰,
正如一幅山水畫,
那30余幢造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的建筑,
高程落差逾百米,已然是畫布上最美的構圖。
至于色彩,土黃加了一點赭石是墻,
點一點鈦白來刷出剝落的歷史,
普藍和著一點朱紅調出來的是屋頂,
四周是飽和而又有層次的綠,
某處瓦片上還要來一點鈷藍色提亮,
據說,這是最接近天空和孩子眼白的顏色。
攝影/姜曉東
最后,再選擇一個美好的日落時分,
邀夕陽余暉,為這詩情畫意的建筑群落
披一層奢華的金色紗衣,
“金色布達拉宮”
這時,你定能理解人們賦予它這個名字的理由。
奢華的金色,只是一面。
楊家堂村的真正內涵,
在于為人類保留著最后的耕讀記憶。
楊家堂村村口的大樟樹,
300年間,就這么一直佇立
見證著村子的四季流轉。
它是村中屬相、八字與生母相沖的孩子
集體的“親娘”,
孩子認了樟樹做了娘,
樟樹就是娘,就不再會和生母不合。
每月的農歷十五,
楊家堂人都會準備禮物去拜祭她。
樟樹娘郁郁蔥蔥的陰涼下,
是村民聚會、喝茶、聊天的公共空間。
攝影/賴以超
漫步村中,
日常生活的氣息如同細流,
浸潤到村落的每條經脈。
村民在山澗邊淘米洗菜、浣洗衣物,
婦女孩童在村中小路上打鬧嬉戲,
午飯時分,家家冒出的縷縷炊煙,
構成了村落平和安靜的時光,
這里,似乎從未受外界紛擾影響。
攝影/賴以超(左上)攝影/黃春愛(下)
村民生活的空間中,
充斥著帶有經典詩句和古訓壁書的民居門墻。
是何種心境,讓世代居住在這小小山村中人,
在干完一天繁重體力勞動之后,
還有閑情逸致來舞文弄墨,
將《宋氏宗譜·家訓》《朱子治家格言》
《孝經》《詩經》《論語》等搬上墻面?
耕讀漁樵、二十四孝這些陽春白雪的壁畫,
又是誰在教導后代時,一種最直白的呈現?
也許,每一位最普通的楊家堂村人,
都曾經歷過這樣的生活……
攝影/葉高興
蜿蜒前進,
走到村中央,邂逅一座宗祠。
宋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
它提醒著人們,
楊家堂是一個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
相傳,宋氏先祖來自京兆(西安及附近地區(qū)),
始祖為宋濂第十一代裔孫宋顯昆。
攝影/呂勁天
順治初年,宋顯昆偶遇楊家堂,
見這里林木蔭翳、山靈水秀,
在山腰間開荒拓地,
建起了第一棟房屋,
沒想到,一個家族的風氣
便跨越百年,流傳至今。
楊家堂村的宋氏族人
依然謹遵祠堂中的點點教誨,
背起鋤頭化作農民、
提起毛筆搖身文人、
走出家門儼然商人,
一代代印證著
“人生未許無全事,世態(tài)何許定認真”的古話。
也許,這便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
攝影/姜曉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