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ID:FranklinReadingClub)
01
比你有錢的人,工作比你更拼
02
富人愛工作,窮人愛抱怨
李嘉誠從一個少年難民,變化成世界性的商業(yè)領袖,這與他的“工作狂”特質(zhì)是分不開的。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出生在廣州潮州。
12歲那年,日軍轟炸潮州,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便和家人輾轉來到香港,寄居在舅父家里。
回憶起那段日子,李嘉誠唏噓:
很短的時間內(nèi),看到人情冷暖,心里很難過,可說是一夕成長。
1955年,他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的積蓄7000美元,開辦了自己的塑膠廠,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他憑著“智慧、學習和努力”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
后來幾經(jīng)商場沉浮,每次金融危機,李嘉誠都成功整合世界資源,險中取勝。
別人都說他是“華人首富”,他卻說:
這是很復雜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zhàn),歷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有遠見、有創(chuàng)新,怎不令人身心勞累。不過四方風風雨雨,我還是不斷地笑對人生。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成功并非因為我聰明,而是我花了更多時間去思考問題,而并非花時間去抱怨?!?/p>
富豪們再工作上的認真與投入,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
我認識一個CEO,他每天都要處理上百封郵件,即便是這樣一件小事,他都能做到極致。
他給自己弄了一個更大的三屏顯示區(qū),一個屏顯示正在處理的郵件,一個屏顯示未處理的郵件,一個屏顯示他的電腦桌面,他通過集中精力逐一處理專用屏上的每封郵件,來提高工作效率并確保沒有遺漏。
每年,他都會去樹林的小木屋呆上整整一周,把大量的文件和賬簿完全拋諸腦后,隔絕所有干擾,這一周,他要完成一年的閱讀量和思考,制定戰(zhàn)略,對過去一年做個總結。
他在事業(yè)上取得矚目的成就,是因為他真的將自己全人都投入在工作里面。
你在工作上付出多少,工作就給你多少回報。
03
善用三個富人思維,拓寬你的職場邊界
你知道金錢對于富人的意義嗎?
答案是,無意義。
馬云多有錢,有人調(diào)侃,就是每天中五百萬,大概要持續(xù)地中一百多年吧。
比爾蓋茨多有錢,有人做了一張表情包,他想要買一輛蘭博基尼,只是呼吸了三秒鐘時間,一、二、三,錢夠了。
金錢帶給他們的邊際效應已經(jīng)寥寥無幾,珍饈佳肴、雕梁畫棟、日進斗金都不能取悅他們,因此他們比我們普通人更加渴望從工作中尋找人生的意義,沒有工作,錢再多,也是枉然。
心理學中對于富人們熱愛工作的思維模式有一些研究,在窮人花大量時間去抱怨工作不好找、薪酬待遇低、老板不好伺候、同事不好相處的時候,富人們是怎么想的?
具體怎么做?
我們一個個來看:
提供價值——人與人生存的社會關系。
本質(zhì)就是價值交換,人類個體為了生存必須要對群體展現(xiàn)自己一定價值,這是邊緣生存法則,價值表達,要活下來,你就要提供自己的價值去交換別人的價值,這是最核心的生存法則,價值供給。
很多人只看重價值表達而忽略了價值供給,例如剛進公司的你會不服氣領導的指點,認為“我的東西更好”,而不是“我能給你提供什么價值”;
很多職場老人也會經(jīng)常在辦公室極力維護“我才是對的,我比你強”,從來不會想,我到底提供了什么價值。
這是窮人思維向富人思維轉換的第一步,如何去提供價值,在外部獲得反饋。
此時你需要提升自我價值四個方面: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技能練習和分析問題能力。
自我賦能——原始人鉆木取火。
表面上看,是對火的控制,最核心的問題卻是需要不斷地添加的木材,普通人都以為那些高手都是通過高度自我管控(自控力)才實現(xiàn)個人成長突破,但實際上他們是做好了賦能,才會源源不斷賦予自我和團隊以能量。
舉個例子,我參加一個半馬的比賽,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逐漸感到體力不支,肌肉抽搐,非常痛苦咬牙堅持跑完,沒錯,我就是用意志力堅持下來,還特別感動。
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就大錯特錯,任何使用自控力做完的任務就是停留在成長的初級階段,在高手眼里,成長充滿了樂趣,他們會在奔跑的途中找到美麗的風景持續(xù)快樂地給自己賦能。
在工作中,他們遇神殺神,所向披靡,PPT做的不漂亮,就馬上報班學習;
演講不夠有激情,就每天早起苦練,他們一刻不停地在奔跑,在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做出分享,幫助更多人成長,形成步調(diào)一致的精神部落,這些人也就是你的種子團隊。
這是窮人思維向富人思維轉化的第二步,掌握目標效能、時間管理、習慣管理、工具體系四個方面的知識。
突破邊界——最難就在突破自我。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天賦和缺陷,我們要做的不是木桶理論中盲目給自己的缺陷打上補丁,而是去給自己的優(yōu)勢添磚加瓦,做到極致。
西方心理學流派溫尼科特提出:
讓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就是說,不要壓抑“本我”(弗洛伊德曾把人的精神層次分為本我、自我、超我),去追求老子的“無為”,去追求馬斯洛需求層級的頂級“自我實現(xiàn)”,去追求卡尼曼的“高峰體驗”,都是在說窮人思維向富人思維的最后一個,你需要突破自我,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劣勢,利用自己的天賦、興趣持續(xù)工作。
這也是富人們熱衷工作最本質(zhì)的原因——他們在工作中實現(xiàn)了弗洛伊德所說的本我境界, 獲得了人生終極的幸福感。
魯迅曾說過:“思維決定命運?!?/p>
你習慣了用一個助理(窮人)的思維方式做事,你就只能做一個助理(窮人);
你習慣了用一個老板(富人)的思維做事,你才能跟上老板(富人)的思路,勝任核心管理層的崗位,擴寬你的職場邊界。
04
為夢想打工,就能站在幸福鏈頂端
紀伯倫曾說:“我說生命確是黑暗的,除非有盼望,而一切的盼望都是盲目,除非有知識,而一切的知識都是枉然,除非有工作。”
工作能帶來什么?
錢。
錢能帶來什么?
房子、車子、安全感。
安全感能帶來什么?
實現(xiàn)自由和夢想。
沒錯,我們就是要讓工作成為興趣,讓自己為夢想打工。
提出這個口號的人,你肯定意想不到。
一個非典型成功人士的演講視頻刷爆了2017年下半年的朋友圈,他受邀參加第二屆紐約中美發(fā)展論壇,在紐約大學以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和音樂人的身份告訴大家工作的意義:金錢永遠第二,熱愛才最重要。
他就是陳冠希。他說:
如果你只是為了錢,聽從父母的安排,而去從事了某個工作,抱歉,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照鏡子都會感到無力的沮喪。
于是他在退出演藝圈之后干了一大票,開潮牌店,發(fā)展說唱音樂并將中國元素融入到衣服設計和歌曲創(chuàng)作中,力排非議華麗轉身。
另一位職業(yè)小說家海明威先生,號稱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鐘,寫作態(tài)度極其嚴肅,幾乎到自虐的程度。
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里就改到哪里。
他認為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
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修改花了5個月,最后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喪鐘為誰而鳴》樣稿出來后,他連續(xù)修改了96個小時,沒有離開過房間。
日本一個思想家石田梅巖說:
努力工作,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修行,就是悟道,就是磨練人的靈魂。
原來,熱愛工作,就能實現(xiàn)自由與夢想;
熱愛工作,就是在修行;
熱愛工作,就能站在幸福鏈的頂端。
我修來的福氣,可以任性地捐給我愛的人,佛典里有一句話:"福不唐捐",意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
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
只要勤奮努力、堅持不懈,每天像個卒子一樣前進一點點、進步一點點,終會有所成就。
與諸君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