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他們的愛情萌芽于1947年的杭州,那時他在《東南日報》工作,因主編幽默副刊而與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認(rèn)識。杜家父親在上海行醫(yī),母親喜歡清靜,用八根金條在杭州買了所庭院大宅,平時與女兒一起住在杭州,杜冶秋則跟著父親在上海上學(xué),假期才來杭州。
一天,他編的《咪咪博士答客問》欄目有這樣一個問題:“買鴨子時需要什么特征才好吃?”“咪咪博士”回答:“頸部堅挺結(jié)實表示鮮活,羽毛豐盛濃厚,必定肥瘦均勻?!鄙倌甓乓鼻锊灰詾槿?,寫了一封信去“商榷”(或說抬杠):“咪咪博士先生,你說鴨子的羽毛一定要濃密才好吃,那么請問:南京板鴨一根毛都沒有,怎么竟那么好吃?”“咪咪博士”回信:“閣下所言甚是,想來一定是個非常有趣的孩子,頗想能得見一面,親談一番?!倍乓鼻锘匦牛骸疤焯煊锌眨瑲g迎光臨?!?/p>
金庸在一個星期天下午登門拜訪,邂逅了十七歲的杜家小姐杜冶芬。第二天,他再度登門,送去幾張戲票,盛情邀請杜家一起去眾安橋的東南日報社樓上觀賞郭沫若編劇的《孔雀膽》。之后杜冶秋和父親回上海去了,他卻成了杜家??停c情竇初開的杜小姐雙雙墜入愛河。
1948年3月,《大公報》要派他到香港工作,他不是很樂意,寫信到杭州,征求杜冶芬的意見,她的答復(fù)是短期可以,時間長了不肯,所以報館高層同意他的要求:只去半年。赴港前他去了兩次杭州。3月27日,杜冶芬送他到上海,替他整理行李,送他上飛機(jī)。臨別前交代他一句話:“我們每人每天做禱告一次,不要忘了說,但愿你早日回到上海?!?/p>
據(jù)說,當(dāng)年10月他們在上海舉辦了婚禮,許君遠(yuǎn)是證婚人。
杜冶芬隨他去了香港。他在《大公報》、《新晚報》時的老同事、上司羅孚記得,他們那時住在摩里臣山道,附近不遠(yuǎn)就是杜老志道和杜老志舞廳,所以有人就開玩笑給這位杜姑娘起了個外號,叫她“杜老志”。
金庸曾以“林歡”的筆名寫影評、編劇本,這個筆名的來歷,他本人沒有作過任何說明。杜冶秋說,“林”是因為他們夫婦兩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個“木”字,雙“木”成“林”,而“歡”是他們當(dāng)時男歡女愛、生活幸福的寫照。杜冶芬在香港的幾年,他忙于工作,沒時間陪她,她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生活過得不愉快。最后她獨(dú)自回了大陸,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xù)。
羅孚說她在長城電影公司擔(dān)任過場記,后來不知怎么,兩人分了手。她一個人回杭州去了。金庸在《大公報》的其他同事說,“杜冶芬是杭州人,不懂粵語,在香港感到生活苦悶,加上當(dāng)時查良鏞收入不多,她在吃不了苦的情況下,離開查良鏞?!?4歲時回憶這段不愉快的婚姻,金庸依然眼含淚光地說:“是她背叛了我?!?/p>
金庸自認(rèn)是個感情重于理性的人,他對記者說:“我是離過婚。第一次結(jié)婚的時候,她很愛我,我很愛她。但事后離了婚,你問我后悔不后悔,我說不后悔。因為在當(dāng)時條件下,大家好真心真意的。事后變故,大家沒辦法知道?!?/p>
他們沒有子女。杜冶秋回憶:“有些報紙說查、杜分離是因為查欲求職‘外交官’遭妻子反對,迫不得已才分手的,實際上是無稽之談?!彼J(rèn)為:“后來離婚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愛尚且存在不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