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醫(yī)學界感染頻道”加關注哦↑
在第一醫(yī)學頻道再次聆聽肖永紅教授關于《抗菌治療常見誤區(qū)》的授課,其觀點直擊目前我國抗菌藥物治療存在的誤區(qū),聽后感觸頗深,受益匪淺。肖教授不愧為大牌專家,思維縝密,語速流暢,稍不留神,就會落下重要內(nèi)容。所以,聽肖教授的科必須全神貫注,絲毫不得馬虎。
作者:江云蘭
來源:SIFIC官微
抗菌治療常見誤區(qū)
總結肖教授的授課內(nèi)容,與我們感控有關的有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1、治療感染而非細菌
國內(nèi)抗菌藥物使用誤區(qū)是從感染治療滑向細菌治療。肖教授指出,這是一個危險的導致細菌耐藥的現(xiàn)象。如無癥狀菌尿癥,不一定需要抗菌藥物治療。很多痰培養(yǎng)出的鮑曼不動桿菌約70-80%以上不需要抗菌藥物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因為其固有耐藥性,加之抗菌藥物使用后篩選出來耐藥鮑曼不動桿菌,但很多是定值菌,患者并沒有感染癥狀。如果一見到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就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頭孢哌酮舒巴坦等,將會導致大量的耐藥菌產(chǎn)生。只有細菌感染導致機體器官和功能的損害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
2、多做血培養(yǎng),而不是考慮血流感染才做
其實,很多情況下都可以送血培養(yǎng),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都可以送血培養(yǎng)。
3、抗菌治療根據(jù)藥敏選藥
因為,根據(jù)藥敏,除了敏感和耐藥,還有中介,而中介值變化較大。肖教授指出,抗菌治療根據(jù)敏感選藥即敏感率高成功率也高,而根據(jù)耐藥選藥容易導致治療失敗。即耐藥率高治療失敗率也高。細菌耐藥報告可以作為預警,起到警示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