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智”和知識的“知”在古代其實是同一個字。我們先看“知”?!爸边@個字形,先有一個“口”,就是我說話,另一邊是“矢”,就是一支箭。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問你懂了沒有,你馬上說我懂了。《徐曰》:“如矢之疾也”,反應(yīng)極快謂之“知(智)”。有些人,在很多情況下,其他人都沒有理解過來,他一個人先笑了,像一支箭射出來馬上就反應(yīng)過來了。這種人我們就說“啊呀,好聰明啊”。這個聰明就是“智”。今天我們寫的聰明的“明”字中“日”過去是一個“目”,這邊是一個“冂”,叫做耳聰目明。耳朵一聽就懂了,眼睛一看就知道了,這就叫“如矢之疾也”。所以“智”寫不寫底下的“日”都沒有關(guān)系,實際上就是“知”。后來為了區(qū)分,在“知”底下再加一個“日”。但是這個“日”在先秦是不加的。比如孔子說子由,也就是子路,總是在他還沒說完時候他就回答,老師很不高興地說:“由也,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詈笠粋€念zhì,意思是說:子由啊,你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裝懂那就是傻瓜。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者的表現(xiàn),真正有知識的人是不裝的。在孔子的系統(tǒng)里叫做“智仁勇”。“智”是智者,智慧多;“仁”是跟人把關(guān)系搞好,“勇”是要有勇氣,能堅持。古人認為賢者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所以對一件事情要有是非判斷。智者是有是非判斷的,有知識的人一件事情來了,他馬上就知道一件事情的發(fā)展趨勢,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件事情要怎么處置和不能怎么處置。所以《論語·子罕》里有“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者是不惑的,聰明的人是不會被人家的流言蜚語和片面的東西遮蔽或者說受騙的,所以一個成就事業(yè)的人一定要有大智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