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別再為人性冷漠找客觀上的借口,我們也實在沒有理由把自己與社會撇得一干二凈。何況從某種程度上講,或許正是我們的見利忘義、見死不救,是我們熱衷于渲染不敢扶或者不想扶的社會恐惶,才讓許多倒地老人陷入一個孤立無援的絕境。
文 | 古風聽竹
來源 | 古風聽竹的法律博客
據河南電視臺@法治現場:8月30號下午,河南開封暴雨,路面積水成河。一名60歲老人騎電動車涉水時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掙扎。多名路人上前圍觀后又退回,有一女子勸人伸出援手未果后也離開。三分鐘后,老人被另外一群路人拉出,卻已死去。
面對老人突然倒地這一幕,是選擇扶還是不扶,這個問題確實一直讓我們感到極其糾結。而事實上,大多數人也只是停留在習慣于充當“道德教父”的層面,反正沒人證明走過老人身邊的人就是自己,所以自然而然可煞有介事地作一番道德說教。
“人們看到新聞,不(會)去責怪事故周邊的人冷漠,而是責怪當今的法律??梢娔暇┡碛畎附o世人留下多少禍害”,“道德淪喪,最終禍首是現有統(tǒng)治體制”……。如此信口雌黃的言論聽上去多么能蠱惑人心,仿佛這個社會的所有沉疴痼疾都是由體制制度造成,道德淪不淪喪、人性冷不冷漠與我們自己壓根兒沒有半點關系,甚至讓人覺得這些言者總是能保持唯我獨醒的洞察力,他們顯然也是現有體制制度的無辜受害者之一。
不善于檢視自己,一切都是社會虧欠著我們,是體制制度不讓我們去積德行善。這便是當下很多人擁有的心態(tài),或者說是我們身上的一大病態(tài)?!坝幸虮赜泄?,如果不是有那么多扶人被訛的先例,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悲劇發(fā)生,那些訛人的老頭老太太你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因為病倒在路上沒人扶你的時候,你會不會后悔當初訛過扶你的人?!笨墒牵鋵嵅]有任何證據證明開封那位老人生前曾經訛過別人。
盡管我們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敢上前一扶,卻還在千方百計為自私怯懦辯護;我們似乎很在行當人性的評判者,卻不善于做道德的踐行者;我們能輕而易舉找出社會冷漠的無數條理由,卻往往看不見自己身上的存在問題。捫心自問,我們從來都是把自己當成人性道德檢驗的局外人。當老人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我們要么選擇視而不見,要么選擇繞道而行,哪怕在我們的雙手夠不著老人時,也會用近乎歇斯底里的語調制造一種輿論:當心被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別再為人性冷漠找客觀上的借口,我們也實在沒有理由把自己與社會撇得一干二凈。何況從某種程度上講,或許正是我們的見利忘義、見死不救,是我們熱衷于渲染不敢扶或者不想扶的社會恐惶,才讓許多倒地老人陷入一個孤立無援的絕境。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