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4點半(資料圖)
原標題:“哈佛凌晨4點半” 騙了多少人?
《哈佛凌晨4點半》最初是作為言之鑿鑿的10萬+火文在網上被瘋轉,后來是作為一本書,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
該文描述的是,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燈火通明,座無虛席,莘莘學子已經坐滿圖書館,靜靜看書、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問題……無論是書還是文章,想要描述的中心問題是,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然而,耶魯大學本科畢業(yè)、今年8月底入讀哈佛大學商學院MBA、90后的李柘遠(Leo),通過親身經歷和調查證明,網上熱傳的“哈佛凌晨4點半圖書館的景象”,只是一個不存在的想象。凌晨4點半的哈佛大學其實和世界上,包括中國的大學基本一樣,無論是學生還是教職員工,都沉浸在睡夢中。確認這一點至關重要。
李柘遠的調查分三部分,一是哈佛官網資料查詢,二是哈佛學生現(xiàn)身說法,三是哈佛圖書館實地走訪。在哈佛大學的80家大小圖書館中,只有勒蒙圖書館(The Lamont Library,位于哈佛庭院)是24小時開放,其他大部分是在零點關閉,而在24小時開放的勒蒙圖書館,平日到了晚上十一二點時人就很少了,更別提后半夜。只有在期末考試前的一兩天,人會稍微多一些,但也絕對不是人滿為患。
《哈佛凌晨4點半》顯然已經不是雞湯了,如果說是,也只是抹了點雞油的假雞湯??墒?,這樣的雞湯為何迷倒了幾乎所有的國人,尤其是中國的學子。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以哈佛教育的世界性杰出成就套上中國式思維的論證。
作為世界一流學府,哈佛大學培養(yǎng)了許多杰出人才,其中有4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普利策獎得主、8位美國總統(tǒng),以及各行各業(yè)的精英。這些教育成就和成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取的,而是勤奮、大量付出的結果。這既符合中國人發(fā)奮圖強、聞雞起舞的歷史,也符合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于工作的勤奮,梅花香自苦寒來,甚至要經歷千辛萬苦。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話當然是成立的,但是,一旦超過一定的度,或一定的臨界值,例如人的生理極限,就有可能走向謬誤,真理不能再向前多走半步。對此,李柘遠有一個感悟和總結:以學習時長衡量一個人刻苦與否是一個不太明智、甚至有點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魯,沒有看到誰以“刷夜”為榮,更沒有學生暗自較量誰能熬得更晚。這些學校學生崇尚的,是一個叫做“productiveness”(效率,多產)的詞。
講究學習方法和效率既是哈佛學子成才成功的奧秘,也否定了“刷夜”、熬夜和通宵達旦的做法,因為后者既有違科學,也超越大多數(shù)人的正常行為方式。當然,考過托福和在國外學習過的人都知道,有的人學習是day in and day out,即日以繼夜不休不息地學習,但那只是極個別人,或者是在考試前的拼命惡補,并且不能持久,這并非是真正懂得學習方法的人和大多數(shù)學子所采用的學習方式。
現(xiàn)在,隨著對睡眠的機理的認知不斷加深,不僅揭開了人必須每天睡6-7個小時的奧秘,也證明,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燈火通明其實是“顛倒黑白”,這會造成很多危機。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yī)學中心的聶德卡·尼德瓜德等人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在睡眠時能夠最有效地清除大腦中的垃圾。人的睡眠不只是有助于高效活躍的大腦類淋巴系統(tǒng)清除廢物,還能清除引發(fā)阿爾茨海默?。ɡ夏臧V呆)和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毒素。
如果天天都刷夜,就既沒有精力學習,反而可能日積月累形成癡呆和弱智,更不用說正常的睡眠對于保持和維護人的生物鐘的重要意義。即便睡眠時間有保障,但如果黑白顛倒,晚上工作和學習,白天睡覺,這樣的睡眠節(jié)律紊亂也會對超過1000個基因造成嚴重破壞,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沒有誰能長期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獲得成功和成就,只是在名校的光環(huán)面前和沒有親歷眼見為實和調查確認時,“顛倒黑白”的《哈佛凌晨4點半》才能騙到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