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詞牌與詞律基礎
詞牌與詞律基礎

.
主講人: 李學文


第一節(jié) 關(guān)于詞的起源和種類

詞曾被人稱為“詩余”,更有人稱它為詩的“末技”。還有人說詩是老生吟,詞是花旦唱。對這些說法,我都不敢茍同。我認為,詞就是詩的一種別體,而且是層次更高,更具靈活性的一種詩歌體裁。作律詩難,填詞更難。沒有厚實的律詩知識底子和熟練的運用技巧,要想填詞,那更是難上加難。古人云:“作詞之難,難于上不似詩,下不類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薄盁o才固不可作詞,然逞才作詞,詞亦不佳。須斂才煉意,而以句調(diào)運之。詞中四字對句,最要凝煉”,這確實是經(jīng)驗之談。


一、詞的起源

詞大約始于隋唐,流行于五代,輝煌鼎盛在宋朝。它最初被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專門為宮廷和達官貴人的酒席宴會配樂彈唱的。我們現(xiàn)在是先有歌詞,然后譜曲,那時是先有樂譜,然后配詞。從配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來自民間文學。但是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和詩一樣供人吟頌的詩歌。詞雖然多數(shù)是長短句,但它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在形式上和律詩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律詩為整齊的五、七言,即齊言。而詞則為長短句,即雜言。但長短句卻不是詞的唯一特點,因為詞并不都是長短句,而長短句也不都是詞,如《詩經(jīng)》和《楚辭》里就有很多的長短句,但卻沒有人稱它們?yōu)椤霸~”。一般的說法是,《詩經(jīng)》里的詩,是用來配雅樂的,樂府詩是用來配清樂的,而“詞”卻是用來配燕樂的。

所謂“燕樂”,據(jù)《隋書?音樂志》記載,是在北周以前從印度中亞細亞經(jīng)新疆而傳入中原一帶的以琵琶為主要樂器的新興音樂。這種西域傳來的音樂,到了隋唐時代便風靡流行起來。“燕樂”傳入中原后,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原民間音樂的影響,但其主體仍是自外流入的大量“胡樂”。由于胡樂的旋律十分復雜,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只能同一部分樂曲相配,對于那些大量的結(jié)構(gòu)參差的樂曲,就很難相配,只能依照樂曲的節(jié)拍而填制長短句的“詞”?!霸~”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而且它一開始就是齊言和雜言同時發(fā)展的。

由此可見,那些以雜言為主要形式出現(xiàn)的詞,之所以要求不同的句數(shù),每句又有不同的字數(shù)與平仄,以及用平韻還是用仄韻,在何處用韻等,并不是隨意而定的,而是“句之長短,各隨曲度”,即由樂譜規(guī)定的。
“詞”也和詩一樣,首先是從民間產(chǎn)生的。如隋代的《河傳》、《楊柳枝》,可能就是民間產(chǎn)生的詞調(diào)。由于“詞”是配樂的歌詞,它的原始作品,除采用民歌曲調(diào)之外,有一部分很有可能就是來自熟悉樂譜的樂工伶人之手。中唐以后的文人士大夫的“詞”,就是在民間“詞”的基礎上,汲取了它的營養(yǎng)以后而逐漸發(fā)展成熟起來的。


詞,正因為是與燕樂相配的歌詞,所以當時才叫“曲子詞”?!扒印笔侵敢魳凡糠?,“詞”是指文辭部分,在樂曲歌辭中,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清劉熙載說:“詞即曲之詞,曲即詞之曲”,所以說“曲子詞”這個名稱,清楚地說明了詞體的性質(zhì),表明了詞與曲的關(guān)系。此外,古時還有人把詞稱為樂府、詩余、長短句、樂章、琴趣、語業(yè)、歌曲、別調(diào)等等。


二、 詞的種類

詞,根據(jù)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或者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慢詞。有人把五十八字以內(nèi)的稱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稱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上的稱為長調(diào)。除這種以字數(shù)多少來分類的之外,詞又因分段的關(guān)系,還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區(qū)別。詞的一段叫做片或闋。片與片之間的關(guān)系,在音樂上是暫時休止而非全曲終了,正如現(xiàn)代歌曲疊唱一兩次而后合為一曲的情形一樣。不分段的詞即單調(diào),分為上下片(或前后兩闋)的詞即雙調(diào);分為三段的即為三疊,三疊詞若前兩疊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第三疊的雙頭者,又叫“雙拽頭”;分為四段的即為四疊。雙調(diào)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一般都是上下兩片的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大致相同。凡上下片的字數(shù)、平仄不盡相同的詞,其下片的頭一句叫做“換頭”或“過片”。

詞調(diào)又因音樂節(jié)拍的不同而分為令、引、近、慢四類。令詞,一般字數(shù)比較少,近詞和引詞一般都長于小令而短于慢詞,慢詞大多是長調(diào)。當然,以字數(shù)論詞的種類,只是大體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為了使詞調(diào)大大豐富起來,古代詞人除自制新腔外,還經(jīng)常不斷的依舊曲而造新聲,于是詞又有了犯調(diào)、轉(zhuǎn)調(diào)、攤破、減字、偷聲、疊韻、添字、促拍、聯(lián)章等,不在此詳細論述。

從音樂上講,詞調(diào)就是腔調(diào)。每一個腔調(diào)都表現(xiàn)一定的感情,或喜或怒,或悲或哀,或憂或樂,不同腔調(diào)表現(xiàn)不同的感情,這就是聲情。一般地講,從詞、曲到今天曲藝中的某些調(diào)子,都是這樣。聲情激越,宜抒豪情壯志的詞調(diào)如《六州歌頭》、《滿江紅》、《念奴嬌》等;聲情低抑,宜抒兩面凄惋情調(diào)的如《聲聲慢》、《阮郎歸》、《一剪梅》、《雨霖鈴》等;輕歌曼語,宜抒歡快情緒的如《南浦》、《洞仙歌》等;淡雅悠閑,宜抒閑情逸致的如《霓裳中序第一》、《卜算子》等等。這些,都表現(xiàn)了詞調(diào)的不同聲情。當然,所謂詞調(diào)的聲情,也不能絕對化,早在宋代,有些詞人由于填詞并不是為了配曲歌唱,就大都不顧腔調(diào)聲情,早已出現(xiàn)“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的現(xiàn)象了。

詞在開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寫男歡女愛,風花雪月為主,“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保ㄍ鯂S《人間詞話》)到宋代,更是逐漸有了“豪放派”和“婉約派”之分。“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婉約派”以柳永、晏殊為代表,極大的影響了后世。后人有一種觀點認為,“婉約”才是詞,是花旦“吟”,“豪放”不是詞,是關(guān)東大漢“喊”;“婉約”是原裝,“豪放”則是“舊瓶裝新酒,完全變了味”。我認為,詞既然是吟唱的,就應該生旦凈末丑,樣樣都有;既然是一臺戲,就應該才子佳人、關(guān)東大漢、江南美女、塞上英豪滿臺走。一花獨放春天盡,百媚齊開遍地春。這個道理是最淺顯不過的了。說“這廂”就是詞,寫“這里”就是曲;淡雅入詞,俚俗稱曲,今天看來,更是無聊?!芭f瓶裝新酒”也未必不是好事,二鍋頭竹葉青的酒瓶如果裝進了茅臺五糧液,誰敢說不是好酒?

中國是一個詩詞大國,自唐宋以來,好詩好詞大概是已經(jīng)寫盡了,今人再如何翹首,也是難望其項背的,這是我習詩填詞以來最大的感觸。詩詞最講究“推敲”,可推敲來推敲去,也難推敲過古人。我曾有一詩:“吟詩許久夢心寒,好句不曾拋案邊。詩到唐時已寫盡,詞從宋末更填完?!比绱苏f來,今人不是就不能再寫詩詞了嗎?也不盡然?!扒俺鬃哟呵镒?,史記太公漢武言。賈島推敲千古事,今人姑妄嵌詞間?!薄耙骶浜雾毞Q李杜,填詞不必望翁軒”,如此心態(tài)也就行了。現(xiàn)成的好詞好句,成語典故皆來自祖國民族語言的璀璨寶庫,拿來用就是了。只是用的時候,要動點腦子,要活用、化用才好,切忌整句整篇大段的抄襲。

少時填詞的時候,沒有完整的讀過詞話,也沒見過詞譜,卻少了些顧忌,管它什么平仄格律,亂填一氣,只是把字數(shù)湊滿,胡亂押上個韻便算完事大吉,每每沾沾自喜,自以為是會填詞了,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人家是先懂平仄、聲調(diào),然后填詞,我卻是先填詞而后懂平仄、聲調(diào);人家學詞有先生,我卻沒有。至于讀詞話,講意境,則是近來才有的事。如今,總算是有了詞譜,略懂了點格律,又拜讀了古今人的一些詞話,可遣詩玩詞之余,反倒多了一層困惑和疑慮,甚至茫然。因為根據(jù)他們的一些說法,我不知道我填的詞還是不是詞。拙詞的平仄、聲調(diào),現(xiàn)在應該不是大問題,但究竟是屬于后庭歌女、才子佳人吟唱的,還是關(guān)東大漢、塞上英豪喊的,是不是“舊瓶裝新酒,完全變了味”,則不得而知。我有時甚至不敢把自己的詩詞拿出去給別人看,因為實在是心中無數(shù),生怕遺人笑柄,貽笑大方。這是我題外的一點感想,不再贅述。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詞的句式
    詞的句式與近體詩不同,近體詩只有五、七言兩種形式,而詞從一字一句多到十一字一句,一首詞的句子絕大多數(shù)是長短句間用的,所以有人才把它叫做長短句。像七言的《浣溪沙》、《木蘭花》,五言的《生查子》這樣整齊的句式在詞中只是少數(shù)。詞里有幾種特殊的句式,在閱讀或填詞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
一、一字豆
    一字豆也叫一字虛詞做領字。豆,就是逗,是表示這個字在句中稍有停頓的意思。一字豆,都是用在一句中的頭一個字,所以稱做“領字”。一字豆不須點斷,只須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就可以了。懂得一字豆,才不至于誤解詞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實際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長城內(nèi)外”,“”字是一字豆仄聲,引領以下“長城內(nèi)外”四字“平平仄仄”律句。這樣,“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四句就成為整齊的對仗了。一字豆,也并非任何一個句子都可以隨便用的,而是在一首詞的特定的句子中才能使用,這種特定的句式,也是這首詞的格律之一。用一字豆最典型的詞調(diào)有《八聲甘州》和《沁園春》等?,F(xiàn)舉柳永的《八聲甘州》為例:
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故鄉(xiāng)渺渺,歸思難收。
年來蹤跡,何可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凝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
    這首詞中的四個字“”、“”、“”、“”,都是一字豆,都是一句的領字??赡苁怯捎跇氛{(diào)的拍節(jié),唱到這里,開頭一字需要稍微停頓一下再接著唱。我們在吟頌這首詞的時候,讀這句的第一個字也得稍停頓一下;如果照這個詞的格式填詞的話,就也得依照格式安排這樣的句法。一字豆都是在三字句以上的句子中使用的,多數(shù)是虛詞,如但、又、正、更、漸、尚、甚、況、且、乍、方、縱等;還有些是動詞,如望、對、嘆、看、念、料、算、想、恨、怕、悵、問等,這些字大多又都是去聲。
    二、兩字豆
兩字豆也叫兩字虛詞做領字。例如怎禁、卻是、漫道、況值、莫是、試問、可是、誰道等都是屬于這類詞。一般都是在五言以上的句子中使用,如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的“試問”、“卻道”都屬于虛詞的性質(zhì),用的句位都是在五言以上的句子中。同時這兩個句子的語言結(jié)構(gòu),按式又都是開頭兩字是一個節(jié)奏單位,只有開頭兩字是一個語言節(jié)奏單位的句子才能用這樣的虛詞。填詞用這類虛詞,尤其需要注意句式的結(jié)構(gòu)。
    一、三字豆
    三字豆也叫三字虛詞做領字。常用的虛詞有:更那堪、又卻是、最無端、又況是、記當時、都應是、最難禁、最不堪、更能消、便縱有、似這般、怎禁得等等。這種虛字多是用在七言以上句子的開頭三字,而且是為一個節(jié)奏單位的。下面我們舉柳永的《雨淋霖》為例:
寒蟬凄切,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
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這首詞里,除了有兩個三字虛詞“更那堪”、“便縱有”以外,還有一個一字豆“對長亭晚”的“”字。這些虛詞的運用都是在適當?shù)木渥又惺褂玫模荒苋我馀龅揭粋€句子就用,比如“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就不能用在同樣八字句的“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這個句子上。前人也有把這些虛詞歸類稱為“集虛”。張炎說:“此等虛字,卻要用之得其所,若能盡用虛字,句語自活,必不質(zhì)實,觀者無掩卷之誚。”他所說的“若能盡用虛字”,也就是在適當?shù)木涫街锌梢员M量多用的意思,但也并不是句句都可用,一定要根據(jù)詞牌和詞調(diào)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如果用得好,是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
   四、疊句。
    在有的詞調(diào)中,特定的句位,必須用疊句。如前例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知否?知否?”兩個疊句,不管用什么字,這兩個二字句必須是疊句。又如《調(diào)笑令》開頭兩個二字句和下面兩個二字句,都必須用疊句,而且講究頗多。我們舉王建的一首《調(diào)笑令》為例:
團扇,團扇,
美人并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
春草昭陽路斷。
    這個詞牌的第一、二句都要求是平仄疊句,如“團扇”,“團扇。第六、七句也要求是兩個疊句,這兩字在本句中要求是仄平腳,在后邊的疊句中則必須是平仄腳。而且在文字上,下邊的兩個疊字,還必須得把上句末尾用過的兩個字顛倒過來用。如這首詞,上句的尾字是仄平腳“管弦”,下邊兩個疊句就得是平仄腳“弦管,弦管”,不可亂來的。詞用疊句,一詞有一調(diào)的定式,不是每調(diào)都有。詞的某一調(diào)有某一調(diào)的格式,填詞,只能按某調(diào)的格式來填。
五、詞里的特殊律句
注:下面我們?nèi)杂梅杹肀硎酒截?,○表平聲,●表仄聲,⊙表可平可仄,△表平韻,▲表仄韻,以下皆同?/font>
     在詞里,也有一種特殊律句,主要是指比較特別的仄腳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腳四字律句的正規(guī)句型是“○○●●”,但是特殊律句則是“●○○●”,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仄腳六字律句的正規(guī)句型是“●●○○●●”,但是特殊律句則是“●●●○○●”,第三字仄,第五字必平?!稇浨囟稹飞舷缕哪┚洌馈对~律》就應該是四字特殊律句。這個詞牌上下片倒數(shù)第二句也常常用特殊律句。如毛澤東《憶秦娥》中的“馬蹄聲碎,喇叭聲咽”?!度鐗袅睢防锏牧志湟渤S锰厥饴删?。如毛澤東“直指武夷山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等等。
關(guān)于詞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的句式,我們將在“詞的平仄粘對”里詳細論述。
第三節(jié) 關(guān)于詞韻、詞的平仄粘對和對仗
一、詞韻  
關(guān)于詞韻,唐宋以來,還沒有看到任何正式的韻書,古人曾有“詞韻向無定本”之說。有一部《詞林正韻》,據(jù)說是取古代著名詞人的詞參酌而定,它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以前使用的人也很多。其實這十九部不過是把詩韻大致合并歸類,和古體詩的寬韻差不多,然后作為詞韻來使用。現(xiàn)在把這十九部抄錄在下面,以供參考。
    平上去聲十四部 :
    1、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2、平聲江陽,上聲講養(yǎng),去聲絳漾。
  3、平聲支微齊,又灰半;上聲紙尾薺,又賄半;去聲寘未霽。
  4、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5、平聲佳半,灰半;上聲蟹,又賄半;去聲泰半、卦半、隊半。
  6、平聲真文,上聲軫吻,又阮半;去聲震問,又愿半。
  7、平聲寒刪先,又元半;上聲旱潸銑;去聲翰諫霰。
  8、平聲蕭肴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9、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10、平聲麻,又佳半;上聲馬,去聲祃。
  11、平聲庾青蒸,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12、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13、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14、平聲覃鹽咸,上聲感儉豏,去聲勘艷陷。
  入聲五部:
  1、屋沃。
  2、覺藥。
  3、質(zhì)物錫職緝。
  4、物月曷黠屑葉
  5、合洽。
    這十九部大約只能適合宋詞的多數(shù)情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普通話的推廣,第六部與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與第十四部相通,入聲五部早已消失。這其中有語音發(fā)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響。我認為,這部詞韻對今天的人來說,可以參照使用,但也不應固守不變,適當采用今韻,當是大勢所趨。至于有人主張?zhí)钤~也必須使用平水韻,我不反對,但也不提倡。個中道理是很簡單的,因為宋人填詞時,平水韻其實并沒有問世。
  在詞中,入聲韻的獨立性很強。某些詞在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聲聲慢》、《念奴嬌》、《滿江紅》等,但入聲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了。此外,一首詞是用平韻還是用仄韻,按照詞律,其界限是很分明的,某調(diào)規(guī)定用平韻,就不能用仄韻;規(guī)定用仄韻,就不能用平韻。除非有另一體。這是詞與詩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別。另外,填詞在押韻時,上去兩聲是可以通押的。這種通押的情況在唐代古體詩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以上所說都是就古漢語而言,至于現(xiàn)代人填詞,我認為還是應以普通話為標準,采用現(xiàn)代漢語里的四聲,并以此為依據(jù)使用平仄韻為好。比如有一些詞牌規(guī)定必須用入聲韻,可是入聲在普通話里已經(jīng)消失了,如何再用?按照王力先生的觀點,我們只好用現(xiàn)代漢語的去聲來代替了。對這個觀點,我是很贊成的。實際上,古人作詞在用韻上,也曾有過不少創(chuàng)造性的改革和變化,有人對有些規(guī)定必須使用仄聲韻的詞牌,如《滿江紅》等也嘗試用過平聲韻;有些本來是規(guī)定使用平聲韻的詞牌如《聲聲慢》等,有人卻改為了仄聲韻,因而就出現(xiàn)了一個詞牌多種格式的情況,即所謂變格。 
二、詞的平仄粘對
  詞的平仄粘對,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使用最多的是五、七言律句。有些詞,一看就知道是從七絕或七律中脫胎出來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由六個律句組成的,它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只是減去了第三、第七兩個奇數(shù)句。這首詞的后片開頭用對仗,就像律詩的頸聯(lián)用對仗一樣?!镀兴_蠻》上下片末句本來是用拗句“●○○●○”的,但是后代詞人許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萬樹《詞律》不得不在第一字注云“可仄”,第三字注“可平”。如果前后片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菩薩蠻》的上片頭兩句就是七言律句,末兩句和下片四句就是五言律句。象這樣的例子在詞中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詞里,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數(shù)是律句,從一字句到十一字句等,也多數(shù)是律句?,F(xiàn)在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1、一字句
一字句很少見。有人說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用平聲韻,如毛澤東《十六字令》中的“山”。其實陸游的《釵頭鳳》上下片末三句也是一字句,用仄聲韻,如“錯”,“錯”,“錯”,“莫”,“莫”,“莫”,只不過它同時也是疊句罷了。
   2、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第一字平聲,第二字仄聲,而且往往是疊句。如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知否,知否”,王建《調(diào)笑令》中的“團扇,團扇”。個別詞牌也有用“○○”的,如辛棄疾《南鄉(xiāng)子》中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秦觀《滿庭芳》中的“多情”等等。
    3、三字句
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組成,即:“○○●,○●●,●○○,●●○”。○○●,如毛澤東《沁園春》中的“須晴日”;○●●,如“俱往矣”;●○○,如溫庭筠《更漏子》中的“柳絲長”;兩個三字律句相對用在一起的,○●●,●○○,如吳文英《鷓鴣天》中的“鄉(xiāng)夢窄,水天寬”等等。
  4、四字句
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組成,即:“○○●●,●●○○”。兩個四字律句分開使用的,○○●●,如毛澤東《清平樂》中的“天高云淡”;●●○○,如岳飛《滿江紅中》的“怒發(fā)沖冠”。兩個四字律句平行使用的,即:“○○●●,○○●●”,如黃庭堅《驀山溪》中的“山明水秀,娉娉裊裊”。兩個四字律句先后使用,先平腳,后仄腳的,即“●●○○,○○●●”,如蘇軾《念奴嬌》中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或先仄腳,后平腳的,即“○○●●,●●○○”,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等等。
  5、六字句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我們把平起變?yōu)樨破穑破鹱優(yōu)槠狡?,就擴展成為六字句,即:“●●○○●●,○○●●○○”。兩個六字律句單獨使用的,●●○○●●,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的“我欲乘風歸去”;○○●●○○,如毛澤東《清平樂》中的“紅旗漫卷西風”。兩個六字律句平行使用的,即“●●○○●●,●●○○●●”,如吳城小龍女《荊州亭》中的“簾卷曲欄獨倚,江展暮云無際”。兩個六字律句先后相對使用,先仄腳,后平腳的,即“●●○○●●,○○●●○○”,如毛澤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或先平腳,后仄腳使用的,即“○○●●○○,●●○○●●”,如柳永《晝夜樂》中的“何期小會幽歡,變作別離情緒”等等。
  6、八字句
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往往用平聲;如果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往往用仄聲。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聲的如毛澤東《沁園春》中的“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第三字用平聲的如岳飛《滿江紅》中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等等。
7、九字句
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即“●○○、●●○○●●”,如蘇軾《念奴嬌》中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蛏纤南挛澹础啊瘛瘛稹稹瘛瘛瘛稹稹?,如歐陽修《南鄉(xiāng)子》中的“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蛏狭氯?,即“●●○○●●、●○○”。有的是用兩個律句組合而成,至少是六字或五字句應該是律句。   
8、十字句
十字句較少,往往是上四下六,或上六下四。一般由兩個律句組成,即“○○●●、●●○○●●”,如筆者《鳳凰閣》中的“軍裝脫下、未見英雄氣短?!?br>9、十一字句
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即“○○●●、○○●●●○○” ,或上六下五,一般往往都是律句,即“○○●●○○、●●●○○”,但也有少數(shù)拗句,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的“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笔蛔志湟脖容^少見。
  詞的平仄粘對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詞句常常是不粘不對的,所以我認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必講”的口訣對詩律來說雖有缺陷,但對詞律而言,是基本可行的,你不必考慮對句的粘對與否,只要注意避免本句的“三平調(diào)”和“孤平”就可以了。象《菩薩蠻》開頭兩句雖然都是律句,但它們的平仄卻不是對立的。這是詩和詞的又一個顯著的區(qū)別。大多數(shù)的詞牌是沒有拗句的,只有少數(shù)詞牌用一些拗句。例如蘇軾《念奴嬌》前后片末句,“一時多少豪杰”,“一樽還酹江月”,《水調(diào)歌頭》上片第三句上六字,“不知天上宮闕”,《洞仙歌》上片第三句“水殿風來暗香滿”,下片第三句“時見疏星渡河漢”等等,都是“○○○●○●”或“●●○○●○●”,這都屬于拗句的定格。詞的拗句一般是不需要也不可以去補救的,你只要照著詞譜填就是了。后人所謂格律的束縛,大概也包括這個東西。其實,后人改動前人詞譜的也不在少數(shù)。有的就干脆把拗句改為律句,我看這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我認為,現(xiàn)代人填詞,只要基本合律,而且朗誦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聲調(diào)鏗鏘,也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一字不差的去模仿那些本來就拖泥帶水、粘牙滯齒如同口吃一般的拗口語句,切忌盲句死填。
   總之,我們只要從律句的基礎上去了解詞的平仄粘對,詞里遇到的問題大部分就都可以得到解決。
    三、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有自由的??傊?,它比律詩的要求要寬松得多 。
   1、固定用對仗的,例如《西江月》上下片的頭兩句。此類要求固定使用對仗的詞牌是很少的。
  2、一般用對仗的(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園春》上片第二三兩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兩句;下片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兩句;又如《念奴嬌》上下片第五、六兩句;又如《浣溪沙》下片的頭兩句。
   《沁園春》上片第四、五、六、七四句,如“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下片第三、四、五、六四句,如“惜秦皇漢武,略輪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對仗是一字領兩句對兩句,跟一般對仗還有所不同。這種對仗稱為扇面對。
  一般來說,凡前后兩句字數(shù)相同的,都可以用對仗。例如《憶秦娥》上下片的末兩句,《水調(diào)歌頭》上片第五、六兩句,下片第六、七兩句,等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仗又是自由的,當然,詞句如果能準確的使用對仗則更好,詞作當為上品。
  3、詩詞對仗的不同之處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
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都是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句子中,“長城”對“大河”,是平對平;“內(nèi)外”對“上下”,是仄對仄,這在一定的詞牌中都是允許的。
第二,詞的對仗允許同字相對。如毛澤東“千里冰封”對“萬里雪飄”。
除了這兩點之外,詞和詩的對仗基本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都是從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而來的。研究詞律,最好是先研究律詩。律詩研究好了,再研究詞,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節(jié) 關(guān)于詞牌
詞牌,就是詞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基本格式,而詞則是一首詞一個格式,清朝人萬樹的《詞律》錄有一千二百多個格式,清朝欽定的詞譜里錄了兩千三百多個格式(這些格式后來被統(tǒng)稱為詞譜,詳見下節(jié))。大概是因為數(shù)量太多,每一體的獨立性又很強,人們無法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就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共用一個詞牌,那是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又有幾種名稱,那只是因為各家的取名不同而已。
一、詞牌的來源
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1、本身就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jù)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珠寶,像菩薩一樣。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jù)說唐宣宗就非常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象《風入松》、《蝶戀花》詞牌等,都屬于這一類。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填的第一首詞據(jù)說是李白所作,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度鐗袅睢吩稇浵勺恕罚驗樘魄f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后來便改為《如夢令》?!赌钆珛伞酚纸小洞蠼瓥|去》和《酹江月》,是由于蘇東坡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象《西江月》、《漁家傲》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3、本身就是詞的題目。如《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更夜,《采桑子》詠的是采桑。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再另有題目了。
  但是,后來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這時,詞題和詞牌就不再有任何關(guān)系了?!独颂陨场凡灰欢ㄖv到浪沙;《憶江南》不必講到江南;《舞馬詞》不一定講到舞馬;《采桑子》也不必講到采桑。所以,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名稱代號而已。
    二、詞牌的形式
前文已經(jīng)介紹過,詞牌往往以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形式出現(xiàn)。現(xiàn)在我們舉例看一下:  
1、單調(diào)的詞就是一首一段的小令,字數(shù)最少的只有十六個字,多的也不過三、四十個字,它很像一首詩,只不過大多是長短句。例如:
  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2、雙調(diào)詞有的也是小令,字數(shù)最少的僅有三十四字,如《歸自謠》,象《長相思》、《相見歡》這樣常見的雙調(diào)小令也不過三十六個字。有的是中調(diào)或長調(diào),字數(shù)少則四十幾到一百多的都有。所謂雙調(diào),實際上就是把一首詞分為上下兩片。兩片的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基本相同。這樣,字數(shù)相等的就很像一首曲譜配著兩段歌詞。字數(shù)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shù)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雙調(diào)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 馮延巳的《蝶戀花》:
誰道閑情拋卻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李清照的《念奴嬌》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
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
別是閑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
玉欄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辛棄疾的《鷓鴣天》
枕簞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象《踏莎行》、《漁家傲》、《蝶戀花》等雙調(diào)的詞牌,上下兩片字數(shù)完全相等,平仄也完全相同。其它雙調(diào)詞上下片的字數(shù)和平仄雖有不同,但一般差別不大。
3、三疊的詞如《蘭陵王》、《戚氏》等,數(shù)量較少,四疊的詞據(jù)說只有《鶯啼序》一首,就不在這里一一詳細舉例了。
第五節(jié) 關(guān)于詞譜
   一、詞譜的由來
前面我們已經(jīng)知道,每一詞牌的格式,叫做詞譜。依照詞譜所規(guī)定的字數(shù)、平仄、韻腳以及其它格式來寫詞,叫做“填詞”。“填”,就是照譜填詞的意思。
  那么,詞譜是怎么來的呢?其實古代本來沒有什么詞譜,古人所謂的詞譜,就是拿出一件樣板,讓大家照樣去填。下面是萬樹《詞律》所列《菩薩蠻》的詞譜原來的樣子:
   《菩薩蠻》(李白 )(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段云》、《重疊金》)   
平可仄林漠可平漠煙如織仄韻,
寒可仄山一可平帶傷心碧葉韻。
瞑可平色入可平高樓換平韻,
有可平人樓上愁換平韻。

玉可平階空佇立三換仄韻,
宿可平鳥歸可仄飛急三葉仄韻。
何可仄處是歸程四換平韻,
長可仄亭更可仄短亭四葉平韻。
  《詞律》在詞牌下面注明規(guī)定的字數(shù),詞牌的別名;在詞中注明平仄和葉韻。凡平仄均可的地方,在平聲字下面注明“可仄”,在仄聲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上片“林”和“山”字下面沒有注,這就表明必須依照“林” 和“山”字的平仄,照填一個平聲字?!翱棥弊窒旅孀€韻字,表示這里該用韻;“碧”字下面注個葉字,表示這里該葉韻(即與“織”字押韻),而且要求押一個仄聲韻?!皹恰弊窒旅孀ⅰ皳Q平”,是說換平聲韻?!俺睢弊窒旅孀ⅰ叭~平”,是說葉平聲韻。下片“階”和“空”字下面沒有注,這就表明必須依照“階”和“空”字的平仄,照填一個平聲字?!傲ⅰ弊窒旅孀ⅰ叭龘Q仄”,是說第三個韻又換了仄聲韻;“急”字下面注“三葉仄”,是說葉仄聲韻;“程”字下面注“四換平”,是說第四個韻又換了平聲韻;“亭”字下面注“四葉平”,是說葉平聲韻。萬樹是清初時代的人,在萬樹以前,詞人們早已填詞,那又依照誰人所定的詞譜呢?其實古人并不需要詞譜,只要有了樣板,就可以照填。我們來看辛棄疾所填的一首《菩薩蠻》: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
這首詞四十四個字,四個韻,其中兩個仄聲韻,兩個平聲韻,平仄韻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詞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詞,甚至原詞上片末句用“●○○●○”,下片用“○○○●○”特殊律句,都是一樣的。
   二、詞譜的樣板
這里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誰的詞能做樣板呢?如果說寫《菩薩蠻》要用李白原詞做樣板,那么李白之前又是誰的詞做樣板呢?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其實《菩薩蠻》及其它詞牌最早的作者是不需要任何樣板的,因為《菩薩蠻》及其它詞牌最早的詞都是按當時的曲譜作出的。民間作品多數(shù)是入樂演唱的,所以只須按曲填詞就可以了。至于曲譜失傳以后,后人創(chuàng)造的某些詞牌,則又是另外一種情況。詞人每創(chuàng)造一種詞牌,后人就跟著填詞。詞牌自然是越來越多。有些詞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較晚的首篇作品作為樣板。我們現(xiàn)在填詞,就沒有必要一個一個去查某個詞牌是誰先創(chuàng)造的了,只要信手拈來古人的任意一首入律的詞,都可以作為樣板的。甚至你改造和獨創(chuàng)一些詞牌,我也會為你叫好。比如有些單調(diào)詞,你覺得意猶未盡,那就按本詞原來的平仄、字句數(shù)再續(xù)上一段,從而成為雙調(diào),或者擴展為三片、四片;再比如有些詞本來規(guī)定用仄韻,你想改成平韻,也未嘗不可,只是要注意,韻腳一改,整首詞的平仄都要隨之發(fā)生變化,以保持聲調(diào)的諧和;還比如你如果覺得現(xiàn)有的詞牌不適合自己的需要,也可以以固定的長短句,按照詞的特點,用固定的字句數(shù)、平仄和韻腳及對仗,自創(chuàng)一些詞牌,讓后人照你的詞調(diào)填詞,我覺得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唐宋人填詞本來就有較大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所以一個詞牌往往會產(chǎn)生幾種別體。詞中本來是律句占優(yōu)勢,有些詞的拗句更是經(jīng)常被后代詞人改為律句。例如《菩薩蠻》上下片末句的“●○○●○”拗句,就被改成“⊙○⊙●○”律句。有些詞,如《念奴嬌》、《水調(diào)歌頭》等,在開始的時期就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所以后代就更自由一些。一般來說,小令的格律最嚴,中調(diào)較寬,長調(diào)更寬。我們研究詞律的時候,既要仔細研究它的規(guī)則,又要知道它的變化,不求甚解和人云亦云都是不可取的。一味跟在古人的后面亦步亦趨,鸚鵡學舌,也不會有強大持久的生命力,我們更提倡有創(chuàng)造性的改革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學藝術(shù)重新煥發(fā)青春,永遠自立于世界民族的文學藝術(shù)之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宋詞及寫作方法
七天學格律(下)
手把手地教你填詞
漫話《詩詞格律》(之四)
詞律
詩詞格律簡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