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刮研」就是使用鏟、刮等工具將鋳物的表面進行刮研削加工的作業(yè)。進行刮研加工的場所是摩擦面(臺面及柱體間等移動部位)、物與物間接觸面、臺面·平臺之類等等。通過刮研,一次的磨去量約為1~ 3μm程度,只要掌握刮研削量就能正確制作出自由形狀。熟練者的刮研削加工,可以得到機械加工難以實現(xiàn)的平面度、直角度、真直度。
「刮研」的過程
通過刮研來加工出正確的工作面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基準。那就是,下面闡述的通過「三面磨合」來制作的平面板,稱為「磨合治具」。刮研后的表面上會有微小的起伏、有高的部分也有低的部分。在加工后的面上涂上紅色,再和磨合治具相磨合。這樣,高的部分的紅色就會被刮去。對去掉紅色的部位再度進行刮研、通過這樣反復進行來制作出超精度平面。
采用傳統(tǒng)人工“鏟花刮研”技術,保證機床的鑄件的每個接觸面均 經(jīng)過“鏟花刮研”,每平方英寸保證25個點,極大保證接觸面的平面度及磨合性。“鏟花刮研”技術的好處:
①“鏟花刮研”技術大大提高機床精度。
②提高各鑄件之間的磨合精度。
③床身和柱體之間、主軸頭部和主軸之間、滾珠絲桿裝接物和裝接面之間等等、要對物與物相接觸的重要部位進行刮研加工。簡單說,就是「消除緊張力」
④臺面、柱體、主軸頭部等等移動摩擦面的精度(包括真直度和直角度等)是機床精度的重要要素。摩擦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物體會在摩擦面上移動。不僅要求能夠直線移動,還要注意移動過程中的重心變化。通過“鏟花刮研”技術大大增強摩擦面的精度。
⑤通過“鏟花刮研”技術加工后的表面在摩擦時,摩擦面上微小的起伏會存油形成油膜,對摩擦面的潤滑會有很好的幫助。
《鏟花后表面質(zhì)量檢驗規(guī)范》
1.目的
對檢驗人員檢驗方法及流程進行規(guī)范,控制鏟花位置接合點不良,確保鏟花后表面質(zhì)量符合
規(guī)定的要求,進而確保產(chǎn)品質(zhì)量。
2.范圍
本規(guī)范適用于本公司鏟花位置,鏟花后表面質(zhì)量的檢驗。
3.參照標準 JB/T 9876 4.鏟花前的注意事項
①所有零部件在鏟花前,無針孔、縮孔、縮松、裂紋等肉眼所見的缺陷;
②工作環(huán)境,要求在干凈的場所,周圍沒有嚴重震源的影響。
5.檢驗
5.1使用工具
顯示/著色劑(紅丹、青丹)、涂刷、吊具、手電筒、目視、照相機 紅丹涂料配比推薦如下 紅丹:機械油:煤油=100:7:3
5.2檢驗方法——研點檢查法
裝配過程中兩結合面接觸質(zhì)量的檢驗,一般應采用兩結合面直接合研檢驗。若因結構原因直接研檢驗有困難時,允許使用檢具分別檢驗兩結合面。用檢具 合研檢驗時,檢具的長度一般不應小于被代替件的配合長度。
兩結合面直接合研檢驗時,如兩結合面均為機械加工面或均為刮研面,涂料可涂覆在基準面 上或相配面上;如兩結合面中有一個為刮研面,涂料應涂覆在刮研面上。
①將顯示劑(紅丹)均勻的涂敷在鏟花后的位置(如MC-500底座的立柱貼合面),著色/顯示 劑(青丹)均勻的涂敷在基準平面(如立柱的底座貼合面)。涂層須薄而均勻(涂層厚度以 ≤0.005mm為宜);
②使用基準平面(如立柱的底座貼合面)對鏟花后的表面(如立柱的底座貼合面)進行研點,
一般進行3~5次的對研。對研時表面受力須均勻;導軌副合研時的行程:直線運動導軌副 合研時,相配面應在基準面的工作范圍內(nèi)合研,其行程距離不應大于配合長度的1/2。
③基準面(如立柱的底座貼合面)與鏟花面(如立柱的底座貼合面)分離后,目視(必要時可 借助于手電筒光照)檢查鏟花表面,接合點是否符合要求(注意真點、假點的區(qū)分)。
④研點/接合點數(shù)量的檢查:將方孔為25.4mm X 25.4mm 的治具(薄鐵片)覆在被檢平面上,在孔內(nèi)數(shù)接合點的數(shù)量(可在整個平面內(nèi)任何位置上進行抽檢,均應達到規(guī)定的點數(shù))
5.3 驗收標準
5.3.1 涂料涂覆在相配面上時,合研后呈現(xiàn)在相配面上的亮點、黑點和暗紅色斑點均作為評定接觸的依據(jù)。涂料涂覆在基準面或檢具上時,合研后呈現(xiàn)在相配面上的亮點、黑點和暗紅色斑點均作為評定接觸的依據(jù)。
5.3.2 鏟花表面經(jīng)鏟花后,鏟花面平整光滑,無磨痕、劃道等。接合點呈現(xiàn)清晰、明顯、分布均勻,磨損比較小,接觸剛性比較好,鏟點密集度約:12~18個接合點/平方寸。真實的接合點:對研后所顯示出結合點,是紅底黑點,沒有閃光,視覺比較清楚。
5.4 注意事項
①顯示/著色劑的選擇,著色之前鏟花位置的清潔;
②使用顯示劑時,必須注意清潔,嚴防混入沙粒、鐵屑或其他污物以免研點時劃傷鏟花表面;
③研點前,基準平面、鏟花面須潔凈,涂敷的著色/顯示劑須均勻;
④合研過程中,要輕拿輕放,應適當借助人力使研點面受力均勻;推移時要防止外力變形,移動量須適宜;
⑤研點時,基準平面移動行程應適宜(移動研具時,防止懸空部分超過基準平面全長的1/4);⑥基準平面面積應不少于工件研面的3/4;
⑦鏟花面,研點后表面無磨痕、撕痕、劃道、鐵屑、雜質(zhì)、污洉等;⑧避免日光照射和周圍熱源對研點的影響。
備注:鏟花與研點一般是交替進行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