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用芍藥的方劑有33首。漢代無赤芍、白芍之分,后世醫(yī)家對其在經方中的功用多有歧義?!渡褶r本草經》與《傷寒論》成書年代相近 ,對我們認識《傷寒論》中藥物的功用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渡褶r本草經》載芍藥為“味苦平”,氣平以降氣,味苦走血分而下泄?!爸餍皻飧雇?,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雖有言“益氣”,但其功效主要表現(xiàn)為降、泄、通等開破之功,體現(xiàn)了芍藥有通氣血瘀滯的功效。芍藥在《傷寒論》中與不同藥物配伍,功用有異,總不離降泄以破陰結之功。 清代鄒澍在《本經疏證》提到:“(芍藥)其功在合桂枝以破營分之結,合甘草以破腸胃之結,合附子以破下焦之結。其余合利水藥則利水,合通瘀藥則通瘀?!毕旅嬖嚪治錾炙幵凇秱摗分械膽靡?guī)律。
1 通營氣以解表
桂枝湯是調和營衛(wèi)的代表方劑,適用于太陽中風證。人體感受寒邪后,正氣不能在肌表形成有效的防御,稱為太陽中風。只要感受到外邪的刺激,衛(wèi)氣就會于受邪部位起衛(wèi)護和調節(jié)作用,衛(wèi)氣匯集偏多之處,就會出現(xiàn)發(fā)熱。正常情況下營氣會隨行作為支援,如此營衛(wèi)相和,才能正盛邪卻,恢復正常秩序。太陽中風是營衛(wèi)不和,究其原因,一方面因衛(wèi)氣未能有效地調節(jié)營氣,另一方面存在著營衛(wèi)的不足和應對無力。針對這種“榮弱衛(wèi)強”、“衛(wèi)氣不共榮氣諧和”的病機狀態(tài),方用桂枝湯,以甘草、生姜、大棗以助胃氣,充實營衛(wèi)之源,芍藥通暢營氣,破營陰之結,桂枝溫經通陽,助衛(wèi)氣外達,桂芍相伍,則營衛(wèi)相隨,達于肌表以祛邪外出。他方如葛根湯、黃芩湯及其加減方、桂麻合方、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升麻湯等方,所用芍藥均為此效。
2 通脾絡止腹痛
腹部是營氣儲存、聚集的場所?!端貑枴ち?jié)藏象論》:“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薄鹅`樞·經脈》曰:“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 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jié)盡皆縱。此脈若罷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泵餮云⒔j布行于腹,脾絡不通則可致“身盡痛”。
《傷寒論》279條提出:“本太陽病 ,醫(yī)反下之 ,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碧柌≌敖粻幱谔柲w表,誤下而引邪入里,邪陷太陰脾絡致腹痛,治療上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倍用芍藥以通暢營氣,使營氣正常的向外布散,疏解太陰層面的寒熱積聚。如果瘀滯重,到了“大實痛”的狀態(tài),加用大黃增強通瘀散結的力量。若營氣不足,導致腹部得不到濡養(yǎng)而疼痛,形成因虛致實、虛實夾雜之證,需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上加用飴糖補營陰,此即為小建中湯。
脾絡不通之腹痛重用芍藥,為《傷寒論》用藥之常法。小柴胡湯、通脈四逆湯等治腹痛加芍藥,都是這個道理。
3 通血絡以除痹
水與瘀血二者,為形異而源同,皆是陰邪,由陽氣不暢所致,治療上常通過活血以利水。真武湯治療少陰陽虛水泛,其主癥為“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由于寒濕凝滯,營氣瘀滯于脾絡,故腹痛,陽氣為寒濕阻滯,營氣不能隨陽氣外達四肢,故四肢沉重疼痛。陽虛氣化失職,故小便不利,水氣浸漬于腸胃,則下利。方用芍藥通營氣、活血脈,配伍附子、白術溫陽散濕,茯苓、生姜通利水氣,以達到活血利水的作用。何以用性寒之芍藥?筆者認為真武湯證雖由“水氣”所致,但此“水氣”的產生原因除了以人體的陽氣虛衰為主,“血不利”,即瘀血也是產生“水氣”的因素之一,故方用芍藥通營氣、活血脈以破陰結。而五苓散雖同為利水之劑而不用芍藥者,在于真武湯證為陰盛陽虛,病本在陰,故用芍藥活陰血、利血脈而祛水;五苓散證為膀胱氣化不行,水不下輸,病本在氣,故用桂枝溫陽化氣以行水,而不用芍藥之通陰斂氣,以防其弊。
附子湯治療陽虛寒濕凝結,其主癥為“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由于陽氣虛衰,不能通暢營陰,加之寒濕凝滯,導致肌肉關節(jié)一方面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與營陰的濡潤,另一方面為寒濕所浸漬,故身體痛、骨節(jié)痛。方用附子溫經散寒,人參大補元氣,茯苓、白術健脾化濕,而芍藥不但通暢營氣,而且通過活血通絡以達利濕之功。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治“發(fā)汗后,身疼痛 ,脈沉遲者 ”,太陽病汗后反而出現(xiàn)了身疼痛,且脈象沉遲。這是陽氣沉在內部,出行緩慢,不足以走表以通暢周身的經絡腠理。在桂枝湯補充和通暢營衛(wèi)的基礎上,再增加芍藥來通暢居于脈內之營氣,加生姜助營氣外達,更加入人參大補元氣。氣血外達而暢行,則身痛自愈。而太陽病篇之“風濕三方”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和甘草附子湯之主癥雖有“身體煩疼”、“骨節(jié)煩疼”卻不用芍藥,是因為人體雖為風濕之邪侵襲,但陰分、血分并無瘀滯,只需用附子、桂枝、白術和生姜等祛風除濕即可。
芍藥甘草湯證的主癥為腳攣急,這是由于營氣不達或凝滯于四肢、肌肉所致。重用芍藥將營氣疏通送達周身,與甘草同用則通補兼施,舒解肌肉攣急的作用更好。《傷寒論》教材多以此方中芍藥與甘草酸甘化陰?!坝行沃幰弘y以速生”,若只為化陰之用,何以用方后可“其腳即伸”?是用芍藥破陰凝、和營血以通利血脈。當歸四逆湯治療血虛寒厥亦是如此。
4 結語
芍藥,自宋《圖經本草》始有赤芍、白芍之分。此前的芍藥更接近于現(xiàn)在赤芍還是白芍,歷來頗有爭議,這是導致對經方中芍藥功用產生爭議的重要原因。《神農本草經》中所載芍藥之氣味功效及《傷寒論》中對于芍藥的應用,都體現(xiàn)了其通、破的功效。鄒澍在《本經疏證》里指出芍藥有“破陰凝,布陽和”之功,這是對芍藥功效的高度概括。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應局限于教材所載芍藥酸斂、和營益陰之功,影響對相關經方方義的理解。在臨床應靈活選用赤芍、白芍,或赤芍、白芍并用,以發(fā)揮其破陰結之功,擴展芍藥應用思路,使其在營氣運行不暢之外感、脾絡瘀滯不通之腹痛和血絡痹阻之身痛等疾病中發(fā)揮作用。
【本文來源:郭振環(huán),曲夷.《傷寒論》芍藥破陰結功用探析[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40(1): 26-27.】
聯(lián)系客服